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因“三高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这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其共同特点是都损害人体血管,共同作用于靶器官心、脑、肾等。最终导致人体患脑血管病,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三高”之间关系非常复杂,涉及很多很多的医学理论,但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无法在此篇小文中讨论。此文也不是要谈“三高症”如何治疗,那是我们家庭医生和各位医学专家的“job”。我只想谈一谈“三高症”治疗的重要性。
如果仅有轻微的 “三高”,能通过改善膳食,再加上适量运动,良好的心态使其恢复正常,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在你作出努力后, “三高”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改善,如果该使用药物治疗,那就不要有任何犹豫,不但应该服药而且一定要坚持长期的治疗。
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是经历了人类投入无数的财力,物力,还有无数科学家,临床医学家的无以计算的心力和心血,才有了今天的丰硕成果,这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使得今天的我们在患病后有了治疗手段,有了重新获得健康的希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在有了“三高”后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使本能被控制的疾病没有得到控制。这就有违人类医学科学研究“使人类更健康”的初衷。
我在这里想通过几个例子说一下“三高”治疗重要性.
1,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三十年前(当时他才五十出头)发现血压高(大约140-160/90-100 mmHg),甘油三酯增高,通过食物控制几个月,甘油三酯恢复正常,但血压仍然高。医生只有开始药物治疗,可治疗过程曲折复杂,开始服药时由于药物的付作用,好多次他都要想放弃,加之他虽有高血压却无症状,使他更不想治疗。三十年前人们的医学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跟现在没法比,我父亲对身体没什么“不舒服”却要天天吃药大不以为然,我那时医学院刚毕业在临床工作,知道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至少不能随心所欲。那段时间,我们父女俩有机会就在一起讨论为什么高血压一定要治疗的道理。后来的结局是:我父亲不但自己坚持治疗,而且还给他同样患有高血压的朋友们讲解为什么要坚持治疗的道理:“很多人的血压是由于生活习惯不规律,锻炼身体不够,饮食不当等外因引起的,因为当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腻饮食后会导致血液内的“垃圾”增多,这些“垃圾”会沉积在血管壁而使血管壁变厚,血管壁变厚后使血流不畅就会引起血压增高。如果高血压患者不注意自身血压的控制,不加强身体的锻炼,生活和饮食上不进行调整的话,血管内的“垃圾”就一直增多,血管变得越来越窄,最终会引起脑中风或心肌梗塞等情况,而且有高血压的人,往往还会引起心脏病,所以不但要坚持治疗,还要注意饮食和锻炼。”
现在,我父亲已八十有二,身体状况还不错,生活上基本不靠别人,思维清晰,在给我们的电话中常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天气好时还常手提钓鱼竿优哉游哉的去钓鱼。
2,我朋友的丈夫:2000年回国时听朋友谈起她丈夫在体检中发现血压高,大约140-150/90-100 mmHg。我当即建议他改变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监测血压,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一定要接受治疗并坚持。后来我回到加拿大后曾多次在电话中询问此事,得知她丈夫没做任何生活上的调整,更没有服药,因为她丈夫强调自己“身体很好,没什么不舒服”。
今年三月我接到朋友的电话:说到她丈夫患了“心绞痛”,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直后悔没有早点接受治疗。
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在他的健康讲座中谈到的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有说服力所以引用如下:“我们医院有个同志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很奇怪,不吃药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倒很难受了,他老不吃药,他咨询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你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你既然吃药难受,就别吃药吧!他不吃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这可不行了,还要透析,一个礼拜抽三次血透析。一年9万元,结果病了10年,用了90万元(这是多年前的透析费用,现在不知高出了多少倍)。不但医疗费用高,自己还受了大罪。其实预防很简单,每天吃一片药,注意生活上的调整就可减少很多病,减少很多意外。”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至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倍至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至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公认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岁。在120岁当中,70、80、90、100岁健康不是梦;人人都可以健康的活到100岁!
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钟道恒博士说:“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也正是由于我父亲和我朋友的丈夫这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才使我有了写这几篇系列文章的初衷和冲动,我希望以自己极其微薄的力量能给予我们大家一点点警醒,使我们注重自己的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健健康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