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曾经当过知青的“海归”聊天,提到两次“插队”:知青上山下山和大批知识分子出国,不知不觉地发现,这两次知识分子“大迁移”后,中国经济和国力都立刻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是巧合还是有直接联系? 第一次知识青年上山下山,处于文革后期。此时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商品缺乏,即没有股市也没有房市,说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都算客气的。文革闹到现在,既然大权已经到手,谁当权谁也要搞经济了。 可是大家闹革命闹的太嗨了,工厂没有招工空间,大专院校也不招生,几年积累的中学和大学毕业生怎么办?特别是这些破坏力巨大的革命小将就像孙悟空,放出去打砸抢轻车熟路,收回来搞建设困难重重。所以让中国从“革命模式”转成“经济模式”势比登天还难。 不过毛主席脑袋一拍祭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绝招。文革虽然闹的波澜壮阔,但主战场在城市。让革命小将离开城市等于釜底抽薪,革命主力走了,革命热度立马下降。全国“复工闹革命”“复课闹革命”。结果,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山,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了。 现在很多人一提起上山下乡满肚子苦大仇深。其实知识青年去还是不去,南方都热,北方都冷,农村都苦,这就是中国的本来面目。凭什么你城市青年就热不得,冷不得,苦不得?只有了解中国的现实,才可能知道中国需要什么。当年的下乡知青现在很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带头大哥”,说明上山下山并不都是坏事。 如果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让知识分子看到了城乡差别,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让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惊人的落后。这狠狠地打击了知识分子的自信心。于是彻底否定中国文化(包括种族歧视)和各种主张西化的思潮风起云涌。中国这个国家挺有意思。好像一个时间只能干一件事,“革命生产两不误”比较困难。“思想”一多就影响经济发展。 西方及时发现了自己的“粉丝”,热情地向“崇洋媚外”的中国知识青年招手(包括本人在内),于是出现了“出国热”也就是“洋插队”。这次没人动员,自己哭着喊着要走。不是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结果是各种“精英”和“人才”虾走虾路蟹走蟹路纷纷出国,也把各种思想和理论带到海外,至今在海外华人圈里争论不休。 有人说外国通过吸收中国知识分子移民,掠取了中国一流精英人才。这话听上去挺受用,可是实际上有点黑色幽默。大批中国知识青年到西方,西方经济并没有为之一振,西方科技也没有因此而加速发展。反倒是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从世界经济的末尾一路冲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人大跌眼镜。 当然,中国洋插队知青在国外也挺争气,出现了很多在国外科学技术方面的“拔尖”人才,但是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被中国“掐尖”,“海归”回到中国成为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产业的带头人。这好像重新洗牌,好牌留下,坏牌扔掉。万幸的是,留在海外的精英自得其乐,享受国外的生活,被扔的心甘情愿,皆大欢喜。 如果没有第一次“土插队”,中国需要多长时间从“文革狂热”中走出来? 如果没有第二次“洋插队”,中国需要多长时间从“政治动乱”中走出来? 你说说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