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万塔 |
|
留言时间:2013-04-19 11:37:47 |
|
|
Just as what I said. Sign!
zt 吕令子父母今抵美:像匕首插心
要闻组综合18日电
April 19, 2013 06:10 AM
15日的波士顿爆炸桉造成中国留学生一死一伤,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帮助下,伤者周丹伶的母亲和表妹18日晚已抵达波士顿,遇难者吕令子的父母、姑姑和舅妈四人也已拿到赴美签证,预计19日晚抵达。
「华尔街日报」引述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一名发言人证实,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向吕令子的父母和周丹伶的母亲等发放了赴美签证。这名发言人说,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还亲自与这两名中国留学生的亲人谈话,向他们表示慰问。
美国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时刻准备向这些受害者的家人提供任何协助,以确保他们尽可能快速及容易地应对这场悲剧。」声明说:「我们的心与这场无情暴力行动中所有受害者的家人在一起。」
中国民众18日继续在网上表达慰问,同时呼吁尊重受害者家人的隐私。许多人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常受到指责的独生子女政策加大了吕令子之死引起的反响。新浪微博上一个被广泛转发的帖子说:「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的生命线!」
吕令子曾就读的东北育才中学高老师说,吕家实在难以接受吕令子遇难的事。高老师说,吕令子的父母都已50多岁,吕令子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今后也不会再有孩子了。<b>他说,吕令子的父母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如何把噩耗告诉他们自己的父母,这些老人都还在世。 </b>
据中国媒体报导,吕令子的父亲为工程师,母亲为会计。父亲吕军接受採访时泣不成声地说:「对我们家而言,这是最痛苦的时刻,每当我们说到这些,它就像一把匕首插在我们心裡。」
他说,全家攒钱就是为了能让令子到美国读书,如今等待自己的是取得签证,到美国领取女儿的遗体。 |
|
|
|
作者:华欢笑 |
|
留言时间:2013-04-19 11:05:14 |
|
|
非常惋惜,这么好的一个姑娘就这么走了;安息!
怎么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呀? |
|
|
|
作者:米笑 |
|
留言时间:2013-04-19 08:49:12 |
|
|
在原文中在遇难者和其父母之间,考虑更多的是遇难者,现在吕令子家人发表了公开信,原文撤回。 |
|
|
|
作者:荷塘晓月 |
|
留言时间:2013-04-19 07:53:30 |
|
|
非常理解米博的感慨。
吕令子的家人现已同意公开吕令子的身份,并通过波士顿大学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美国国务院、波士顿警方以及波士顿大学校方等方面所做工作表示感谢,对媒体工作也表示理解,但仍吁请外界尊重隐私权。。。。。
-----------------------------------------------------------------------
波士顿大学设“吕令子奖学金” 纪念遇难中国留学生
中新社波士顿4月18日电 (记者 李洋)波士顿大学18日宣布,将以在爆炸案中遇难的中国女留学生的名字命名奖学金,即“吕令子奖学金”。
波士顿大学在同时发表的声明中对吕令子的离世深感悲痛,形容吕令子是该校校园里“可爱的人”,“乐观且充满热情”,其研究生学业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波士顿校董会已于17日投票通过决定,成立“吕令子奖学金”基金。目前该基金已经筹集到校董会成员的募款56万美元。
提出设立“吕令子奖学金”的波士顿校董会成员菲尔德(Kenneth Feld)18日称,设立这样的奖学金“是适宜的,也是正确的决定”。
菲尔德透露,在得知吕令子在爆炸中遇难、她的同学周丹龄受重伤后,波士顿大学的校友、波士顿本地居民以及吕令子家乡沈阳的民众以不同方式向校方问讯可以做些什么,来起到一些帮助作用。菲尔德认为,需要做一项永久性的工作,让吕令子得以被人们长久铭记。
菲尔德说,波士顿爆炸也如同“9·11”事件令人难以忘怀,这样的奖学金可以帮助人们记住这段惨痛的悲剧。
15日波士顿举办马拉松比赛时发生连环爆炸事件,造成包括吕令子在内的3人死亡,周丹龄等170多人受伤。
菲尔德回顾了波士顿大学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指出目前已有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到该学校求学,今年这一数字达到2065人。他还强调,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也是波士顿大学校友。
波士顿大学18日在学校官网上为吕令子开辟了纪念专页,供各界人士发表留言寄托哀思。人们还可以通过该专页为“吕令子奖学金”捐款。
波士顿大学当天还发表了对吕令子更详细的介绍,并选登了吕令子的同学对她的追忆。此前,校方于17日将吕令子的身份对外公开。
吕令子的家人现已同意公开吕令子的身份,并通过波士顿大学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美国国务院、波士顿警方以及波士顿大学校方等方面所做工作表示感谢,对媒体工作也表示理解,但仍吁请外界尊重隐私权。(完) |
|
|
|
作者:youzi |
|
留言时间:2013-04-19 04:46:32 |
|
|
|
作者:芳鑫 |
|
留言时间:2013-04-19 00:21:14 |
|
|
回复米笑:
相信是为避免无良新闻界骚扰和无聊网上人肉搜索,同时也有心理文化的差异(这个差异并无好坏之分)。公不公开名字,未婚的逝者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最近血缘的亲人有权根据自家的感受定夺。
令子家人起初和后来的两种相反决定,都符合他们失亲后无所适从的紊乱心理,相信也有对现在国内人心不古的考虑在内。友好的世人惋惜、安抚、同情、帮助、尊重......还来不及,在这种情况下读您的文、特别是那法律式质问性的苛刻标题,实在令人感到冷得很。吕家的任何决定都不过份,在他们失去令子后的每一刻,我们只有为他们分解哀伤的份(实际没可能做到),哪里有问责的份?何况还提到法律的高度?
抱歉,直言了。 |
|
|
|
作者:米笑 |
|
留言时间:2013-04-18 23:29:14 |
|
|
谢谢各位评论。其实写这篇是非常纠结的。但是看到因为国内各大媒体不公布名字,反倒引起一些毫无根据的猜测和无人性的攻击,所以觉得公布出来更好一些。当然,实际上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也确实不理解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不公开名字的意义是什么。 |
|
|
|
作者:芳鑫 |
|
留言时间:2013-04-18 22:02:15 |
|
|
有一种情绪叫模糊,有一种人性叫慈悲。
黑发的令子去了,白发的父母、祖父母尚在人间,失亲之痛中的他们无论持有任何心态,都值得世人宽容以待,理解和尊重也是人性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最用得上模糊的情绪、慈悲的心,而非计较法理的刻度,在这个事件里和在这样的时刻都不应该用法律来较真,使令子的父母祖父母伤上加伤,等于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何况在人生的现实里,可有任何单一的事件完完全全仅仅以法为准吗?希望令子的父母没有机会看到您的这篇文字。 |
|
|
|
作者:万塔 |
|
留言时间:2013-04-18 19:18:13 |
|
|
米博没有理解中国的亲情含义,
民主自由的权利有多少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呢? 当然西方人也许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的一个朋友是著名音乐演奏家,意外去世。他父亲是总理的朋友,某大学创始人,许多音乐界的人士都理解他夫人(美国某教授)不让媒体公布死讯,不搞大的告别仪式的做法。因为他是独子,他母亲也是名人,今年近百岁,身体不太好。
他夫人的理由只有一个,他是大孝子,虽然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言,但是他绝不能接受自己的死讯伤害到老太太的健康。
吕令子这么可爱,她的四个祖辈父母不可能有突然接受她死亡的承受能力。我相信这是一定会是她和她家人最自然的选择。 |
|
|
|
作者:华山 |
|
留言时间:2013-04-18 17:57:04 |
|
|
只要有可能,尽量尊重死难者父母的意愿当然是应该的。法律是冷的,而人血是热的。
相信死者父母只有这么个独女,女儿去了,家庭也没指望。相比其他人,也只有他们最为悲痛,他们的要求怎么说也不过分。另外网络险恶,上次一对小留在美国遭劫遇害,就被网络造谣污蔑为什么“宝马显富惹的祸”。尽量避免这样的人渣攻击,隐名也是一种方法。至于能不能隐得住,那是另外的问题。
用真名与“中国女生”,“沈阳女孩”悼念,效果是一样的。当我们将来谈起波士顿爆炸,多数人只会记得牺牲者中有八岁男孩,有中国女留学生,那也足够了。如果不是特别需要,谁会长久记得他们的姓名。 |
|
|
|
作者:霹雳手 |
|
留言时间:2013-04-18 17:44:55 |
|
|
这是因为万一大家发现这位为反恐大业而牺牲的小留是留学外国的官二代,富婆二代,官n代,富n代什么的,就不知道该是继续”沉痛哀悼”呢,还是”我要说,尼玛活该” 才是,有点不知所措。
算了,还是一本糊涂账,别把名字说出来了,免得阿妞等民奴们的到时候又要为哭错人而反悔。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