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美国上大学的一些思考 孩子在美国上大学主要面对着这几个问题:一是能不能进入名校,二是经费问题,三是专业的选择。 对于第一点,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 从主观上的因素来说,孩子在学业上的勤奋,在校外活动上的活跃,在领导才能上的发挥,在包括体育在内的团队上的参予程度,都是在主观上有了认识之后能够进一步发挥的领域。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GPA,SAT,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评价。 而在客观因素上,因为每人的智力不同,才能不同,更重要的,种族不同,造成了被名校录取机率不同。 有些聪明的孩子,在参加各类活动之后,依然能门门功课拿A+。而有些孩子,只能把经力放在一项上,管住了学习就没时间参加校外活动。反过来也一样。就拿笔者认识的两孩子来说,小A,一个很好的钢琴苗子,多次得奖,可因为学习问题,最后被迫放弃学钢琴,非常可惜。小B,一位游泳健将,身高1。90以上,也在州里游到一定名次。可因为每天的训练,把学习给耽误了。最后也只能和名校说拜拜。 这世界上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各方面超一流的,如何把握好学习和才艺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被名校入取的可能。 进什么样的大学还有个很微妙的问题:你是为了保证进名校而舍弃该校的好专业?还是进名校就是冲着这学校的专业去的? 打个比方,如果Top10的A大学top专业是XX,而YY专业排名靠后。申请XX的难度比起申请YY的难度就要大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有时会发现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被某某某大学拒绝了,而一个较普通的学生却进去了原因之一。很有可能问题出在专业的选择上。同理,如果排名只有20名之下的B大学,其YY专业是全国排名前10名的,那么去A大学读YY专业好还是去B大学读YY专业好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了。 很可惜,种族问题是中国孩子无法跨越的一个坎。我们经常会听到:“如果孩子是某某某裔的话,早就如何如何”。对此,也只能正面面对。至少现状无法很快改变。 经费上的问题。 经费上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在名校和州立大学上的选择。不少孩子放弃名校而进入州立大学,原因就是后者给全额奖学金。这种例子在中外孩子身上都有。 如果父母没工作,或低收入,老天也给了个合理的补尝,孩子通常能得到大量的助学金。所以对这类人来说,能进名校是最好的选择。问题出在在美国事业收入稳定且不错的一大批留学生过来的家庭里。这些博士们有不错的收入,孩子的基因也好,能读上去。可名校录取信是收到了,助学金是一分没有。这一年6,7万的学费和费用几乎就是一个家长的税前全部收入。而同时普通排名的州立大学给了全额奖学金。何去何从,真不容易选择。尤其是当入取的名校并非最理想的专业,而州立大学的专业又是很热门时,这样的选择更难了。 如果进名校,一年7万,四年就要用掉28万。而且毕业了,如果专业不热门,很可能找不到工作。有个认识的孩子,放弃名校后在州立大学免费读书,全A,还没毕业就被四大会计公司之一聘请。几年后,跳到一家大公司,又用公司的经费申请到了名校MBA。毕业后resume同样写上名校的title,钱一分不少。而前面提到的那位名校学生还忙着还学生贷款。 当然,这只是极端的一个例子。多数能进名校的孩子,都是有一定才能的,能以不错的成绩毕业。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有不少大公司人事部有个不成文的条款,只用年薪6-7万聘请非top10的大学毕业生。而真正招收优秀人才时,只收top10大学的研究生,博士。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合理的组合。同样是没经验的新手,公司不想多付3,4万去培训。 专业的选择问题。 专业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能否进入大学。比如说,某大学排名20多名,可其某一专业在全国排在前4名,而且该专业又是最热门专业。那么要进这样一个学校的这样一个专业的难度也不亚于进top10的普通专业。 美国还有些什么好专业供下代人发展?商学,随着市场的波动,工作稳定性也在波动。电脑专业的敌人当然是外包到印度的那些公司。艺术,进去容易,找工难。工程,也许只能等待下一波的经济复苏。医学,奥巴马的医保计划基本上把医生定位在中高白领的地位。原来的高收入和现在的高投入已经失衡。药学,也早已经不再风光。哪么还有什么专业是未来的保证?只能说行行出状元,就看你学的精不精了。 有个孩子,在藤校读了preMed,又考进另外一个藤校的医学院。毕业后,决定改行学会计。真是一个让人费解却真实的事。 总之,几十年前我们操心自己的学业,现在操心下一代的学业。生活在国外不容易,歧视依然会有,只不过是无形的。乐观地看世界,至少,这里有较新鲜的空气让下一代呼吸。这里,我们为下一代提供衣食住行,让下一代有个避风港,不必像我们这第一代一样无倚无靠地拼搏。等退休后,就负责孙子孙女课外活动的接送吧。 孩子们,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