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了,数据乱说可能会让你获罪 中国的经济数据安全保证,一直以来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很多人借助于自己的职业优势,搞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把戏,由此获得利益。现在看来,国家对于自己的经济数据,也开始保护了。 如何获得真实的经济数据,如何让这些真实的数据为自己的经济运行服务,是个非常技巧,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但愿国人能够做的更好。 附录:经济数据泄露案被告人泄密达144次 获刑5年半 2012年03月30日01:24经济参考报吴黎华 继孙振和伍超明因泄露经济数据锒铛入狱之后,泄密案的另一位被起诉者伍志文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一案日前已经由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审理结束,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 伍志文一审被判5年零6个月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继原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副处级干部孙振和原央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副处级干部伍超明之后,经济数据泄密案的另一位被起诉者———原金麦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伍志文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一案日前已经由北京市西城区法院一审审结,伍志文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 记者了解到,经法庭调查,伍志文从伍超明处获得国家尚未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19项,经鉴定为秘密级国家秘密事项,从李颖俊处获得国家尚未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11项,经鉴定为机密级国家秘密6项、秘密级国家秘密5项。伍志文后将上述秘密事项以手机短信方式向蔡某、孙某、叶某等11人故意泄露累计达144次。 一审后,伍志文被西城区法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但检察院是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两项罪名起诉伍志文,一审判决后,检察院对判决结果进行了抗诉,目前仍然没有结果。记者从北京市一中院了解到,目前该案件材料在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正处于“支抗”状态,即决定是否要支持抗诉。 国务院新闻办去年10月24日召开重要涉密经济数据泄露案件查办情况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监察厅副厅长李忠诚在会上通报,目前已经立案侦查6件6人,其中原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副处级干部孙振向3名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泄露统计数据共计27项,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原央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副处级干部伍超明向15名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泄露25项涉密统计数据,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据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有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和证券从业人员“合作”,将涉密宏观经济数据泄露给证券从业人员,利用证券机构从业人员指导其买卖股票、牟取利益。 据最高检介绍,伍超明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工作期间,于2010年1月至6月,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定,将其在价格监测分析行外专家咨询会上合法获悉的、尚未正式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25项,向证券行业从业人员魏某、刘某、伍某等15人故意泄露224次,经鉴定,上述被泄露的25项统计数据均为国家秘密级秘密。记者了解到,这里的伍某,正是本案中的伍志文。 曾经的南开十杰 伍志文是何许人也?为何会被卷入宏观经济数据泄密案件? 据传闻,伍志文同伍超明是亲属关系。而来自《中国青年》的一篇对伍志文的专访显示,2001年,伍志文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南开大学金融系录取为研究生,并在南开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研二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破例推荐伍志文为南开“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伍志文凭借九篇核心刊物的论文成为南开硕士生当选“十杰”第一人。2003年9月,研三的他获准提前一年由研究生转攻博士。 在南开的历史上,伍志文是唯一连续四年获得南开“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的人,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论文30多篇,两次荣获“魏勋经济科学奖”。在南开大学期间,伍志文还兼经济学院博士生会主席、学习部部长、经研所班长数职于一身。而来自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信息显示,在该学院“2004年经济学院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的名单中,伍超明、伍志文同列为南开十杰。 记者了解到,博士毕业后,伍志文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攻读博士后,2007年被列入第42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名单,并做过关于境内热钱规模方面的专门研究。2007年,经济科学出版社还出版了伍的一本名为《货币双轨制、政府治理和金融稳定》的学术专著。伍志文后又任金麦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主要从事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投融资业务、信托业务顾问、证券投资顾问理财业务和研究咨询业务。 专访里提到,伍志文小时候的名字叫伍志钱,上小学时一位老师帮他把名字改成伍志文。“博士是出‘思想’的人,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智力库,提供的更多是公共产品和可持续发展力。博士应该明白自己的价值不是只为个人谋利益,要有功德心和社会责任感。”伍志文说。专访里提到,由于当时因为小有名气,不少企业找伍做项目,依然被他婉拒。“带着满身铜臭是研究不清钱的问题的。”伍志文说,“有饭吃就行。”这是他的口头禅。 然而,这位青年时代在学术上大放异彩,并致力于为公众谋求福利的人,却最终倒在了经济数据带来的巨大的利益链条上。 严惩泄密不容有失 “只要有利益存在,泄露敏感经济数据的行为就可能无法避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涌认为,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一直存在金融公司、投行和对冲基金通过各种手段提前获得经济数据的现象。 实际上,业内普遍知晓,在这些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经济数据泄密的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利益链条。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对经济数据的准确预测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自身知名度,而作为卖方分析师,这种名气和对数据的准确预测以及带来的对政策的准确把握也可以使得其在买方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并带来真金白银的巨大利益。对于券商来说则可以更多的获取基金公司的分仓,并收取更多的费用。 除此之外,对于直接参与市场操作的机构或者个人来说,这种对经济数据的精准预测更是在眨眼之间便可获取巨大的收益。前年6月9日,在一场券商的策略报告会上,一位宏观部门的专家以个人观点的方式,公布了一组5月份数据,包括市场极度敏感的CPI、信贷以及出口数据,这组数据与2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数据高度相似。在数据泄漏的当天,沪指上涨2.7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曹红辉认为,现在法律对出卖信息的人员刑罚较严,但对于那些非法获取机密数据并因此取得巨大利益的个人或者机构并没有相应惩罚。对这些个人和机构的惩罚,比如停止交易,巨额罚金,甚至诉诸刑法都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