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词写得最好的是南唐后主李煜(937-978),李煜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他生得奇巧,生日为七夕节,据说相貌也与常人不同,史书称之为“骈齿重瞳”,就是有两层门牙和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按现在的观点有两层门牙可不是啥好相貌,说重点那叫做牙齿发育畸形,非得找牙医拔掉一层不可!只拔掉还不行,还得戴上矫治器矫正好几年哈!)他长相英俊秀美,才气逼人,善诗词,精书画,通音律。李煜生来就是一文人,本性多情,其实对皇权这东西并不感兴趣,也无意成为一国之主。他只想荣华一生,衣食无忧,然后写着自己多情的词,爱着自己美丽的妻,此生便足矣。他在后来给赵匡胤的上书中曾说过:“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萌育,乐日月以优游。”
他在他早年那两首《渔父》词中说: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词写于何时我不得而知,但应该是写于后主即位之前,有人说词中乐道的渔隐生活带有李煜自己的情绪,那时的他受其长兄太子弘冀猜忌,以避祸的心理写下这两首《渔父》词,实是曲折地向兄长表达自己无意于朝政的心境。
古代的渔翁长年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看起来自由自在,所以在古人的眼中,是潇洒,浪漫的行为艺术家,是隐士的标准像。所以李煜号称自己为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等等,这两首词在当时应该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第一首词写渔父的快活,开篇就用江上和岸上两个场景来表现渔父的生活环境。江上千万里的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李竞相怒放,江上岸上都是一望无际的美丽。这首词写出了渔父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也写出了渔父心情的快乐轻松。接下来写渔父的装束和身心的自由,身上挂着一壶酒,手里撑着一根竿,想去哪里就把船撑到哪里,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上几口,多么的快活,多么的自由自在!
第二首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那是词人有意为之。我们可以想象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张长桨,手握一支鱼杆,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之中,那该是何等的潇洒,这世上有几个人能拥有如此的自由?
李煜不是长子,哥哥太子弘冀也很能干,所以李煜从未想过去做一国之君,他本来就是诗心风流之人,向往青山绿水的自由生活,很愿意在藩王的位置上终老其生,一心向文。可人生的事总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他本不想当帝王,只不过后来阴差阳错,弘冀和他父亲李璟相继去世,南唐的江山就意外地落到了他的手上。他以文人的多情和柔弱,却要无可奈何的肩负起一个国家的兴衰,又何况是在那样一种乱世,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残忍。就我个人来看,我不喜欢以一个帝王的视角去看李煜,历史上的帝王有很多,但是诗家的李煜,只有这一个,在他之前没有,再他之后也难以再有!
历史学家们总是批评李煜无能,是亡国的材料。但海天MM在上篇《节日无事读美词(一)》的评论中说得好:“古往今来帝王也多了,生前贵为人极,身后谁记得他?倒不如这几位留下诗词画作的艺术家,千古留韵。”其实历代帝王不管多么的有雄才大略,其丰功伟绩最后终究只是一堆废墟,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已。李后主不是軍事奇才,不幸又生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之中,亡国就在所难免,但他不甘寂寞,也不愿自己的名字仅仅如此的留在厚重的中国二十四史中:“李煜,南唐后主,亡於宋。”于是他写楼台明月﹐写流水落花,写故土之思,写亡国之痛。于是在中国浩瀚的诗词海洋中,他留下了一片瑰丽的色彩;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成了绝代词人;于是在中国词坛上,他成了千古词帝!
他所创作的那些词,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还有那么多人在低低的吟唱“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仍然还有那么多人在苦苦的的追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仍然还有那么多人在娓娓的倾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仍然还有那么多人在幽幽的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词句,就是那个天才词人,用他那切肤之痛,用生命蘸着泪水写下来的。千余年的光阴已过,然而,这些词还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