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秉性使然 攻击美国的潜艇,有几艘,过去一直被美军认为属于中国军方,美军对比后却发现不在名单之列。看到这点,国防部长果断的发布命令:使用饱和打击,击毁所有的发射基地! 他所说的发射基地,是指发射攻击武器的潜艇和所属基地。 日本人的第二波打击原本有一百枚核弹,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方这么快就对日本本土采取了饱和打击,很多准备发射的核弹在发射前就被击毁。最终,能够真正发射出去的只有二十几颗。这些核弹几乎全部被拦截,除了一颗从菲律宾美军基地附近发射的,这颗核弹击中了中国在南海的一个军事基地。 等不到美国人给中国人提供美军潜艇的方位,中国军方对于可疑的日军海底军事目标再一次进行了饱和打击。其中,有好几艘属于美国的潜艇被击毁。 此时此刻,美国总统才明白国防部长想要说的是什么。他点点头,几秒钟之内,美国的位置参数就被送到中国军方的手里。军方的参谋部计算机数据库,及时的做了调整和更新。也算美国人聪明,不然的话,又有几个目标会成为无谓的牺牲品。 日本人非常的狡猾,为了这样的攻击,已经秘密做了多年准备。在美国和日本合作的年代,日本人一方面在美国附近秘密的部署自己的攻击力量,同时,又在不少地方以假情报的方式,有意识的暴露自己的军力位置,却是冒充美军的名义。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这次攻击,为的是让美国人卷入这场日本人想要的战争中,并且成为自己的盟友。 日本人不相信美国的联合安保承诺。他们觉得,一旦中日开战,美国很可能会当缩头乌龟。美国没有必要为日本人的狂野买单,日本和中国的历史积怨。美国佬也很难理解。 只是自以为聪明的日本人绝对没有想到,中国人会有这么一招,来个透明自己。 “所有待发的卫星立马发射,没有准备好的尽快发射,越快越好。”宋冰枚又发布了一项命令。最近,中国研制了好几颗非常先进的量子通信卫星,属于更加高级的科技。现在,自己损失了不少,得继续立马补充。战时状态,一切都得快速。 日本国花了几代人的时间,偷偷摸摸的研发和制造了大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意在确保在大战开始后,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中国。他们从开始就没有完全相信美国的保护能力,虽然口头上一直就是下级服从上级的口吻。 没有想到的是,结局会是如此的失控,国家的大权,在顷刻间被一个像康弘进一这样的战争狂给左右了。整个日本国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这一幕,又何其相似当年二战初期?只是,今天的战争进展,远快速。胜败,也就是几天的事,没有八年和十四年抗战一说。 很早前就有先贤说过: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病变,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和人体内癌细胞的飞速扩散没有两样。最终都是耗尽有机体养分,破坏器官功能并由此带来寄宿体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好的,都应被鼓励。我们应该废除那些“粗暴的”技术,如化石能源和核电,保留“温和的”技术,如太阳能和小水电。并且将大城市逐步解散,人口均匀分布于自给自足的小村镇中,以“温和技术”为基础,建立“新农业社会”。 他的理想,部分在中国得以实现,至少,大城市的规模小了很多。但是,这却不是人为有意识的结果,而是集权体制变更,公营企业长期低效率被逐步淘汰的市场力量使然。 对于核能控制,人类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让生产、制造核弹变的越来越容易,防不胜防。还有,对于机器人的使用,对人脑的改造,虽然有那么多的军令存在,如果有人不择手段,还是后患无穷。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也是一样。任何东西一旦走向极端,都会是物极必反。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还是得好好的教教日本人。 很早以前,宋冰枚在拜读过一位政治学家写的《日本的国民性与二战时的野性》一文后,就花了不少时间来思考,日本人的国民性和这种国民性对于中国外交与军事选择的意义。 当选主席后,还特别的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来分析日本主要领导人的个性,以及它和日本国民性间的关系,就此模拟预测,可能发生战争的几率和战争发生后的可能状态。 历史、现在、个体、团体,数据和数据化,再基于建立的几个模型,有计算机进行仿真和模拟,还真的得出不少有价值的结论。回答了几个重要却难以相信的问题的答案。 对于康弘进一,国安部的情报很早就显示,他有意通过日本国的国力,来制造更大的攻击。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顾问和专家都觉得:一个企业家,即使是贵为世界首富,想“买通”日本这样的国家来实现自己的意愿,只能是天方夜谭。 计算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论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在大的关乎国家命运的问题上,普通的日本国民就像是一堆干柴,只要最高领导层丢下一片火种,干柴立马燃烧,闪耀出熊熊大火。今天的日本政界,右翼势力猖獗,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这时候,又有这么个康弘进一存在,两者就是汽油遇到火堆。相互拉手,狼狈为奸,为了共同的利益冒险,可能性很大。 后来,又是德彪他们,在福岛发现的秘密,具体的证实了威胁的实际存在。 按照伽马大学的国际政治学李宾浓教授的分析,日本人的国民性,经过了几百年,有些基本的方面,似乎没有多少变化。 在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野蛮和残忍,世所罕见,也一直让很多人搞不明白: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和怜悯心,为什么在年纪轻轻的日本军人眼里,就那么容易的荡然无存?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在无形中制约和引导着日本人?上到天皇,高级军事将领,外交家,政治家,下到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务工作者,再到最底层的普通士兵,都充满兽性,他们的存在似乎也只是为了发泄这些兽性。武士道精神,在这里充其量只是一块遮羞布! 有人说,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和义理! 在家境贫穷的时候,中国人热衷于“帝王有种乎”,搞反叛。在经济条件比较好时,又展现出极度的贪欲和自私性,能捞就捞,即使是冒着牢狱之灾搞腐败,也在所不惜。捞了后就溜之大吉,国家利益,他人利益,责任感,对自己都不重要!唯我独大。 日本人不同,从出生开始,就在家里,接受严格的等级制度教育:各守本分,各居其所,不违规越矩。每个人的生活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作阶段,按部就班,还异常的精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思维也被定式,逻辑也被规范。 远在江户时代,日本的个人身份和地位,就被世袭固定。什么阶层的人该干什么事,清清楚楚。如果谁跨越自己所处阶层,就必然会受到重责。 自己被当做老鼠在进行训练,大家还都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一代代的传承和接力。 当时,除了至高无上的皇族和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剩下的还有:武士、农民、工人、商人,最底层的就是贱民,那些天生的贱货。 在那个时代,不仅仅只是可以做的事情,甚至连可以玩的玩具,可以经历的生活,也都被事无巨细的给予了规定。商人的孩子玩的,还不得和农民孩子玩的相同,否则算是逾越了规矩,也会受到惩罚。 在幕府时代,农民遭遇不公平对待,感觉不满时,如果向当地的大名抗议,在得不到满意回应时,你是允许越级向幕府提出抗议。但是,逾越者会受到严惩:即使幕府支持了农民的抗议,抗议的领头人,也得接受死刑惩罚。 这哪里是什么“允许”?面对明显的不公,农民却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他们破坏了秩序,就得有担当,承担后果。人被处死,被判刑者会被视为英雄,大家到刑场观看行刑,“享受”那份羡慕和崇拜,却不会出现暴动,更不可能有劫法场的事件出现。 那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恐怕很少的中国人可以做到,比享受人血馒头的孔乙己,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还是“理想”和“主义”在撑着,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人被处死后,农民们还会为死者建立祠堂,把他们做为殉道者来崇敬,并且认可,处刑本身是必须和必要的。 这样的国民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其中的合理性! 安于现状,听命政府的呼唤,在今天的日本国民心里,依然根深蒂固。正是看出了这点,康弘进一看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机会,悟出怎么样让整个日本的国力为自己所用的玄机,也看出让日本国再次战胜中国的机会。 这,就是日本民族独一无二的“义理”概念:为了向社会负责,有些牺牲是必须付出的,天经地义。该做的还得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至于结果的残酷,那也是应该面对的。日本人有担当,才有了切腹谢罪的日本独特性。具体的切腹早已经不再是谢罪的选择方式,但是,类似的内涵,依然留存,刻在日本国民性的骨子里。 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中日之间打了百多年的口水战,日本国依然没有放弃,中国人依然难以理解。对于日本人,再大的罪恶,一死百了,可不是说说而已:人死了,什么罪恶都可以也应该被原谅,活着的人不该做继续的纠缠。况且,对靖国神社的参拜,还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作为政治家,代表的是那些支持自己的国民,对于自己先人的态度。 死者为大,在日本文化里,比中国人看到的认真得多。中国人,为了政治利益,对于死了几百年的人,还会不遗余力的搞批倒批臭,意在遗臭万年的奢好,也是日本人不能理解的。 在骨子里,就是这种等级制度的存在和根深蒂固,日本人对于老大的认可,也是刻骨铭心。二战期间对于天皇至高无上地位的认同,就是这种“习惯”的体现。而对于较低等级的国家,他们无法认真起来。就是因为这,只有当中国人将日本人打得服服帖帖之后,它才会心服口服,乖乖的听话。 有人会说,印度也有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甚至比日本人的还严格,还历史悠久,为什么就没有日本那样的野蛮和兽性? 应该说,印度也有类似的野蛮和兽性,他们对年幼女孩的集体性强奸,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原因,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小女孩交了一个邻村的小男孩做男朋友。对于女性的性侵犯甚至是虐待,在今天的印度依然非常流行,而且,侵犯者很少有负罪感。 不同的,印度还没有国家级别的野性和野蛮。 印度的等级隔离墙异常的坚固,超过日本。但是,在印度,下级对上级,不存在日本国那样的绝对服从,也没有对于规则的绝对尊重,级别内部也是一盘散沙。而在日本国,纪律严明,做事一丝不苟,遵守纪律,这种现象在印度根本看不到。印度人不守时,早就世界闻名。 就在那天相当于北京时间的午夜,中国设在月球的“火凤凰监狱”,也就是那座关押过康弘进一的监狱,遭到轻微的“影子弹”袭击。这是一种被改造过的小型电磁集束弹。这种袭击不仅能致残机器人,还可以让人短期的失去知觉,爆炸附近的物件都没有遭受损失和伤害。就像一个样子,轻飘飘的掠过。 在发动袭击的时候,康弘进一的两位战友碰巧没有受到伤害。他们趁机逃脱,劫持了一艘飞船,由自动驾驶员驾驶着向地球方向飞去。 关于电磁集束弹的历史,还是得从美国的科技进步谈起。传统的炸弹在爆炸后直接产生冲击力,由此制造的能量产生了破坏力。电磁集束弹使用了传统炸弹的爆炸功能,但是却一方面将炸弹爆炸的时间给延迟了,另外一方面又将炸药扩散到周围:在爆炸的一瞬间产生大量云雾状的炸药粉末,待它们顺着隧道、山洞和空间弥漫开以后,延时爆炸装置就会将其引爆。与此同时,爆炸引起的震波会在山洞、隧道或建筑物封闭的空间里不断反射直至消失,因而不会引起坍塌。 有点类似于早期使用的“油汽炸弹”:被引爆后能释放出液态燃烧性汽雾,通过调整汽雾中液滴的大小、扩散速度及其它一些因素,来控制爆炸规模。不同的是,这里用固态的爆炸性粉末取代了汽雾,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爆炸的方向和强度。
(汪翔 著: 《国安一号》(科幻小说),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