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流传下来的词虽然只不过三十多首,但几乎篇篇都是佳作。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前期当国主,享尽了君王的尊貴,后期作囚徒,受尽了阶下囚的屈辱。正是由于身份地位的大变化,也就有了他前后期词作的大变化。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降宋亡国时作为界线,他的词历来被后人分为前后两期。尤以他后期的词作特别感人,而李煜在词坛的地位也正是由他后期的的词作奠定的。
亡国前后,同样是写楼台明月﹐同样是写流水落花﹐写出来的艺术效果竟能完全不同。
他前期的作品大多反映宮廷的享受生活,柔靡缠绵,虽然后人对此评价并不高,但确也是才华横溢。李煜的《浣溪沙》将他这种宮廷生活描写得极其生动:“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还有他写自己宫中恋情的《一斛珠》:“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幽情密会的《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这些词都写得十分香艳,不象是人君所为,也不似一般文人写儿女私情,幽期密约那样的含蓄朦胧,这些词到真的更象风流才子的真情流露。
我自己更是喜欢这首《玉楼春》,这首词写于李煜即位以后南唐亡国之前。李煜即位于961年,有人说这首词写于963年,应是李煜即位的第三年。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这首词,是一场大型宫廷舞会的实录,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真实感。上阕写宫女们为了晚上的歌舞表演个个精心装扮,巧施粉黛,肌肤如雪,婀娜多姿。“晚妆”点明了时间,“春殿”指出了地点。短短四字,描画出一个美好春夜的一场宫廷“欢乐颂”的开始。第二句描写乐曲,笙与箫都是管乐器,所以说“吹断”,也就是说乐工们吹到了极致,宫殿里到处充溢萦绕着美妙的音乐和欢乐的气氛。可就是这样宫女们尽情的舞,乐工们玩命的吹,歌舞酣畅却还是不能让李煜尽兴,还要“重按霓裳”,反复演唱这首出自盛唐时代的,在安史之乱后失传的《霓裳羽衣曲》。这支曾经失传的名曲,后来由李煜得其残谱,与天资聪慧,精通音律,又能歌善舞的大周后娥皇共同努力,使其在失传近百年后又重现人间。所以李后主很是得意,要反复“重按”,可见词人兴致有多高。
接下来两句写出了词人的率真调皮,明明知道是宫女用精美的香器焚烧起名贵的香料,香气随风飘来,偏偏要故意问道:“临风谁更飘香屑?”此句看似无理,其实更显有情,活泼有致。“醉拍阑干情未切”,既是身体之酒醉,又是心情之陶醉,身醉心醉,醉中忘形,手拍栏杆,恣意任性,神采俊逸。管他什么国主不国主,君王不君王,“情味切”才是真!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前六句已写尽了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将纵情欢乐已经写到了极致,曲终人散,雅兴已尽,好像再没什么可写了。可这位才思敏捷的南唐国主妙笔一转,又写出了一个偃烛熄火,骑马踏月的悠悠赏月夜,这一句才真正是一个文人雅士风流逸致的大暴露:清清的月色,习习的凉风,淡淡的花香,脆脆的马蹄,这完全是另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与前面的欢歌燕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的我们读来,仍然感到回味无穷,妙不可言:一个千年前极尽才华的君王剪影,在这浓淡相映的文字之中清晰地显露出来了。记得好多年前读这首词,最为喜欢的也是这两句,觉得这个从豪华欢乐到月下纵马的诗人真是俊雅超逸,风流而不艳薄,整首词即浓艳又淡泊,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人,凡是受过点教育认点字的,哪有不知道李煜的?他写的那些独步古今,天下无双的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等等,令无数人震惊于他的艺术才华之余,都不禁有一个问题要思索:这样颇具才情的大才子怎么会守不住祖宗留下来的那点江山呢?难道真的是诗人误国吗?
其实五代十国只不过是中国大一统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鼎盛的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一直尾大不掉,令唐肃宗之后的历代唐朝皇帝无可奈何。至唐朝末年,黄巢义军席卷全国,最后攻破洛阳,长安。从此以后,北方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你争我夺,战火连绵;南方则有十个小国星罗棋布。五代十国大动荡,大分裂的局面就这样开始了。
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中,要想真有一番大的建树,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才能造就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时代大英雄的。无奈的是,在937年立国的南唐,经过先主,中主两代君王二十四年后,待到李煜于961年接手时,己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了。李煜面对的天时是:此时华夏分裂的局面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大统一的格局越来越近,赵匡胤统一天下的网也越收越紧了;他面对的地利是:南塘国库不丰,又屡兴干戈;人和就更是没有了:李煜即位后,朝中其实也不乏有才之士,但由于李煜文人性格,弄不清楚诸位大臣的脾气,不能做到知人善用。即位初年,李煜也确实想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打起精神来治理国家,力图能改变南唐内忧外患的现状。他也曾备军,操练水战,以防不测。但“几曾识干戈”的李煜哪里是赵匡胤的对手?在南唐与宋的对峙中,国势愈来愈弱,日薄西山不可救药就在所难免。宋太祖赵匡胤曾有一句因霸气十足而流传千古的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这种大状况下,李煜知道赵匡胤不会任他偏安于东南一隅,延续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故事。历经多年的挣扎,无可奈何花落去,南唐终于还是灭亡了。975年,金陵城被攻破,李煜本来堆好了柴草,准备自焚殉国,到最后一刻却放弃了,与大臣们一起肉袒出降,成了赵匡胤的俘虏。 一代才子就这样亡国作了阶下囚,李煜也就被戴上了“后主”这顶耻辱的帽子。
(未完)
近期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