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期信用等级下调之后? 汪 翔 (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美国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于8月5日晚,在“认真”的观察了四个月之后,符合预期的发布了正式的公告:“基于政治风险和高企的债务负担,美国长期信用等级下调至“AA+”级;评级展望呈负面”。标准普尔指出,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准普尔所想看到的,切实可行的维持中期债务稳定的措施。 已经看到这种必然性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则显得“更有智慧和预见性”,提前两天,在8月3日,就先行将美国长期信用等级,从A+降至A,展望为负面。按照大公国际的观点:提高债务上限,不会改变美国债务增长水平,快于其整体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事实。 标准普尔强调的是“切实可行的维持中期债务稳定的措施”,而中国公司看重的是“长期债务持续增长的不可节制性”! 换句话说,标准普尔还没有担心美国最终是不是能够还清债务的问题。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最终,美国人是不太可能真的老老实实还清欠债的。这么早就点破“皇帝新衣”的事实,估计也只有哲学上的意义。除非发生世界大战那样的“大冲击”事件。 作为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对美国信用评级的下调,也算开了一个先河,或者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可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 评级的那点下降,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在实质上是没有多少影响的。但是,美国毕竟是全球的老大——最厉害,最权威的大佬。过去,人们借钱给老大,是没有人会说和敢说,老大的信誉在全球不是老大的。今天,这种牛气熏天的时代看来是过去了,而且,会不会一去不复返?都是人们在担心的问题。所以,不能不引起全球的关注。 美国被自己的公司降级,对于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标准普尔是一家中国公司,又在中国对中国政府的债券这么做,那么,这家公司的老板看来也是不想活了。至少会被政府部门治一个破坏稳定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使是美国公司对美国自己的政府这么做,中国政府似乎也想打他几巴掌,否则难以让人解气——美元继续贬值我亏的可就大了,更大了。 当然,也有人解读说,这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和评级公司上演的一曲双簧,一场阴谋,是一个双赢结局。内部的阴谋,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来说,想也是干想,想的结果,充其量能够让你过过意淫罢了。 倒是事前和事后市场的反应,读起来挺有价值。 在美国政治家们大玩“成交与不成交”游戏的时候,来自中国政府的看客,似乎很难明白其中的道道:这不是自我折腾,自己让自己没面子,自己砸自己的脚吗?甚至有人评论说: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为了各自大选需要,置国家信用于不顾,上演了一场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政治闹剧”,虽然在最后期限的前一天两党达成了妥协,却延误了时机,向世界人民预演了美国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的巨大风险。 政治家必须也应该,首先想着国家利益,再基于这种思想来做出选择,这种中国式的思维,居然在今天,还在中国领导者脑海里大行其道。虽然在中国的国内,早就没有人傻到那种地步真的那么做了。 提前和快速达成协议,就能够“挽救”美国信誉实质上的降级吗?按我说,早就该给美国降级了。美国被自我溺爱时间太久了! 悲哉,哀哉! 政治家首先关心的是个人利益,对于党派利益和选民利益的关注,最终还是为了个人利益。布坎南早就做过系统分析了,他还以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而获得过诺贝尔奖!我的那本小书,《公共选择理论导论》,在中国出版都快二十年了,就是没有人读读,唉! 集权下面生活的人们就是喜欢干着急:美国的民主政治就是“有惊无险”。最终,他们会达成协议的,只是,为了美国政治家特殊的面子,很多戏还得继续演到最后的一刻。 政治家在那里演戏,市场上的玩家则各怀鬼胎,在那里博弈,为自己挣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美国信誉降级已经在降级之前和降级之后,都带来美国甚至是全球的股市大崩盘。这是降级预期和降级事实的直接结果,同时,又是这种预期的存在,给整个经济带来了潜在的危害。从这点来看,很可能,还是不要点破“皇帝新衣”,在短期内对于大家更好一些。长期来看,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降级之前,当美国政客为债务上限争论不休时,预期降级会出现的,自诩为最安全投资产品之一的货币市场基金,纷纷抛售自己所持有的短期债券,囤积大量的美元现金。 目的,一则是为了满足恐慌的投资者可能选择的,高于以往的赎回要求——卖出债券持有现金的选择,这样的结果,是直接减少了货币市场基金,给商业票据市场上谋求短期贷款的企业和银行,减少了贷款的数量和规模。这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二,由于需求的减少,短期债券利息就会上升,而利息上升,对于金融系统的运行,至少在心里上具有负面的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看似非常不理性的做法:将现金存入不生息的,但却拥有联邦政府担保的银行户头。也就是说,他们选择退出投资市场,退出任何有风险的经营领域,而将钱埋在地底下。这就减少了经济体内的流动性。 而大量获得廉价资金的银行,这时候面临的似乎也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因为,在大家都害怕,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历来保守的银行就更不敢贷出资金了。那么,这些廉价的资金在无法给自己带来收益的情况下,就只能是增加负担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建议,在美国,允许银行向短期存款这收取“保存费”:你存款不仅没有利息,而且还得支付保存费!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估计,在美国,银行的保险箱的租金会大幅上升,入室行窃的犯罪行为也会跟着上升很多。 有钱的人选择不冒风险,持有现金;没有钱需要钱的中小企业又借款无门,而有资格有渠道借款的大企业,又不将持有的现金投资到实体经济中去,接下来的就是经济的继续萎靡,就业率的继续低下。 像苹果公司这样的持有大量现金不使用的公司,看来是得用行政办法来惩罚一下了:要么逼它以红利的形式让股东去投资,要么让它自己想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搞投资花掉。 信用降级,接下来的就是债券价格的下跌,而这就是债券利息的上升。结果,就是美国政府借款成本的大幅提高。而伴随这的,很可能就是公司债券利息的上升。 不过,好处是,美元会贬值,这一升一降,加总的结果,从长期看,对美国可能还是正面的。只是,美国就此可能真的就走下坡路了。 那么,有没有后来者能够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的领导者呢?目前看来还没有。中国做不到,德国也做不到,日本就更做不到了。 中国的问题,还不仅仅只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的模式,最终会积累大量的毒素,到时候,中国政府面临的问题,只会比美国的更严重,而且,还更难治。 美国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日本和台湾、韩国等的快速追赶,中国近三十年的在经济建设上的伟大成就,让不少的人在思考:这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但确实是曾经在短期内有效的增长模式,最终有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出路? 现在看来,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大家和谐的长期发展和繁荣,似乎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最近几十年来,经济规模世界第一的美国,主打的是内容多样,且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模式,而对这种模式出现的周期性问题,则是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干预,以公共投资来应对私营投资不足的局面——回到了凯恩斯理论。 问题是,选择这种模式,特别是在私营投资长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你要想让公共投资发挥足够大的影响,就只能通过要么增加税收,将私人手里的钱来到政府手里来让政府大胆投资,做私人不敢做,也不会做的事情。这样做,实际上就是用公共投资挤压了私人投资,用效率低下的投资挤压了效率高很多的投资行为。 再一种办法,也是美国政府主要在做的:就是大量举债来搞公共投资。过去几十年,这样做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是,这种做法看来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地步了。 为什么美国过去长期有效的科技创新模式无法再次让美国走出困境呢?有人说,是美国对金融人才的过高待遇,让美国的优秀人才进入了不该进入的行业——金融业!再者,在我看来,过去几十年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兴旺,也吸纳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将他们培养成软件工程师,而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个的“高级”机器人。 这两者叠加,美国的创新人才自然就少了很多。从这里看,科技的发展,如果只是在软件这个行当折腾,长期而言,对于美国也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的民主制度决定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关于增加福利方面的开支,为此而提高税收的民主党理念,和让美国企业家自己折腾自己的金钱更有效率的共和党理念,会继续没完没了的争论下去。最终获胜的,很可能还是民主党,因为,支持他们的人数(选民基数)会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美国就会被更多的懒人所支配。 而对于中国,经济成长的奇迹,好像和“要想富先修路”的逻辑完全合拍。基于这种思路搞的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似乎也是奇迹背后的秘密所在。 修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而这又是为了减少物流和人流的成本。可是,结果是,在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发达公路和铁路系统的国度,运输成本却是世界上最高的。也就是说,很多“修路”的投资,结果是制造了更高的物流和人流成本!中国人在自己给自己身上添加枷锁!相互残杀和相互剥削,长久会怎么样,也不难想象到。 再者,这种奇迹的制造,还是以持续增加的地方债券为基础实现的。这又为后来的“还不起”埋下了伏笔。美国人还不起可以通过印钞票来曲径通幽,中国的地方政府,恐怕就只能靠中央政府非“免”来终结。而这个“免”字背后,有的,恐怕也只能是更高的税收和更多的印钞,而这两项买单的,又只能是中国人自己。表面上的国富,实质上的民穷,掌握国家财富的大腕们,又稀里糊涂的被美国这样的外国佬玩弄。再继续分析下去,不寒而栗。 况且,中国还有一个消灭不了的腐败问题。中国的出路和未来,丝毫不比美国光明。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有任何建议,请告知: XiangWangBooks@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