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前期闹得纷纷扬扬的‘富士康’连环跳事件,实际上是中国普遍存在的劳资双方话语权不均等的一个极端表现。在中国这个男性父权的社会中,资方业者通过手中掌控的资源和利益分配权力一边倒地操控了劳资关系的话语权,劳方员工如有一点小声音,资方运用父权社会的君臣法则,苛压接踵而至,在中国大陆委婉点的专用语就是‘做思想工作’-- - 事实上是粗糙和粗鲁的胁迫。之所以产生这种劳资双方在话语权上的不对称,是因为劳方(不仅包括产业工人,也包括企业白领和中层管理人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真正的利益代言人,即独立工会组织。 中国现时的工会在组织结构,职能和存在范畴几方面都不能达到为劳方全面维权、代言的功能:在组织结构上它仍是执政党的辅助工具、具有明显的官本位色彩,在职能上它缺乏独立的维权谈判的授权,在存在范畴上基本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工会涉足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有很大的障碍。 北欧国家在资方的商会和劳方的工会发展方面很成熟。例如:双方在涵盖一个行业的工资涨幅、企业裁员时对被裁员工赔付补贴条款的定期谈判过程中有冲突,但却总是能找到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契约。另一角度看,资方雇主联合会和劳方工会的定期谈判制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欧的福利社会体制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双方在 谈判桌上进退都用数字说话、做到有理有节,最终在社会福祉和经济发展上取得双赢。 出于自保目的,从走出校门找到工作之日起我就加入了一个和所学专业相对口的行业工会。十几年下来,我见证了北欧工会在维护其会员利益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 用。更有一、两次,在裁员的风口浪尖,我是工会力量的直接受益者。 以我个人的耳濡目染和粗浅理解,谈谈我对当今工会的理解。 工会切忌政党化 工会可以和政党(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的运作中工会大多会自然地倾向于社民党之类的左翼党派,与之相反的是资方雇主联合会更倾向于保守的右翼党派。 曾有许多人撰文歌颂波兰团结工会的成功。在我的理解中,波兰团结工会是一个在运作过程中蜕变和失败的活生生例子。当初波兰Gdansk 造船厂的工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怕失掉饭碗)反对波兰政府对造船厂的接管,自发地组成了护厂队,也就是团结工会的雏形。 在当时的世界政治气候下,团结工会很快政党化,并以政党的名义参加议会选举、同时提名瓦文萨参加总统选举。团结工会在大选中大胜,但同时也埋下了其昙花一 现的宿命。瓦文萨和团结工会上台执政后借用美国芝加哥学院派的休克疗法治理波兰经济,转脸间就把选前的群众基础变为对立面,背离了一开始创立独立的团结工会的初衷。 工会必须体制化、断绝个人偶像化 还是举波兰团结工会的例子,在Gdansk 造船厂工人护厂队的基础上,其它行业的工人组织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的波兰团结工会。虽然在外界看来,当时的团结工会声势浩大,但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它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纲领和宗旨,其内部管理机制的混乱更不用说了。对外界的宣传和内部的整合全依赖偶像化的瓦文萨一个人。一旦偶像坍塌(瓦文萨任总统期间治国无方所致),其组织也自生自灭。这也恰恰印证了为什么在乱世登顶和枭雄一时之后,团结工会和瓦文萨本人无不变得一蹶不振。 工会和政府、雇主联合会的关系 在一个相对民主、和谐和富足的社会,政府、工会和雇主联合会三者的关系既不是完全对立的,也不是从属的。工会和雇主联合会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 制度化的定期谈判,它们阐明各自的立场,其立场同时向媒体、社会公开,因此谁在故意折腾、谁在推诿取闹,公众和舆论也有一个公断。政府在一般的情况下超脱 于工会和雇主联合会之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手,但仅仅是扮演调停人的角色。 工会和工运 工会和工运可用形和影来比喻,形影相随。我曾看到过好几篇文章鼓动暴力和暴动式工运形式,其想法和做法停留在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思维水准上。以我 的愚见和观察,我认为工运也应该与时俱进,工运应摒弃其暴力的一面,吸取理性的一面:谈判诉求为主,罢工、罢市、罢课为辅。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瀛洲大蟹 |
|
留言时间:2010-06-23 06:09:24 |
|
|
西岸,你好: 谢谢再次来我小院‘踏青’和评论。这两天瞻前顾后的较忙,复迟了,抱歉。
工会的发展也会应国度和各国产业结构的不同而有差异。在美国IT和高科技行业的人员可能不愁工作,因此对工会的兴趣较低。我居住国也曾有过相同的情形。2000年后,这种情况有很大改变。现在高科技人员,甚至国家公务员,的工会组织和产业工人的工会组织已不相上下。 |
|
|
|
作者:西岸 |
|
留言时间:2010-06-21 13:58:24 |
|
|
在美国工会本质上与资方是没有区别的,资方是董事会的代表,工会是工人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区别大概是拥有的资源不同,资方是钱,即董事会拥有的资本对劳动力和其他相关领域,比如工资,的控制能力,而工会是劳动力对生产的决定作用的控制能力。因此两者之间的妥协是互补的概念。这与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不同。60年代美国工会最高潮时,是最大的资本拥有者,大于任何单一的资本家集团。
我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问过美国同事一个简单问题,为什么在高科技行业没有工会?没人仔细想过或能回答,这个行业的人没人经历过工会。其实是很简单,工会的资源是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不可替换或很难替换的人(从整体上讲)。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钢铁汽车这类技术工人为主的行业工会势力很大,因为手下的工人代表的资源的leverage很高,因此可以与资方抗衡(对比农业工会,比如“愤怒的葡萄”里的那种工会,其从事的行业的人的互换性很高,因此leverage就相对小,如今又有了非法移民愿意干任何事...)。另一方面因为难以替换,所以工人也难以自由流动,只有保住自己的位子才是生存的方式,因此联合的意愿也就高。
而高科技行业显然不具备这两个特点。 这也是在全球化经济体制下美国工会的作用开始被边缘化的原因,因为人力的互换性因为out sourcing而增大,工会的leverage变小了。
因此所谓工会的形成和其职能不是可以人为定义的,而是需要客观因素支持,那么再看中国的工会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走。 首先要确立工会的对手是谁,是资方,还是有政府backup的资方,这有本质的不同,另外就是什么是自己的资源。这个资源是否具有可以持续的抗衡能力。。。
在中国大概只有在pass了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后才有意义,即人力的价值上升。否则又是那句老话,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 在一个13亿人的国家和社会,最多的东西最不值钱,这是任何经济形式都这么认为的。 |
|
|
|
作者:瀛洲大蟹 |
|
留言时间:2010-06-20 09:55:45 |
|
|
昭君,多谢来访和评论。
你说的很对,原先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人士行业中的工会近几年‘发达’起来了。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最初这些人较少,他们受到资方的器重,常常代表资方利益;二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在角色上他们中绝大多数也不再代表资方利益,和资方的关系与产业工人并无二致。 |
|
|
|
作者:昭君 |
|
留言时间:2010-06-20 08:31:54 |
|
|
谢谢大蟹提供的关于北欧工会的信息!我觉得工会这个形式在今天的社会已经有些过时,尤其是传统的一些制造业的行业工会,比如汽车工人工会,航空行业的各种工会,为了保护员工的利益不惜让公司破产,最后的结果是大家一起完蛋。当然工会有它的积极意义,比如你提到的,保护员工免遭裁员等,而且在一些传统上的professional field, 工会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大。美国很多大学也有教员工会,我自己也是工会成员,对它的利弊都有感受。
有时间再多和你聊聊这个话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