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就有一个“最好”、“状元”、“第一名”的纠结情节。对于诺贝尔奖的嘴巴纠缠如此,对于办奥运会一定要世界第一如此,甚至为了这个第一,不惜来个赤裸裸的假唱,忽悠世界,不惜自己名声和羽毛。建高楼也得有第一,似乎是,如果不如此,中国人就不存在于这个地球上。这样的传统,也被我们带来新大陆:大家都在奔“藤”,似乎是,没有藤就没有瓜,自然就不会瓜熟蒂落,就不会有丰收的季节。 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思考很伟大,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对美国文化理解的深入,却变的越来越迷糊:美国除了藤校之外,是不是就都是垃圾了?如果进不了哈佛,不能与奥巴马为伍,就没有工作可做,就得流落街头?! 很多年前,我也曾经上过哈佛,去了那里的一个厕所,算是和哈佛最近的亲近!平平凡凡的我们,似然就此远离哈佛,也时不时的不甘心,想评论一番:高等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上哈佛的目的又是什么?上哈佛就必然和你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一致,合拍吗?如果不合拍,那么,你为什么非得选择一种只有面子没有里子的生活? 人生的选择,就像是一个指挥,在寻找和选择自己的乐队成员,你需要的到底是每个参与者最优秀的背景,(相对于他/她的竞争对手),还是一个可以默契配合演奏出你所想要的音乐的团队?如果你很在乎每一个队员的最优,你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必然巨大,结果是不是值得? 当然,你也可以说,人生和乐队还不一样:我们不知道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按照最优来设计和准备!如果是这么想,似乎也很理智:就像设计一个精美的收藏品,尽可能按照最优的材料和工艺来制造和生产! 问题是,你到底是在生产收藏品还是产品,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如果你是在制造后者,那么,管理理论上就有个“价值工程”理论值得你借鉴:产品的每个部件的价值是由整体的价值来体现的,如果局部有多余,不仅不能说明你这个部位很“伟大”,而且,还说明你的设计有瑕疵,有浪费。在这方面,好像日本人做的很好:产品到了报废年限,基本上所有的部件都接近报废时间!俄国佬做的比较差:到了报废期,有些部件还可以再用十几年!美国佬似乎也有这方面的设计上的毛病。当然,你还可以说,这样的理念不一定对于所有人都适用。 是的,我同意。 对于极少数的一部分人,一切追求完美,最好,这么做也无可非议。只要能力和精力上容易做到。世界本来就是由有不同差异的人组成,各有优势和劣势,大家相互补充和协调。但是,当作为一个族群,将这样的目标作为普遍意义上的追求时,我们是不是得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出了点毛病?!二十几年的观察,美国佬对于藤校的追求,远没有咋们华裔来的执着,到底是他们“傻”?还是我们太自以为是?很多父母亲推着孩子追求那为数极少的几所大名鼎鼎的名校,到底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面子,和心里深处那个想拥有“第一”的小九九的需求满足? 一方面是供给:最好的教育资源!另外是需求:最优秀的学生去享受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有时候我想,如果美国佬有中国政府在操纵中国房地产上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来激活名气最大的几所高校的“地产价格”暴涨的机关。结果,就应该是前几名的大学学费的高涨,至少是对于咋们华裔的高涨,就像北上广的房价,一路冲向天堂!这样一来,无数的华裔父母亲也会为了那为数不多的藤校,卖儿卖女,拼上老命,就像北上广的购房者!而且,这里还没有早期购买享受低价一说。有的只是华裔之间的相互残杀,血流成河的事实!谁得益? 哈佛这样的名流,对于华裔学生是不是公平?这是一个问题,也是很难获得公平答案的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不是满足“最优秀学生”获得“最有名气学校”教育机会的需求,“最有名气学校”训练的学生,也不是,不可能和不应该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群。因为,一则人的能力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化,再者,很多要素谁也不可控,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再者,在社会上过的好与坏,还有很大的主观因素,没有唯一准确和正确的衡量指标!
美国的科技实力领先全球,美国的经济看上去漫不经心像个蜗牛似的向前爬,但却厚实,稳健,在一次次必然出现的金融危机之后,不仅没有变的脆弱,反倒成长变的壮实。 靠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靠的是移民政策,是民主制度,是美国人的进取心,··· 无疑,美国的教育制度在这里的贡献最大! 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开始就在摧毁心灵,只要这样靠流水线,强调死记硬背,凭分数的应试教育制度还存在,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上的科技强国,连经济上的强大都做不到。原因是什么,不容易看出,说来却话长。 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个死结:一方面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厌恶的制度,同时,又是对于中国人那样的国情和国民性,唯一能够体现公平的制度!可悲,可叹,却无法改变,因为你没有选择! 回到关于美国的话题,前一段时间,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查查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在什么样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看看那些很普通的州立大学,是不是也有毕业的本科生最后还得了这样的最高殊荣?大家可以去查查你所在的州立大学,你会发现让你吃惊的结果! 诺贝尔奖是给做科研的人的(除了和平奖外),在这里,我将作家也定位为一个“科研者”,因为,他们也是靠思考和分析来出成果的。如果以长出诺贝尔奖为高校水准的重要指标,我相信,中国的北大和清华,在美国的高校中肯定排不到前两百名! 面对这样的事实,却出现了很有趣的来自中国人的感觉。 几天前,一个花了四百万人民币和八年时间,从高二开始出国,最后在纽约上州的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商学院MBA的男子,在国内发了一篇关于自己投资教育花费巨大,面对可伶的月薪,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收回自己的投资的感慨。 很快,无数的读者开始炮轰这位“傻帽”: · 花那么多钱在美国读一所破学校,收入低活该! · 这家伙一定是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垃圾! · 花那么多钱上个美国的垃圾大学,还不如在国内买套房子值! · 或者,用那笔巨款,在那个街道开个餐馆,来钱更快! 我喜欢基于人们的评论来观察社会!从这里,估计很多读者也能够观察和体会到不少的信息: · 投资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四百万花的到底值不值? · 他的月薪只有区区三千人民币,是不是因为他上的是垃圾学校,是不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垃圾? · 当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乎金钱的快速回报时,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 · 今天的中国一切以钱为标准来衡量,意味着我们伟大的党的什么样的伟大成就? · 这样的中国有希望吗? · 这样的中国到底在哪方面出了问题?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这所大学差不差,是不是垃圾?朱棣文是在哪里完成的本科,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且成为美国的能源部部长。他当年在那里学习时的专业是数学和物理,这两个专业只是该校排名一般的专业。反倒是它的政治学系,经济学和管理学院的排名还不错。在那样的地方想混出个毕业文凭,我觉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来自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像那位“傻帽”的男子那样完成MBA,也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当年邓小平的儿子,也是在那里拿的博士,光学专业的。应该是得益于柯达昔日的风光,那里的光学专业一度也是非常的牛! 这里,我无意于贬低和抬高那所学校的学生。是不是厉害,最终还得靠个人长期的努力。只是觉得,为什么国人如此的“自信”而又无知,却不自知?!或者叫做恬不知耻?那些发表评论的人,一定多数甚至基本上都是受过很好的国内大学教育的!这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成果?这就是中国人值得自傲的高等教育普及率? 至于教育投资是不是值的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则看你的经济实力,再则看你对于金钱价值的理解。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的目的真的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 我们是不是因为穷的太久,只知道这个“目的”?只有井底之蛙之见识?!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你知道怎么样消费!这当然不仅仅只是消费金钱,还有时间和人生!为什么那些突然因为中了六合彩而发财的人没有几个有好的结局,问题是不是就是差在教育上? 对于我,如果我是那位“傻帽”毕业生的父亲,我觉得这笔投资非常的值得,而且,也会为儿子获得的成绩自豪。有那样学校商学院的MBA,最终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会有非常不错的机会。即使是中国自己,也一定会有不少的好公司给他机会,最终就看他自己的表现了。教育只是给了他基础,后来的发展还得靠他自己。在他未来的人生旅途,他不会因为文凭的含金量不够而获得歧视,或者叫做竞争性 “劣势” 。 他在美国“混不下去”,很可能,一则是国内的传统教育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对他形成了永远无法磨灭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身份问题。只是还有一事不明:如果是因为身份,投资移民的人又在干什么? 哎,不明白的地方太多。但是,有一点我似乎是明白了:基于读者的评论,将其继续统计分析,你一定能够获得很多的感悟!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代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