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发达,得益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或者说,是得益于一直还不错的经济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持续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福建祖籍传统的延续,甚至可以追溯到比干的遗风。代代相传,这成为一种家族的美德和骄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古训,一直为林家祖辈所津津乐道。虽然很多时候,先人们未能真正达到“治人”的地位,但对文化的重视和从文化中获益的记忆,却被林家人谨慎地保存了下来。这种对知识的推崇和对教育的坚持,也成为黄州地区方圆几十里有识之士共同的传统和骄傲。这才有了人才辈出的辉煌局面。 依山傍水,是历代中国人所偏爱的居所模式。在一个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就近水源是保证生活便利的基础。而坐北朝南又依山,则是冬暖夏凉的最佳选择。在没有人造暖气和空调的时代,这样的建筑格局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的馈赠。更重要的是,依山而居,为人们提供了生火做饭所需的木柴能源。这种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智慧。 对于风水的重视,林家显得尤为突出。林彪的曾祖父林大静的妻子出身于当地黄家,这是一户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妻子的弟弟黄道静,是颇有名气的风水先生。林大静在为自己的几个儿子修建新屋之前,特意请来这位风水先生,好酒好烟伺候了好几天。最后,在黄道静的指点下,他们选中了关山脚下一处“盘龙卧虎”之地建造新居。黄道静信誓旦旦地说,这块地势不仅藏风聚气,而且注定“发人又发官”。 新居落成后,又有一位风水先生以事后诸葛的姿态解读了这片土地的风水。他兴致勃勃地描述道:“宅前明堂开阔,前有水塘,约半个足球场大;左有卧牛山作为青龙,右有凤凰山,团鱼垴环护,前方卧牛山过明堂作前案;玄武后关山垴腰部抽出一枝嫩脉,逶迤跌落一小平台,平台下竹林茂盛,掩映着林彪小时候经常玩捉迷藏的‘迷藏洞’。旧居坐落在其来脉下,构成一个吉祥的‘野鹿含花’之局。”这些妙趣横生的描述,让新居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搬进新居之后,林家的确如风水先生所言,人丁兴旺,财源广进。林大静在那里养育了五个儿子,其中的四儿子林时朗,正是林彪的祖父。随着家族的兴旺,林家的声名也渐渐传扬开来。在林大静八十大寿时,江西督军方本仁、湖北督军肖耀南、黄冈大地主刘维贞还专程送来了金匾祝寿,足见当时林家的声望。 林大静长寿至八十九岁,这在那个年代可谓罕见。他的葬礼极为风光,林家摆了一百二十桌酒席,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斋饭。林家的财力和人缘在这场盛大的送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后人往往将这一切归功于风水,却忽略了良好的教育、精心的管理与经营,以及门当户对的婚配模式带来的杂交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稳定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良好心情,为家族的持续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 当儿子们长大成人后,林大静的家业分为五房。每个儿子成家立业,独立生活,开启了自己的分支。然而,林彪的爷爷林时朗,经过多次与兄弟们的公平交换,“买下”了兄弟几个在祖屋的“股权”,让自己的小家庭独占了这块风水宝地。林大静建造的大宅院,从此成了林时朗的大宅院,也成了林彪父亲林明卿的成长之地。 林明卿生于1875年,从小聪明伶俐,继承了家族勤快和勤奋的传统。他的祖父林时朗对他格外喜爱,并在他九岁时将他送到附近的私塾读书。他在私塾学习了五年,熟读四书五经,也学会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十四岁那年,林明卿结束学业,跟随父亲学织布,开始了自己的谋生之路。 林明卿喜欢阅读《三国志》等战争书籍,这种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林彪的成长。他常常向林彪讲述三国时代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关于战争和谋略的段落。当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战场上的厮杀,以及指挥官的英明决策时,林彪总是听得入神。父亲的讲述,点燃了林彪对军事的浓厚兴趣,也埋下了他日后走上战场的伏笔。 然而,林明卿并未意识到这些故事将对儿子的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他只是觉得,父子一起分享这些故事的时光,充满了温馨和乐趣。多年后,当林彪执意进入黄埔军校时,这段回忆或许会让林明卿意识到,自己的无意熏陶,竟然塑造了一个未来的军事天才。 林时朗为了让每个儿子都能娶上媳妇,大兴土木,建造房屋。他希望通过拼命赚钱,为每个儿子准备好婚房。父亲林明卿从杂货店学徒到汉口账房先生,一步步闯荡,也秉承了这种家族的实干精神。在汉口,他借助家族的人脉,找到了一份账房先生的工作,靠着勤奋和聪明逐渐站稳脚跟。汉口的繁华和动荡给了他广阔的视野,同时也让他深深体会到,文化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利器。 林明卿的经历,深深烙印在林彪的成长背景中。从家族的荣耀到个人的奋斗,这一切构成了林彪人生的底色。风水、教育、勤奋,这些家族的价值观,在林彪的命运中悄然埋下了伏笔,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战神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