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精英摇篮 伽马大学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没有院墙的名牌大学。 从开始建设起,校园就使用的是开放式的设计理念,院内则按照校园的特点,分作十几个各具特色的“小区”,每一个小区就是一个独立的学院,各自有自己的主体大楼,和环绕的池塘,花园甚至是树林丛。由这些各具特色的小园林组成的学校,看上去就是一个完整的大园林,美丽,有气派,同时还淡雅,精致而不奢华,古老又现代。 不过,这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开放校区,实则是被全天候的监控系统紧密的监视着的。负责监视的主要是学校的学生,负责校内安全和安保的,则是二十多从特种部队转业的退伍兵,个个身怀绝技,以能在里工作而自豪。他们被称为伽马特战队,作为辅助的是一百来号的机器人。机器人负责日常的巡逻和楼道里面的巡视,特战队则负责处理棘手情况。一所大学的保安系统,被配置的如同战区司令部的卫队,可见其重要性和敏感性。 伽马大学初建于2070年代,得益于一批中国互联网先驱们的捐资。 那些最早得益于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企业家们,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巨富之后,曾经一度在所拥有的巨大金钱财富面前,过的迷茫。很多人开始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消耗在怎么样花掉自己的金钱上。一些人开始在世界各地购买球队,不惜重金;一些人则满世界的寻找标志性的建筑物收入囊中,越贵越好,实质上为的还是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拥有感饥渴症,就像一个长期生活在饥饿状况的人,对于昔日在饥饿时看着眼馋的美味,在富有之后,在自己的大脑深处还留存着对那些食物着迷的记忆。那是一只幻觉,一种被昔日的记忆侵占的大脑逻辑的思维混乱,但是,这些有钱人却不在乎这些。对于他们,满足自己的欲求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满足实现,即使这种满足很没有理性。同样的荒唐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也曾经被突然富有的日本人演绎过。这一轮轮到了中国人,这个爱面子和虚荣的民族。 而那些在继续专注于做企业的,很多人则在满世界的挑选和购买各种各样的公司,企图打造一家家全能式的航空母舰。他们自以为,只要这样继续的走下去,就必然能打造出一家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也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公司永久存在下去,逃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两者看上去很不同,一个是满足表面的虚荣和消费欲望,一个是在满足事业上的野心。实际上他们都是同类人,都在实现某种幻觉上的需求满足。不同的只是形式,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虚荣心的满足和最终财富的浪费。 就在大家一窝蜂的以暴发户姿态在世人面前显摆的时候,有一小批人开始以忧国忧民的心态着眼于中国未来的人才培养,为国家的持久强大做努力。那时候,中国已经有为数众多的自诩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一些老牌的大佬们,也确实是为海内外培育了大量的英才,在各行各业显示了自己的本领。 但是,大学按照科举制流水线般生产出来的学生,随着他们肉体的延续,还在顽固地对抗着创新和意识浓烈的机器人团队。人类在时刻想着超越自我,人类最终又都是因为无形之中的自我桎梏而裹足不前。延续传统,承先启后,结果更多的是为了延续而延续,承先了,启后却进行的艰难,归根到底还是人类的自我利益维护,有形的和无形的。 在启动高达百分之九十的遗产税制度之后,将财富留给后代的想法不仅代价高昂,甚至变的不再现实。不少的人选择逃亡海外来对抗,为数不多的有识之士,则放弃了将财富留给后代的传统,合力建造了一所新型的科技大学,伽马大学。 这所学校建在风景秀丽的大别山腹部,开始建设的时间,几乎和新首都伽马城设计和建设同步。建在一个离新首都伽马城三百来公里的丘陵地带,伽马大学城,一个占地不小,人口规模有限,一切以大学的运转为中心的大学城。 它绕山环水,所有的能源供给都基于环保和绿色,采用了大量的新科技手段,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而且还是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校园。很多科技大佬随后跟随,各显神通,将自己已有的和还在试验阶段的科技成果,全部显摆在这座新型大学的各个角落。由于科技先进,资金充足,又是完完全全的对外开放,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有抱负和野心的年轻人。 那些在传统教育体制下被标上歪瓜裂枣的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显示自己的才华。那些因为家庭条件限制,在传统社会不可能有未来的年轻人,在这里得以展示自己的潜力。而那些按部就班,只是善于记忆和模仿的人们,则在这里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扰,最终不得不自动退出,进入昔日的名校继续自己的深造。活生生的现实,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人在基因层次不是没有创造力,是体制的制约和传统落伍文化长期的熏陶和洗脑,将他们扼杀掉了。 这所学校充分体现和发挥了现在科技的力量,学校只有十分之一的教师由人类担任,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都是在各行各业做出独特贡献的怪人。学校不再崇拜权威,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老头子,虽然在这里也被人们尊敬,但却不可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待遇。他们的贡献只代表历史,而历史在这里已经不再是被用来炫耀和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了。学校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怪才,在这里的各种科室和课堂发表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 政治正确已成过去时,标准答案早已成为历史。这些在昔日无处不在的东东,在这里已经不再是重要的关键词。各抒己见,以理服人,已经成为新常态。在答案的寻找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老师也不再拥有高高在上的地位。 教师队伍实行轮换制,被西方昔日视为根基的“教授职位终身制”,在这里也被废除。昔日的“终身制”,是为了确保教授独立自主的思考自由权,这种自由权就像西方最在乎的“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一样,为的是避开来自“政治正确”一类的人为干扰。 在这里,这种权利由科技手段来保障和实施。 学校的最高领导都是机器人,人的秉性之中不可避免的私欲,在最重要的资源配置权被机器人替代之后,再难在寻租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了。不仅如此,稳定的教师群也是由机器人教授组成,他们一方面在进行不断的自我学习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被人类不断的改善其软件和部件的功能,而被升级同时又“长生不老”。 有点意思的是,即使是机器人,由于自我深度学习效率的差异,常年积累之后也会造成能力和智慧的差别。最年长的机器人教授已经有五十岁的高龄,在一年一度名目繁多的标准检测中,他一次次的过关斩将,成功的留了下来。而多数的机器人教授,则在二十到三十年之内就被淘汰置换。这些机器人拥有高度的智慧和自我学习能力。即使对于跳跃性思维的逻辑挑战,他们也能够应对自如。只是,在开放性思考和超越性创新思维方面,他们还是不及人类的大脑。也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对于自己天生缺陷的理解,机器人和人类的相处还算和谐。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对基础性知识的解惑,都由机器人来担任,他们做的非常好,学生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极高。 数千年来,中国人基于科举考试的模式进行人才选拔。虽然在随后对版本进行了多次升级,但是,应试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依然被保存。 文革十年之后,再度恢复的高考,又让填鸭式培养模式得以复活。为了应对继续死板的选拔模式,中国人甚至发明了高考工厂,还“成绩斐然”。 2017年时,人们对三十年来出现的一千名,来自各省的高考状元的业绩进行的历史性回顾,发现结果凄惨:其中基本上就没有出现有比较大创新力的人才! 三十年之后的2047年,人们又做了类似的分析,发现结果更惨。 至此,传统的高考选拔模式被人深恶痛绝,但却依然苟且偷生。应试教育意在培养机器式“人才”。成为高考状元,也就是应试教育会作题的状元,说明这些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自我的学习计划性强,仅此而已。再者,要想当状元,就得完美,长期的自我强化,让他们成为一批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基于标准答案而测量的分数,结果使自己的思维处在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习惯的结果会带入未来的生活,这种思维反映到将来的工作上,就是满足于过分看重对僵死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同时还视学习现成知识为一种享受,有形无形之中就淡漠了对创新意识的追求。 如此培养出来的高考状元们,就像是一个个简单运行的机器人:他们对于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很完美的按要求完成,至于形成和使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则早已经缺乏意识。 有鉴于这种缺陷,伽马大学的学生来源,不再基于指定的考试进行选拔。多数的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就已经和学校有了某种形式的交集。有些学生从来就没有在传统的学校读过书,更谈不上在传统学习方式和环境下的完成学业、毕业。但是,他们都通过了毕业所需要的标准科目考核,这些都是通过远程教育来实现的,也是法律规定的每个人必须达到的最低接受教育的要求。除了这些最低要求之外,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挖掘自身的潜力。 在这样的社会,一切都是基于动态的比较在相互较劲。虽然谈不上你死我活的竞争,但是,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却是明明白白由机器人控制的系统在比较和确认的。 基于有个好爸爸来混世界,“拼爹”,的机会已经不再存在。 结果,进入这里就读的学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歪瓜裂枣,没有一个属于学霸型。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依然是还存在的那些传统的名牌大学喜爱的招揽对象。 学校同时还在全国各地资助了不少年轻人的兴趣活动,目的也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入学者。这种自己从很小就开始物色自己喜爱的对象的做法,看上去有违分工协作的效率原则,但是,在机器人的管理之下,却做的效益不错。 学校是开放式的,只要你有兴趣就可以来这里学习。只是,如果你只想来这里混混,事实上你没有可混的。学校没有传统的学科考核制度,有的是课堂讨论,有时候和老师或者是机器人教授,多数的时候是同学自己,都是在机器人教授的监护下进行。随后在此基础上做课题提出报告或者是做出产品、样品。这些都是在机器人教授的监控下完成的,你很难有成功的忽悠他们,或者是让人代理完成的机会。 “成功贿赂机器人”的生意,曾经一度成为不小的产业,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没有人可以获得预期的成功就悄无声息的寿终正寝。 学校有明确的达标指标参数,你如果没有特定的付出,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在这里完成这些指标,就此毕业。一段时间之后,懒惰和混的人,很快就会被机器人教授识别,随后又会很快的被他们客客气气的清理出门。这里的先进设备既是免费的,也是价值高昂的,就看是谁在使用。很多人因为害怕这样的尴尬而自我放弃,有些则选择孤注一掷,靠努力和勤奋来拼搏一回,希望勤能补拙,居然有不少的人最终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人的命运被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时代,此时才真正的到来了。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伽马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上,在人工智能和基于人工智能进行人体再造领域的佼佼者,在太空科技方面也是举足轻重。就是这座在校生人数不足三千人的小型规模大学,却培育出了中国当前重量级科技大拿的接近一半。 礼英时是这批人中最重要的代表,也是其中最大的异类之一。 当年她是被特招进入该校本科就读的,她在中学时代就养成的野性和平平的传统科目的考试成绩,在大学得以继续的发扬光大。最后,又是因为这样的野性带来的野心,让她敢于挑战前辈的权威,在很多学术界的大拿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领域做出了产品。 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从外表看,像礼英时这样说话温尔雅致的女人,怎么样都无法和她所取得的成功对上号,更无法和她作为科技大拿的地位搞标配。 重泽鑫是礼英时的校友,他的背景和她的完全不同。重泽鑫从小学开始就被人们视为神童。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很早就有能演算复杂数学算式的本领,让他早早的成为童星,名声在外。他算是幸运的,很多在他当时的年龄具有同样天赋的孩子,最终在父母亲急功近利的利剑面前倒下。父母亲的私欲和人性的贪婪,结果是,十多年后稍有成绩者却如凤毛麟角。 在意识到孩子的天赋之后,他的机器人父亲选择让他在更大的领域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在小小的地域收获美誉和虚荣。同时,也得益于灵活的教育体制,让孩子的天性和潜力得以有效的发挥。孩子没有跳级,只是加快了对知识吸取的速度进展。同时,机器人父亲又将高中阶段的孩子送到礼英时当年所在的大学,参与她当时正在研发的项目。 就是在那时开始,她认识了他。她是伽马大学的学生,他是这个学生所主持项目的参与者。她的项目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得益于当年那个少年重泽鑫。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思维没有限制,喜欢胡思乱想,最终就是这种超越界限的思维,给了她一个完全不同的认知天地。 十七岁时他被特招进入大学本科学习,这时候她已经离开学校,但是,却留给学校一笔不菲的资金,用来资助像他这样有特殊才能的孩子。结果,他在相关的领域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成为该领域年轻的俊才。大学毕业后,他被送到日本去留学,学习日本在大脑人工智能再造方面的经验。 在日本的两年,重泽鑫的科研水平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又上了一个层次。归国后,他的个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的更加低调和谦和。人们觉得是因为他变的更加成熟,更有一流科学家的气派和气质。回国后,他出售了好几个自己的专利,获得不少的利益,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靠科研致富的榜样。但是,他并没有用这些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是将全部的资金捐给了自己的母校,在那里建了一栋大楼,又购买了所有必须的设备,还重金从海内外聘请了若干业内的高手,为学校建了一个新的学科。 “人工智能与太空生命再造”,就是他出钱给建的那个新学科的名字。这个学科只有五年时间的历史,却已经出现了试图改变世界的大家雏形人物出现。 现在,重泽鑫是礼英时所在公司外太空飞行监控中心的负责人。 让时间,再回到那次有点不寻常的太空旅行。 礼英时乘坐的飞船按时在预定的飞行基地着落。走出大厅,在一个检测屏幕前站了一会,用手按在一个指定的地方停留了几分钟,等待绿灯亮起。她在做该完成的入关手续。那是一个特制的大屏幕,里面装有图像,形体识别和脑电波扫描与识别系统。 人们早已经不再使用小本本的护照之内的物件。口型矫正,口腔矫正,已经可以达到吻合声音的地步,脸型通过手术变更以假乱真,则早已经是过时的技术。人类已经开始有了改变脑部结构的本领,外部形状的一致早已说明不了多少问题。眼部扫描的对应,也不足以确保就是你想对应的对象。于是,就有越来越复杂微妙的全方位应对识别身份的技术出现。至于带有大量软件和内嵌人造部件的“超级智慧人”和“智慧人”,其识别系统则更为繁杂。而且,对于他们,还有全天候的跟踪系统在做必要的监控。人们现在更加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英子,回来了?”重泽鑫等在不远处,见到走出来的礼英时说。 “你怎么会来?接人还是送人?”她没有让任何人来接自己,也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习惯。一个人来来去去早已经习惯,自由自在也觉得很轻松。 “接人。” “接人?”她一边说,一边东张西望。 “别看了,就是你。” “我?有点意思。我就不用你接了。我还有点私事得处理,一会儿在办公室见。”她自顾自的大步向前走去,将他丢在那里。如此的远距离旅行,她只有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小的女人用的手提包。很多女人用的物品在飞船上都有,随便取用。电子设备,只有一个手机大小的物件。对话时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投影将对话者进行三维投射,感觉上就像和对方在面对面的讲话。电子设备多数靠的是意念控制。最重要的通讯物件,全联通,被设计成一件胸间佩戴的,看上去像个精致的装饰品。 她知道,重泽鑫对她有那种男女之情在萌动,她对此没有兴趣。也不想让他继续有多余的想法和期待,选择了冷淡对待。礼英时从来没有对人如此的无理,重泽鑫是唯一获得这种待遇的人。他来接自己,也不事先问一问,这也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看着远去的礼英时的背影,重泽鑫叹了口气。原本他有很重要的事情想找她私底下好好的聊聊,可是却被她误解。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呆了几分钟,随后就转身离开,登上了自己那部特别定制的与众不同的汽车,飞走了。他飞到一栋豪华的别墅前的停车场,降了下来。走进别墅,先看到的是富丽堂皇的大厅,宛如一个豪华酒店的大厅。门边站着的机器人将他带到里间一间餐饮室,坐着正在和人说话的男子曾化灵站起身,向他迎了上去。 曾化灵是华菱集团的创始人和总裁。公司专注于人体部件的生长和供给。技术来自于他在研究生期间研发的专利。 两个人寒暄之后,坐下来谈正事。 “我不是很能理解。你做太空旅行的公司,对于参股我们这样的部件生产公司,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大的兴趣?你们做的更赚钱,不可能会在乎我们这些小钱,必然有更重要的理由。”曾化灵快言快语,直截了当。 “我想租你的一个车间,专门生产用于太空的人体部件。而且,我会支付你百分之五十的纯利润。我们承担所有的开支,你只需要收钱就成。”重泽鑫也来的直截了当。 “这个?”面对如此优越的条件,曾化灵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是不是觉得还不够优惠?那么,你说说到底想要什么?唯一的一点是,我不可以和礼英时的公司挂钩,这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是我自己和几个朋友的私下投资。再者就是必须保密,只有你我知晓。一旦泄密,你的利润率将降为百分之十。” 重泽鑫说的很自然和很合情理。 就这样,他们之间很快达成了协议。 合同签好之后,他们有几个月的交接期。在此期间,重泽鑫向公司派驻了几名自己的雇员,曾化灵的人负责训练他们,在掌握了必须的技术之后,公司就完完全全的由这几名雇员来主持和操作,曾化灵的人则全部撤出。 今天的制造工厂,除了几名骨干的管理员为人之外,其他的都有机器人。由于活人参与的少了,工厂进行完完全全的封闭式管理也变的容易。就这样,一个极为机密的生产基地就此形成规模和量产。 挂靠的还是华菱集团,算是其属下的分公司,华菱集团康复中心。 曾化灵是业界有名的“纯粹企业家”,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按照他的哲学,做企业当商人,就应该也必须是“在商言商,商业第一和唯一”。虽然他唯利是图很多年,但是企业的规模还是上不去,获取的财富也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他一直不满足这样的处境,这些是业界的公开秘密,大家都知道。所以一旦有人给出的价码足够高,他就会自自然然的接招。重泽鑫就是看上了这点。 在同行业,有好几家公司做的不比他差,但是如果要实现隐秘性的生产,恐怕他这里也是唯一的选择。国家的法令有严格的限定,其他的企业家不愿冒险挑战法律。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