現在中國人有錢成土豪了,跑到全世界橫掃名牌奢飾品,結果到處拉仇恨讓人家冷嘲熱諷加鄙視。你說中國人買名牌招誰惹誰了?中國人買品牌,即拉動其他國家的經濟,也讓中國人樹立起品牌意識,不是挺好嘛。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基本沒有品牌意識。主要原因是貨物不足,能有就不錯了,誰還講究牌子?比如當時中國生產自行車的就那麼幾家,而且都是計劃供應,不論是飛鴿還是鳳凰,誰能買到誰有本事。中國第一家電視機好像是天津出的北京牌,獨此一家別無分店。電視機成本八百,售價4百,國家賠錢,誰買誰賺到,沒有點路子是買不到的。所以那個時候是中國人講究的是“有”還是“沒有”,沒有牌子什麼事。
當時全中國的服裝都差不多,誰家出的衣服都無所謂。改革開放以後,衣服開始翻花樣了,比如滑雪衫,皮獵裝,蝙蝠衫,夾克衫,牛仔褲,每出一個都能掀起一股流行浪潮,等到滿大街都是這款了,新式樣又出來了。那個時候,什麼牌子無所謂,趕上流行最重要,因為明年就退流行,再穿就老土了。那時候光是牛仔褲就大喇叭小喇叭,蘿蔔褲小褲腳,彈力緊身高中低腰變化無常,都是倒爺從廣州福建折騰來的,誰知道是什麼牌子?當然,也有從國外帶回來的牛仔褲,說是80美金一條,就是把商標露出來人家也不一定知道。
名牌不名牌關鍵是看別人認不認。記得米當時得到一個禮物是耐克運動鞋,那個大彎鈎有點奇怪,沒有特別感覺。打球上街穿過幾次,自己沒當回事,別人也根本不注意。後來國內上映電影《霹靂舞》,耐克鞋一下子火了,可是當時極少有人看到真容,於是麻煩就來了。米穿着耐克鞋上街,能感覺到無數目光聚焦在鞋上,搞的米走路都快順拐了。隔三差五就有人當街要求換鞋,皮鞋錚亮再加現金。叫價到100的時候真的有點動心。不過因為是禮物,所以咬咬牙忍住不換。就因為這個,米還有個“鞋友”。他是耐克第一次在中國開的發布會上花40塊人民幣買了一雙鞋,被老爸臭罵一頓,說他十塊錢買一個鈎,敗家!
有人說只有中國人才這麼俗氣追求名牌,人家外國人有錢人都不買名牌奢飾品。這種說法起碼忽略了基本常識。任何奢飾品或者名牌產品一定是因為有錢人買才能成為奢飾品名牌,沒聽說哪個產品是被勞苦大眾買成名牌奢飾品的。當然所謂奢飾品包括個人的期望值和社會的價值觀。比如楊白勞給喜兒買根紅頭繩對他們來說就是奢飾品,但是對別人來說什麼都不是。國外大多數有錢人一點也不脫俗,基本說非名牌產品不用。因為名牌成為名牌一定有它的道理,奢飾品成為奢飾品也一定有它的價值。
土豪從買名牌奢飾品炫富開始,一個不當心把品位給培養出來了也說不定。中國人其實缺少的就是品牌意識。產品粗製濫造,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騙一個是一個,反正中國人有的是。只有中國人都樹立起品牌意識,產品質量才能變成品牌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