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学长”转发的微信,介绍2017年10月28日在西安举行的“陕甘宁边区延安保育小学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也就是后来的西安保育小学,据说是中国最牛小学。因为中国没有几个小学有八十年历史,更没有一个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小学举办建校八十周年纪念活动。 西安保育小学实际上是“育”系列学校80年历史中的一段。一般情况下是学校不动学生动,而这所小学是学校跟着学生动。当时延安是共产党解放区,很多干部把子女留在延安根据地自己奔赴战场。也有一些烈士的子女被送到延安。1937年,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延安设立了干部子弟小学班,并入陕甘宁边区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延安保育院。 1945年日本投降后小学改为边区第二保育小学。1949年西安解放,“二保小”迁到西安市南郊,改名“西北保小”。1954年西北行政区撤销,改名为“西安市第一保育小学”,现发展为小学和中学合校的西安育才学校。如此算来,学校历史至今已有80年。
照片都来自微信 米曾经是西安保育小学的学生。顾名思义学校包含“保育”,是吃住学全包的寄宿制。因为米上的幼儿园也是住宿制,所以印象中和幼儿园区别不大,只不过是玩游戏变成上课而已。老师在台上讲课,教室里有“保育员”照顾学生。 这个“育”系列学校后来被称为是培养资产阶级苗子的温床,是搞特殊化的典型。事实上,在延安时期,学校大概是中国最苦的学校,不但面临经济封锁,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解放后学校条件确实好,但并不像是外界想象那样的“贵族学校”。 比如有人说这种学校容易培养优越感。实际上正好相反,在这种学校很难形成优越感。因为学生吃一样的大锅饭,住一个集体宿舍,上一样的课,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差别,哪里来的优越感?而且家庭背景的差别相对比较小,也不容易产生优越感。实际上这样学校的学生到了“普通学校”,才真的特别容易产生优越感。不是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嘛。因为家庭而获得的“另眼看待”不但来自同学,甚至来自老师。 “育”系列的老师好像都受过特别训练,不但不会区别对待,而且会巧妙利用学生家庭的背景。上育才的时候,我们班转学来了个司令的儿子,刚来时无法无天,因为过去学校老师不敢管。可是来到这个学校他就碰到对头了。他犯了错误,老师就留他放学后写检讨。不写好不让回家。他老爸派来警卫员在教室外面等着。按照常理老师早就放行了,可是我们老师视而不见,硬是拿到检讨才放行。结果每次回家他都被老爸胖揍一顿,几次以后就老实了。 米也吃过这种老师的亏。米是属于比较调皮的。有一次犯事被老师教训,说不检讨就不给吃饭。米男子汉大丈夫当然“宁死不屈”,不吃就不吃。结果到了吃饭的时候真不给吃。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怕饿,听到别人吃的热火朝天,肚子翻江倒海般的闹腾,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肠子都悔青”了,饿的呗。从此以后,只要老师说不给饭,立马投降,你说啥就是啥。所以有人说我参加革命肯定是叛徒,一顿饭不给吃,啥都招了。 这种学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学校把热爱劳动和尊重其他人的劳动这样的“特殊”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有养殖场。鸡鸭猪羊什么都有,学生定期去劳动。记得有一次半夜养殖场门口看门的猴子(是真的猴子)没有看住,一大猪跑出来在学生宿舍里面游荡,一大群猪就在米的床旁边吭哧吭哧地走了一圈,至今想起了都觉得有点诡异。
图片来源:https://www.meipian.cn/vwcri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