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我的藏品:饮具(一)锡器 自己开始了解并收藏广彩瓷器是从一件盘子开始的,那还是两年以前,自己当时对青花,粉彩瓷器兴趣比较大,但对广彩瓷器没啥认识。那一年夏天,我们自己住的这几条街道作一年一次的社区“garage sales”,就在家门口,自然要出去看看,转来转去到了一小摊边,看见一红红绿绿的盘子,典型的中国传统装饰,构图是用花边图案开光,在开光的空格内绘以古装人物,彩蝶花鸟,色彩浓艳,鎏金华贵,构图完整,和谐。物主叫价五刀,最后我以两刀买下,自己知道拾了一“小漏”,心中暗喜,但装作若无其事的追问这盘子的“历史”,这位女子说她也弄不明白,是她父母的东东,父母都过世了,剩下这些旧东西没人待见。 回家后,就急忙找资料恶补,慢慢的对这个特殊的瓷器品种有了认识,也喜欢上了这类瓷器,只要有机会就买上那么一两件。这套广彩茶具,是我在一次“Antique Show”上淘来的,当时看上这套瓷器,主要是看上了这件茶壶。其实在收藏广彩瓷器这寻寻觅觅的过程中,我见过不少的茶壶,但都没出手,主要是广彩作为当年的外销瓷,数量多,质量上也是良莠不齐,很多太过粗糙,没啥收藏价值。这件茶壶让我眼前一亮,首先是它的造型就很独特,它是一高大的执壶,与我们常见的造型小巧,清秀飘逸的中国传统文人茶壶在形制上有明显区别。中国传统文人喜爱的茶壶,多为造型精雅灵盈,纹饰疏淡委婉,这些文人茶壶美得在壶上似乎可以看到抽象的形线运动。这些经过艺术手法而设计出来的,清丽脱俗的造型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 而这只壶,高大的造型仿佛就在直白的告诉世人,我就是一泡茶的壶哈,没啥其他用场!还有那壶盖也是又深又大,这种如此之深的壶盖,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壶上的纹饰确实是典型的广彩花蝶人物纹,造型规整,釉水温润,纹饰绘工流畅,发色沉稳,器表包浆老化迹象也很是自然,典型的清同治老物件。 再一细看壶旁边的两套带有西方咖啡杯风味的茶杯茶盘,我一下乐了:那茶杯上的母子图,画中女子发髻高耸,脸庞丰满,端庄稳重,衣带飘然,中式装扮确分明又长了一个洋人大鼻子。看着这不中不洋的茶壶,半中半洋的茶杯,这明明就是当年西商或外洋来样专门加工的器物,也可能是欧洲商人拿来的图案模式在中国订做的。此件广彩茶壶器形是为适应欧美人士的口味而制作的,而那茶杯上的图片为什么画成那样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画工按自己心目中西方人模样而画上去的。我这一套茶具,保不齐还是当年中西文化交流留下的一点点小小的物证呢,咱可得好好保留哈! 有相当的一批外销瓷就是现在的中国人见了都不会认得:比如说那种虽然为中国器形但纹饰完全是外国风格的物件,还有那些虽然出自中国,但器形也好纹饰也罢都是西方风格的器物,按今天的说法,这些都属于当年的来样加工。 中西文化碰撞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差异。那么多外销瓷,好多在直观上我们就不认为那是中国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由西方人带入中国,而后又被返销出去,而中国本身并没有保留这样的文化。证据就是:大规模的中国瓷器持续出口到欧洲和美洲贯穿了16,17,18到19三个多世纪,(从明代嘉靖年间至清代末期),出口到西方的瓷器据保守估计也有几亿件,现在收藏于欧洲,美洲各大博物馆及许多西方私人收藏家手中精美的中国古瓷器,就是这段历史最直接的物证。 可是,在十几年前的中国所有的博物馆中,都很难见到这种外销瓷,那么长一段历史,那么大的出口量,可中国自己的博物馆居然没有什么藏品,真的令人不可理解。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几二十年,国内有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收藏中国当年的外销瓷了,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都有了外销瓷藏品。了解中国陶瓷,外销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章节,而广彩瓷器是清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外销瓷。 总的来说,广彩瓷器的产生,是数百年来广彩艺人们辛勤劳动的硕果,它和外销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在中西方贸易中,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绘陶瓷品种。它的生产是为了外销,所绘彩绘亦是适应外商的需要和所好。它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可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当年曾经销售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传播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相关博文: 1,我的藏品:饮具(一)锡器 2,被遗忘的明珠——广彩(图文) 3,一段辉煌的瓷器外贸史
两刀淘来的清同治广彩盘,从它开始了我对广彩的了解
清同治广彩茶具
西式风格的茶壶
又大又深的壶盖
西方咖啡杯风味的茶杯茶盘
茶杯上的高鼻子“母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