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海岛绝恋 钓鱼岛海军基地,亦是中国三大秘密的海底太空基地之一。另外两个一座建在南海深处,一座建在东沙群岛海南岛和台湾岛之间的某个小岛下。 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外海,中琉界沟的西侧,距基隆港190公里,冲绳岛西南420公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丁伟松的哥哥丁谆松站在岸边,望着咆哮的海浪,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幕。丁谆松是一位资深海洋学家,受雇于中国海军海洋科学研究院,是位深海海生物学博士。他所研究的课题,是深海海生物的生活特性和这些特性在人类干预后的变化。人类已经向深海进军很久,昔日多数只是潜艇在深海来回移动,后来又多了不少的海底电缆。再后来,又有人利用海底的海流来产生能源,这些都是借道,对于海洋生物环境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之后,泄露事件不断,对于海底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巨大。现在,更为普遍的通过海底飞行器发射,又对海底生物带来了更大的骚扰和环境破坏。充分研究这种破坏带来的影响,和对于影响力的控制和弥补,就是他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身边站着的女儿丁宗锐,则对着大海嘻嘻哈哈地和随行的朋友拍着照片,再忙着通过网络和朋友们分享。今天的钓鱼岛已经不再原始,几个昔日的小岛早已通过填海连城一片,基地以一条长蛇阵的形状“漂浮”在海面上,看上去像是在随着海浪摇摆着。站在岸边举目远看,自己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轮船上,在海浪中颠簸。虽然真正颠簸的是海水和海浪,视觉的相对性有时也会让人产生错觉。又是基于这样的错觉的存在,人类开发了不少的科技产品。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这里已绿树成荫,面积达到近十平方公里。昔日原有的那片小山包成为小岛公园的主体。环绕小山建了一座漂亮的公园,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灌木丛,那里看上去已经像一片热带原始森林。昔日低矮的灌木丛,已经被高大的树丛所取代。据说,为了这些大树在这样环境下的生长和存活,人类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和财力。让树根得以生长的土壤,还有不少的是从太空带回来的,也有来自海岛火山的灰烬。总之,都有不少的故事在里面。 在公园外的几处坡地上还有几块菜地和瓜果地,里面生长着一些热带特有的瓜果和蔬菜,是奇花异果园,里面几棵桃树正挂满粉红色的桃花。忽略身后海浪的咆哮声和扑鼻而来的特有海水味,你或许会以为自己就是置身于桃花园,特别是在微微的海风吹拂的时刻,海浪轻轻的拍打着海岸边的岩石,就像是慈爱的母亲在为自己的幼儿轻轻的哼着小调,哄着孩子进入梦乡。 从表面上看,除了机场和一些建筑,这里也没有特别的军事味道。奥妙在于水下,深水港是其特色之一,小岛地下的建筑物则是更大的特色。很多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被直接从水下通过潜艇送到地下库房。这里,和台湾与大陆沿海的基地之间,有看不见的水下通道相连,彻底的避开了天空无数只卫星眼睛的监控。 这里是军事重地,不对普通人开放。能够在这里享受时光,丁宗锐和丁谆松自然不会是普通人。今天是他已故妻子的生日,他带着女儿来这里,给妻子庆贺。刚才,和弟弟聊了聊,弟弟的女儿航航和自己的女儿,两个孩子相处得亲如姐妹。比航航大几岁的姐姐丁宗锐,成为航航眼里的航标人物。原本想让弟弟一家一起过来,弟弟有事走不了。不久前,丁伟松的妻子刚刚出走海外,离开他和女儿,这段时间,弟弟心里难过的感觉,做哥哥的也能理解。 “咋们兄弟俩都有克妻的命!”他一度对弟弟说,玩笑开的有点苦涩。 “这么多年,你一直独自过日子,你心中的苦,连我都难以理解。”弟弟羡慕哥哥和嫂子的那份对爱的执着和坚持,对于自己妻子的离去,耿耿于怀,却又依依不舍:他舍不得她,可是,她却可以义无反顾的离开他还有女儿! 玩了一会,看见一直站在那里的父亲深沉的面容,丁宗锐走了过来站在旁,默默陪着。她觉得,父亲应该是又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他们昔日在这里的光阴。 二十多年前,父亲和母亲是在钓鱼岛开始建设不久后,在这里偶遇而一见钟情。那时父亲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母亲才刚刚上大学一年级。刚刚初步建好的钓鱼岛开始有限度的对外开放,母亲获准来到这里旅游。随后几天,他们又在台湾岛的莲花港相遇,并且约好一起游览。在花莲山区游玩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还是她救了自己。母亲是位医生,来自杭州,长着标准的西子美人的面孔。一见到她,父亲就掉入了爱河。那一次在花莲,就是因为看着她,让他心不在焉,结果踩到了一条毒蛇,又被惹恼了的毒蛇报复。 台湾和大陆,已经在2110年代两岸之间一次规模不大的战争后,得以统一。当年得意的台独派主持政府,而台湾的独立在太空时代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在科技高速发展之后,个人权力的作用越来越小。企图通过权力来获得特权,并且就此谋求个人利益,已经变的越来越难。 权力的价值在于其背后可以换来的经济利益,在很难换来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在追求平等和公平已经是世界性的价值观的时代,再期望通过集权和垄断来获得个人利益,已经不太可能。但是,利欲熏心的台湾执政者却无视这种现实,继续玩着玩弄民主的心态。在支持力越来越低之后,学到了挑起一场小小的战事这一妙招。 台湾的政治有个百年来不变的传统:支持台独的基本上都是来自非外乡人那一块,也就是早几百年就来台湾定居的那些人。他们实际上也都来自大陆,只是在时间上早一点,就自以为是的认可自己为纯粹的台湾人。二战时期前后五十年日本人对台湾的占领,又让这些人中的不少人,根深蒂固的认可了自己日本人的属性,结果,他们中的部分人对日本国尊称为宗主国,对大陆则带着明显的排斥心理。在李登辉时代,作为第一位台湾出生的台湾最高领导人,还一度干脆说自己就是日本人! 随着大陆经济的发达,科技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坚定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点,过着平平安安的日子。大陆政府也非常的有耐心,等待时机自然成熟的那一天。智者说,到了两岸经济水准可比的那一刻,统一就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实上也是,随着大陆的科技和经济上的不断进步,认可统一的人也越来越多。即使如此, 还是没有等到大家认为有必要搞全民公投,决定台湾是不是回归大陆的那一天,台湾当局就等不得了。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科技进步之后,是不是统一也已经变的越来越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和平和稳定,平等与互利和公平。 太空时代,拼的是经济、科技实力和人才的储备,台湾作为一个小岛,在任何方面都越来越没有优势。昔日靠美国人撑腰过的日子,也因美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衰弱而感觉越来越难。 台湾政府的轻举妄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政府鼓动的结果。最近几年,台湾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科技实力也越来越弱。很难培育出高端的科技人才,即使培养出来的少量精英,也基本上因为在海岛难有用武之地而被流失了。 有一段时间,日本国有欣欣向荣的迹象。中国大陆则因为长期的粗放型发展,和长期对地产业的鼓动,最终以一场摧古拉朽的泡沫破灭告终。经济萧条,科技进步停滞不前,人心涣散,谈判多年几乎完成的统一议题,也自然的被搁置。 在经济危机面前,日本政府看到了机会,台湾的独立派也觉得自己有了机会。日本政府成为主导者,美国政府则一言不发,实际是默许。日本政府打着自己的算盘:最坏的结果,还有美日安保协议,美国不可能看着中国对日本的占领而袖手旁观。 再说,今天的中国已经自顾不暇,日本政府有百分之百的胜算! 台湾政府接受了这套理论,出动了。 台湾的军力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的虚弱,不到四十八小时,台湾军方就放弃对抗,宣布缴械投降,接受大陆的改编和改组,除了一场小规模的海战台湾海军全军覆没之外,台湾海岛没有遭受任何的其它损失。也算是和平统一的实现。 在统一正式实施之前,两岸政治家之间达成了一项政治构架改组协议。 中国的集权体制一直面临腐败难除的困境,美国自诩的高效率三权分立模式,也在白人不再占主导地位之后慢慢的变味,在向印度式的低效率民主模式结果靠拢,开始滋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严重的腐败,同时还面临越来越低效率的问题。于是,两岸的中国人协商着,很聪明的设计了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新模式,来兼顾公平与效率,还有权力之间的有效率制衡。 中国人称之为“完美的三权分立”制度。 从结构上看,也还是三权分立,只是有一个大权被机器人占有,同时执法权也部分被机器人监控,重要岗位的第一把手都是机器人在占着。国安部的部长就是一位机器人,吴国风是作为人,在国安部里的最高指挥官。但是,他的行动得受机器人最高指挥官的制约和监督。 在如此改造之后的最初二十几年,一切都运行的正常,一度成为全世界想仿效的新的高效率政治运行模式。即使是美国佬,也派出了大量的专家来中国见习和学习。美国已经开始初步打造了一个美国版的新“三权分立”政治模式,只是因为利益的纠结和利益团体的干扰,在司法程序上一直没有走完。就是在这种慢慢吞吞的运作之中,眼睁睁的看着中国在科技和经济上的快速进步,美国自己在许多方面的慢慢落后。 日本人没有选择中国人的模式,而是顽固的坚持自己的。这一次,他们没有等来海外舰队强制性的打开自己闭锁的国门,开启新的一轮明治维新运动。 最魔幻的是,这个中国人创造的完美模式,人们能够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为了确保这个模式的高效率和公平运转,中国人还很秘密地设定了一个运行效率强大的制约系统,代号“守望者”,为的是确保人类的安全,特别是在遭受机器人攻击时的安全。 从调查车祸开始,钱慧光层层剥皮,费了好大劲才发现有这样一个秘密系统的存在。这是后话。 在统一台湾岛的时候,这座小小的钓鱼岛依然还是一个原始、荒野的小岛,还是中国和日本相互较量之下的一座孤岛。 在鼓动台湾独立不成反倒让大陆得以统一之后,心有不甘的日本政府,觉得自己看到了统一初期政局不稳的良机。那时,两岸为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政治构架,花了不少时间在协商和争论、修改。中国人觉得这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很顺利。日本人则将其看做是混乱和缺乏秩序,是传统喜好窝里斗恶习的再次重演。 此时的日本政权被极端右倾的政治势力把持,他们觉得窝囊的台湾人做不到的事情,只好也应该由优秀的大和民族来完成。从二战之前开始就有的对于自己民族优越性的认识,在二战战败后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在不少的极端右翼分子脑海里,却一直存在着,像个幽灵。 二战失败的,是和美军对抗时在战术上的失败!日本国从来就没有输给中国,历史上没有,未来也不可能有!很多日本军国复活主义者如此的叫嚣着。 日本是一个讲求行动的国家。卧薪尝胆百年,最终他们觉得机会到了。 在收复台湾的第二年,日本人没有忍住,借机对中国在台湾岛附近地区的军事设施发动了突然袭击。事前,他们联合了台湾企图独立的残余势力,计划在日本人动手的时候,在台湾内部同时发动政变,消灭大陆在台湾岛的军事存在。日本人觉得,大陆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和反击行动,有的也不过是有限规模的应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多年来,西方势力一直无法理解,中国人对于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到底有多大。中国对外政策上的“谦卑”,被西方势力看做是中国人天性上软弱的体现:这样的民族个性,只配被欺凌和被征服。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必然。中国人和日本人相比,日本人似乎一直是多点勇敢却少点智慧,特别是在从长期看问题上。勇敢者应对的是一时一刻,是短期;智者看上去“软弱”于一时,不计较一时一刻的得失。 交手下来,结果如同二战,终以日本战败画上句号。但是这次,中国人和世界都低估了日本人的智慧。他们是战败而不败。战争的结果,只是丢失了一个已经不再有多大价值的钓鱼岛,就此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让日本成为真正的正常国家。 中国人高兴,总算得到了想要的。日本人窃喜,这宗买卖太合算,这才是想要的结局。二战战败之后百多年,日本国过的就像是一个被阉割的太监。这男不男,女不女的日子,已经过了好几代人,日本人不想再继续这么过下去。 丁宗锐的母亲就是在那次由日本人挑起的袭击时牺牲的。当时,她在离钓鱼岛不远的一艘科研船上做关于太空生命的科研。那些被带到太空的生物菌体被放在科研船上,在海洋独特的环境下做改良实验。那艘船是昔日被日本人视作专门针对钓鱼岛周围环境的海监船,在日本人口里是“专门负责监视和收集与钓鱼岛相关的情报的船只”。当年发动的钓鱼岛海战,在发起第一轮打击时,就将这艘船做成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可惜没有成功,被船上射出的导弹成功拦截。这艘被中国人视为骄傲,被日本人视为耻辱的船,后来被中国方面彻底的改装。而日本人觉得,这时候就是实施报复的最佳时机。 这艘船不仅仅只是海上实验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还设有海底、深海实验平台。借以在深海环境下做实验。这是在陆地得不到的环境。在条件有利的海岛附近设置这样的实验室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和秘密,但是,相关的实验项目确是各个国家都想保守的秘密。 日本人实际上早就大概估计到了这艘船的真实身份,他们也一直想知道,该船所进行的实验项目的细节,但是却一直没有成功。日本人的计划是,以攻击地球上设施做掩盖,志在太空科技。他们不想中国人在这方面领先自己。问题是,中国关于太空科技的研发机构,远不只是这艘船,有些实验还直接在太空进行。在这里,他们看重的是“生物”两个字。在太空进行制造,非生物方面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物”。与此同时,他们还觉得,中国人估计也在做人脑置换和人体改造和控制方面的科研,而这方面已经有国际上的合约,很多科研是被禁止的。日本人自己在秘密的进行,也怀疑中国人在做类似的事情。 控制人类的思维,就可以控制人类,这是日本实现国家再度复兴的契机,它不想中国人在这方面和自己同步。于是,就一箭多雕的,发动了钓鱼岛袭击战争。 出生时,丁宗锐的身体有些缺陷,不像普通的正常孩子那样。不过,她天生的对数字敏感,逻辑感超前同龄孩子太多。针对这种状况,很小时开始,父母亲就以让孩子快快活活的活着,长好身体为主。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通过传统方式造人获得结果,还是通过自然过程在母亲体内生长,在按照传统的程序溜出母亲体内的。 就这么着的随着自然,有一天,猛然间,父亲发现五岁的女儿在操作一个非常复杂的外太空飞行器的模拟飞行。这套模拟不仅仅只是驾驶那么简单,需要自己事先通过特定的软件对特定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再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的飞行路线和应该携带的物件。如此同时,还得挑选自己的合作和支持团队。 这是一个由机器人设计的模拟系统,非常的复杂,一直以来被航天公司用来训练自己的专家,而且还都得基于一个数量不小的训练有素的专家团队来打理。 今天,丁谆松看到女儿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玩的津津有味,觉得很奇怪。 “锐儿,你的团队是谁呀?” “在这里呢,你没有看到他们正在忙吗?各司其职,认真工作,就像你和妈妈!”孩子说话认真、肯定,信心满满。原来,她将家里拥有自我学习和思考功能的三位机器人都派来和自己合作,再在网上找到了一位小朋友做自己的助手。她先对家里的机器人做了必须的训练,随后让他们自己深入学习相关的程序和操作过程。与此同时,她让网上找来的小伙伴也做类似的事情,而且还特别强调,对方只能调动不多于三位的机器人助手。 她们所使用的机器人都是最先进的,自我学习的水准已经非常的高,可以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普通人类。算是拥有精英一类的思维能力。 当时,坐在旁边的,是正开始牙牙学语的航航,正在挥动着自己的小手比划着什么,似乎是在自得其乐,又似乎是在帮助自己的小姐姐指挥她的舰队。那是丁谆松眼里最美的一幅画面,永远的留在他的脑海里。 女儿的这个在网上找到的小朋友,就是日后的那位“老久”!只是,她们到了伽马大学之后,才有机会面对面的接触和相处。 母亲去世后,父亲将母亲若干的身体部件嵌入丁宗锐的躯体,她昔日身体上的缺陷,多数就此被修正,看上去就是一个健健康康的年轻女子,漂亮,可爱,聪慧。 很多年之后,人类才明白,为什么看上去如此复杂的事情,五岁的孩子可以玩的比训练有素的专家好:孩子大脑里没有什么预先设定的逻辑和规则。孩子大脑里只有创新,容易习惯和把握新的“逻辑”与“规则”。而那些专家级的人,由于按部就班训练久了,拥有太多的习惯和常规,最终让自己变的缺乏智慧。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