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短文“谁是郭晶晶的语文老师?”不禁哑然一笑。仔细想想,谁的言谈举止,文字笔锋不受到语文老师的影响呢?现在米搜肠刮肚地写博文,就常常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和语文老师学习。米有三个中学语文老师,个个都十分优秀。 第一位是杜老师。他原来是中国对外广播电台的俄语播音员。人高大魁梧,但感情极其细腻。特别喜好抒情散文,用词讲究优美,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比如随便写个女孩摔一跤,在他笔下就是“白皙修长的双手,在凛冽清新的空气中,无助地优雅地划了一下,柔弱娇小的她,就倒在洁白的,晶莹的,松软的雪地上”。在一个名词前面,不加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他是绝对不肯罢休的。他最喜欢用俄语和中文朗诵散文,他自己写的,同学写的或者一些名著。这对他和对我们都是一种享受。每到这个时候, 他浑厚的男中音,充满感情地在教室里回响,具有难以抗拒的感染力。记得他朗诵高尔基《海燕》的时候,当他声情并茂的喊出结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吧!”下面的少男少女们,早就激动地泪流满面了。 他是第一个让米喜欢文学的人。可惜,米记不住也不会用美丽的词汇,从来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在米写《百米比赛第一名的郁闷》以后,论坛上有位网友说从米的文笔看,一直以为米是女性。这让米大吃一惊,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了米的师承。如果有女性化的感觉,那一定是拜杜老师所赐的。 第二位是米在太原读书时候的老师。可惜忘记名字了,是一位胡子拉碴的老先生。让米出乎意料的是,和其他地方不同,这个中学居然不使用全国统一教材。语文的教材就是鲁迅的杂文和小说。老师的言谈举止活脱脱就是一位大号的鲁迅。他憎恨不必要的形容词,极度推崇鲁迅的“白描”手法,认为文学就应该用笔去描写,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不是替人物说话。同样是摔跤,如果你写“TMD,真倒霉”, “啊呀,疼死了” 之类的话,他会气得昏过去。他要求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把这些内心的话表达出来。 他教会米写作,也让米感觉到写作的快乐。 他也有鲁迅一样的犀利,训人很有一套。有一次,A同学和B同学在课堂上悄悄讲话,A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他喜欢的人,B学习很差。他就说,B同学,你怎么可以在课堂上和A讲话? 人家A考试得多少分,你才考多少分?结果B还没怎么样,A却已经满脸通红了。 在米博文的评论中,博主“蛮夷”写到“阅后觉得文章的观点很眼熟,颇有些鲁迅的风格。----- 九泉之下,鲁迅先生大概会为又得一后世知己而倍感欣慰”。不论他是褒是贬,就因为这些话,米就先自谢他多少回了,也不枉与“大鲁迅”师生一场。 第三位是米回到北方以后的赵老师。他腿不好,是小儿麻痹后遗症。他头很大,文笔极好,经常摇头晃脑的给我们读他的作品。米刚转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正好学校搞征文比赛。米有社会上的朋友下乡插队,他们的经历给米很大的触动,所以就投了一篇征文。先是被评为一等奖,但是最后让赵老师给枪毙,变成了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他在评语中先是夸奖了征文本身,然后笔锋一转写到,“但是,此文出自一个在校中学生的笔下,难免给人另外一种感觉”。其含义自是不言自明。 后来,米明白了他最看重的是什么。这就是真实,真实的感受,亲身的体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他认为手法和技巧是谁都可以学会 的,可是个人的观察和体验才是文章的灵魂。比如高玉宝写出了广为人知的《半夜鸡叫》,可是,他经过了很多的写作培训,学了不少写作技巧,有谁读过他以后的作品? 奉命写作(包括奉自己的命)经常是很痛苦的。写出来也常常差强人意。博客这种文学形式受大家欢迎,可能原因就是没有钱的追求,没有权的压力,写的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观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即使没有人读,自己抒发一下或者发泄一下也是好的。 何况,很多博文真的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