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什么喜欢读书 汪 翔 关于美国人为什么喜欢读书,生活在国内的人有不少的猜测,生活在美国的华裔,也时不时会有一些自以为是的理解。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一次外出时,我在一个星巴屋前面的露天“餐厅”,和一位美国佬谈上了。他已经是我就此谈及的第N+1位地道的美国人了。 这位的祖籍来自意大利,自己不会讲意大利语。他一直从事建筑业的工作,估计是没有上过大学。妻子是有多种不同欧洲血统的美国人,也只能够讲英文,她在本地的一个图书馆工作。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那一天,这位叫做麦克的先生,五十几岁的样子。他坐在餐桌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吸着香烟,一边读着一本有半寸多厚的小说。 他告诉我,自己喜欢读书,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几乎是每二、三天就要读完一大本厚书。而且,他所读过的书基本上很少再读第二遍。这几十年来,他不仅能够坚持,而且,居然还一直有值得他阅读的书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基本上不买书,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因为他不存书,也不需要保留书籍供参考用。 再者,他太太在图书馆工作,他也很容易就能够借到书,也没有买书的必要。这里注意到,公共图书馆是对每个人开放的,他能够很容易借到书,并不是因为他有路子。他有个在图书馆工作的太太,可能更容易知道新书的到来,先下手为强,仅此而已。 其三,一本书三十几美元,买起来他也承担不起。特别是对他这个拥有一辈子读书爱好的人。在我看来,他的读书上瘾和国内人的搓麻将上瘾倒是有点类似。 对于这样的读者,我估计,传统的图书还是必须保留,除非有一天,电子书也是可以出借的,否则,那不是断了他们的“读”路了?这在美国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我估计,是没有一个政治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节约经费之类的理由来做什么的。 他的太太平时读书比较少,但偶尔也读一些。原因,根据他的分析,应该是太忙,再者我估计,可能也是因为她每天在图书馆工作,已经在工作时间里读了很多书。 在美国的图书馆,有人专门负责读书和选择书籍。一本书,只有在有人读过之后,图书馆才能够决定要不要买进,特别是那些给小孩子读的书,每本都得有人事先把关。 几年前,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写书,和那里的人谈起我当时正在写的《奥巴马大传》,“建议”他们在出版之后也买一本,或者,我送他们几本。可是,对方的回答却是:我们得有人读一下才行!言下之意,即使是白送的,我们也得看看,这是规矩。 今年夏天,两个孩子参加了游泳队,每一次,当孩子们都在水里面扑腾的时候,都能够看到不少的父母拿着书(纸的和电子的),在游泳池旁边的椅子上坐着,在那里津津有味地读着书。他们可没有一个是中国人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平民,拥有普通的工作,住在很普通的住房里面。也没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们有意要将自家的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虽然我和他们混得挺熟的,有时候还能够相互之间开点“黄色”玩笑。她们之中,女性还占多数。 回到我们自己的经历,在美国,我个人没有读小说的习惯,所以,也很少“读书”。不过,每一天读和写的时间倒是占用了不小的一部分。最近几十年,我的生活也大多数在和文字相伴,虽然这些事情很难给我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虽然自己也不是中国人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但是,我们那些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孩子,倒确实是和书本一起成长起来的。如果有人告诉你:那个小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到十岁的时候,已经读完了上千册章回小说,那么,你千万不要怀疑。那种事情真实性的程度非常高,而且还很普遍。更有甚者,那还是她们自愿选择的结果,你很多时候想阻拦都不容易成功。至少,我们家的老大就是这样。 很多时候,我不得不警告她:读书太多,伤了眼睛,不值得。再说,那种小说,读那么多有什么意义。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就老是“骂我”,不该老捧着书读。那时候,我也有迷上小说的时候。如果那时候有像现在美国这样的阅读条件,或许呀,我也是一个作家了。 美国人很专业: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专门为他们写的书。而我们这些华裔,想教自己的孩子中文,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没法找到和不同程度对应,同时又是孩子们觉得有趣的中文读物。有的,似乎也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也不知道,已经“富有”的中国人,为什么就“忘了”去做这么重要的“一点”事情。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美国孩子,自然就会习惯并且喜欢上书籍了。中国的孩子,在长期的逼迫中,已经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读伤了,养成了一种对书的恐惧和厌恶心理。 这就是美国人喜欢读书的原因。这也是美国经济不可能被中国经济打垮的原因。这也同样是,美国将继续领导世界潮流的原因。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也这样习惯性地爱书,并且,这种爱好也还能够很幸运地被满足?即使你只是一个很平凡的蓝领工人。只有到了那种时候,中国才算是真正富有了。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能够看到吗? 关于“美国人读书习惯的变化”, 请参阅我后续的一篇同名博文。 下面这个附录,是几天前被腾讯视为重要文章推荐的,关于美国人读书习惯的代表作。大家看看国内人对美国人读书习惯的认识。 喜欢读书的麦克(图片上传得到了他本人的口头认可)
坐在海边“读书”的美国人
附录: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2008年07月22日《江门日报》梁厚甫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 不能否认,中国人对读书的观念过于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件平常已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 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倚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地仅是一脚到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完以后才走开。 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设一张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在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 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车房壁上的架上边。把新书买回来,就放到车房去。 美国人没有书房,然而却能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起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上面坐着的就是读书人。 在美国,随时随地都可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学,而是中外的读书态度有所不同。 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也变成为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之极,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非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那就不免过于隆重其事了。 由于读书要隆重其事。因而,便有人不肯读书,并为自己不肯读书来解脱。记得20多年前看到了一本好书,介绍朋友去看。朋友吝啬不肯买书,我就把我的借给他,说好一个月以后看完归还。一个月以后,朋友把书还给我,但说:“完全没有看过。”我大以为奇。朋友皱眉道:“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太太晚晚都设麻将局,叫我怎有机会看书?” 如果家里有人打麻将自己就不能看书,这样的借口实在太牵强了。一个真正肯读书的人,不要说旁边有人打麻将可以看书,即使旁边有人打架也照样可以看书。 毛病在于: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隆重。其实,读书之平凡有如搔痒,不见得有人在旁就不可以搔痒的。 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如何使自己在心理上把读书看得平凡,那就首先要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 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中有美颜如玉”这是骗人的。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 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因为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