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回国点滴:和二十多年未见面的老同学一次深谈 古君是笔者大学同学。不仅同校,而且同系同班同宿舍。就差同床了。别笑,还真有同床的同学,只不过是上下铺那种床。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性别不同却去校外同床。 印象中的古君长得白面书生,待人和气,也充满了活力。为什么说充满了活力?有例为证。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古君,是乘长途汽车,到他分配的县城看望他。好小子,那年头就分到一套大房子。房子里面空空荡荡,热情的古君特意去农贸市场买了个活鸡(不是现在男人喜欢的那种鸡),亲自宰杀,生炒活烹,饮酒作乐,无话不谈,好不快乐。 光阴似箭,谁也没想到再次见面居然是二十多年后的2011年! 如何找到古君现在的电话那可真是一个可以让人晕上一天的故事,涉及的人,事太多,这里且忽略不谈。 话说今年回国,有了古君的电话,计划找时间联系一下。 久不见面的老同学,老朋友,有时喜欢开开玩笑,比如说一些刺激一下神经的话:“猜猜我是谁”等等。这些步骤都省去了。没有可能让一个老同学在几十年后能在电话里猜出您是谁(老情人除外)。 “老兄,是你呀。”古君的声音依然是那么充满热情。人和人交流,这样的语调有时真管用。如果打电话给哪个朋友,听上去爱理不理,也许热情就少去一大半。不过,古君的声音还是显得老了许多。在大自然的力量,没什么改变不了的。 一阵问候之后,和古君约好,他开车过来见面。谁叫偶们这类人在国内没车呢,只好朋友辛苦一些。其实就是有车也不敢开,尤其是那些充满行人加电瓶车的街道,判断会有问题。 约了在一家五星宾馆的餐厅见面。哪知那天整个餐厅被市政府的会议包了下来。所以,只好改地。 说实在,直到见面前的那一刻,尚不知道古君现在在干什么工作。 终于见面了,要说岁月不绕人真的不假。古君已经从一个小伙子,发育成了壮年++的样子。鬓发明显发白。头顶的头发显然是染过了。为什么从头发说起?因为从过去的小伙子,到今天的白白鬓发,给人的印象相差太大了。原来瘦瘦的脸庞,也完全变成了那种老板型的脸。岁月呀岁月,这就是岁月的痕迹。相信古君看到的笔者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只不过是还没白发而已。 点菜,古君点得非常认真,4冷盆,6热盆够两人米西米西的。 接下来主要是听古君谈他这二十多年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大学毕业后,古君虽然分配到了一个小小的县城,但是单位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工作比较死板。 笔者可以证明,古君在大学就不是好色之徒,一直也没主动去追女朋友。人生在世,讲究一个缘,虽然古君过去没有适当的女孩子可追,而老天爷却让他和未来的岳母分配在一个工作部门。人呀,这(桃花)运气来了,想躲都没门。就这样,古君就荣升为他岳母的女婿。 对了,国内朋友吃饭,边吃边聊千万不能忘了碰杯。好象现在的大陆朋友都喜欢碰碰杯。你老不举杯会有些失礼噢。所以,聊着聊着,就一直碰着,喝着。 在中国做官,似乎有个特点,换来换去。比如A市的部长,到B市去当书记等等。总之,越换越高,这就对了。而平职交换,这今后的仕途就难说。在机关里混了几年,上级也开始让古君挪动挪动。这次是往上挪,成了处级干部。 “不到30成了处级干部,在我们那还是第一个。”古君说到这里很兴奋。是呀,作为文革后第二批重点大学毕业生的他,得到重用也是情理之中。不仅如此,他这个处级干部部门好呀,除了偶然汇报一下,基本上是独立王国的大老爷。手下5,6个科级干部都要到他那请示。就这样,古君开始过上了当官的日子。手上有批文的大权,手下的人变得毕恭毕敬。更有拉关系的,千方百计要送点东西进来。钱是绝对不能收的,而烟酒多得没处堆。糟糕的是,从此古君抽上了烟。看他举酒杯的手指,真的很黄。 升官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接下来,工作又有几次掉动,可惜,只是同级别换来换去。虽然手上的权力依然很大,但再没往上升。既然没有官升,自然比较难严格要求自己。钱,依然不能要,那是要出大问题的,但接受一些吃喝玩乐的邀请,似乎变得难以抵制。就这样,古君开始慢慢的泡KTV,泡酒吧,泡那个什么什么。古君说到这里,也看得出有些悔意。他承认,那时和老婆的关系已经快不行了,因为他几乎天天晚上都在那些灯红酒绿的环境中度过。 再接下来,古君下海了。这导火线是什么?古君没有提到,也没去追问。从前面他的举止行为来看,估计有一些变故促使他下了决心。 下海干什么?他把一家国营厂,一家快倒闭的厂盘了下来,成了私人老板。从国家干部,到私人老板,这个过程是艰苦的。许多思维都要跟着换:原来是人家求他,现在是他求人家。原来手下的科长都要看他眼色,现在一个小小的客户就能对他耍大牌。又碰了一下杯,说到这里,对这个转换角色过程,古君是非常有感触的。 不过好在机关工作期间认识的人多,批地,批材料还是占了不少便宜。比如近来批到的一块地,比市场价格要便宜40%之上。当然,一切都会有一些代价。作为曾经让别人付代价的他,深知应该如何做到既不让那些干部犯错误,又把事情办成。所以,每年过年过节,单单购买茅台,高级烟一项,就占产值的1%之上。 当前古老板最大的烦恼不是没有定单,而是找不到工人。许多机床都空着,招不到人。 “几年前,在厂大门口一贴招工海报,那是人山人海,当天肯定搞定。现在呢?几天来过问一下的人都很少。这不,几天前来个人,开出的条件是每月N千元。我说他这不是来上班,是来抢银行来了。”这就是国内老板们的新烦恼之一。 一起喝着,聊着,老同学聊天,真是很过瘾。什么都不必隐瞒,有苦述苦。虽然公司不断有电话进来请示他,但基本上没打断聊天兴头。 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回忆,大家都记得那么清楚。 在校期间,在校园大门口有一家小餐馆,供应一些炒菜。校园内的食堂,小菜都在三毛钱以下,而这家小餐馆,一个小炒要一元多一些。和古君秘谋了一个月,终于在平日的饭菜钱中省小了这一元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一起直奔这家小餐馆。点了一个辣椒炒肉丝。当香喷喷,油光发亮的菜上来时,真让人心潮澎湃。当时也是这么两人坐着,喝着小酒。 眼前的山珍海味虽然非常不错,但和古君谈到那次在校外“进补”的经历,大家笑的是如此开心,痛快。没有钱,也没有她,穷学生活得也很给力。 “走一个” “走走走” 人生如果有那么一些美好的回忆,足也。 古君,明年再见。 上一篇:11回国点滴: 高铁,地铁,公路,感受中国交通 下一篇:11回国点滴:国内高校教授待遇之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