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与第一夫人变猴子 汪 翔 今天(2009-11-25),一篇《米歇尔变猴子,谷歌强硬拒绝删除》的文章,读起来让我感触不少。 在美国,言论自由的限度在哪里?在中国,言论自由的起点在哪里? 将堂堂美国第一夫人“制造成”一只猴子,确实是不雅、不严肃、不地道,甚至是下流和别有用心······。 但是,大名鼎鼎的谷歌,居然只道歉不删除,除非有人能够证明那样做是非法的。 也就是说,即使那样做我谷歌觉得很不地道,但是,由于制作者没有犯法,我也没有资格删除。 言下之意,我谷歌不是我谷歌公司的,我的搜索系统只是我谷歌公司提供给大家的一个平台,即使你使用我的平台干了让我不开心的事,我也还是得容忍,虽然为此我还必须公开道歉。 而对于“拥有”第一夫人的白宫,甚至是那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居然也可以保持沉默。 这到底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还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沉默应对? 或者是,各方是一种很道德的做法? 对于这些问题,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跳脚破口大骂的会有,幸灾乐祸的更不会少,无所谓的人或许占大多数。 各人的立场和心态,我就不评价了。 那些因此而得心脏病,甚至少活好几个小时的人,那自然就是很不幸的了,是不是自找,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我只是觉得,很多事情,真的是值得那么在乎,那么害怕,那么应该斤斤计较吗? 美国是一个重实在的国家,虚的方面比较不在乎。 记得刚来美国时,还在学校里,有一次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和一位教授谈到台湾问题,他用了“中国入侵台湾”的字句,当时我和他争论了起来。 那位可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的大教授,而我当时之所以和他绕口舌,是因为我觉得,“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入侵”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侮辱。 这种“愤青”心态,现在的我是不会再有的了。 回想当时的无知,现在也觉得好笑。 那位教授可能当时也有这种感觉吧:为什么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会是如此的不可理喻和愚昧。 直到今天,对于在台湾问题上所使用的词语,中国政府也非常在乎。不少的时候,为了这种在乎,还很心甘情愿付出巨大的物质代价。 于是乎,世界上就有有心人从中通过忽悠获得好处。 何必呢?值得吗?就没有更有智慧的办法?就那么没有自信了吗? 联想到自己几个星期前,放在新浪博客上一篇关于“薄熙来打黑和人权忧虑”的文章被删的事件,其后关于“钱学森的尴尬”解读遭到“愤青”怒骂的反应,还有在《万维网》遭受到的“技术上的不方便”等等。 从来自政府的压力,到民众的“愤青”情结,到“拥有”万维网的领导们的特权使用,我实在是有太多的不明白的地方。 对于这些,我还是决定多观察和理解,少评论为好。 被人恶搞制成猴子的第一夫人 【附录】《米歇尔变猴子?谷歌强硬拒绝删除》(中评网 2009-11-25) 网路巨头谷歌就搜寻结果中出现一张涉及种族侮辱的照片公开致歉。照片所见,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成了给恶搞的主角,变了猴子模样。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引来英美各大媒体追踪报道,谷歌当然赶紧致歉,不过却拒绝把相关的搜寻结果删掉。白宫对此不愿置评。 事缘每当电脑用家通过谷歌搜寻引擎输入“米歇尔”(Michelle Obama)的名字搜索照片时,一张米歇尔变成猴子模样的合成照片就会出现在搜寻结果的前列。 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谷歌不得不赶紧致歉。如今,谷歌已在该搜寻结果上方加入标题为“冒犯性的搜索结果”的连结。点击此链接后,用家将看到谷歌的一份公开声明,写着“有时候我们的搜索结果可能包含冒犯性内容,内容甚至可能来自无害的网站。”声明上致歉写道:“假若利用谷歌搜寻时,得到不愉快的经验,我们谨此致歉。” 谷歌指出,搜寻网站结果的排名,很大程度倚赖电脑数据计算,并以数以千计的因素去计算出相关网页。 惟谷歌表示,不会单纯因接到投诉就把有关图片删去,“通常,我们不会为了内容不受大众欢迎又或是接到投诉就把搜寻结果删掉。”,并重申“谷歌把搜寻的完整和准确性视为公司的重任。” 这家基地在加州的网路巨头还补充说,假若法律所不容的话,他们才会把该些照片删去。 由于这回给恶搞的主角就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英美各大媒体均关注追踪报道事件。 据《洛杉矶时报》披露,另有一个载有相同照片的网站在日前已给谷歌封杀,但只因为该网站或有可能散播电脑病毒才遭此一着。报道介绍说,当一个网站从谷歌的目录中给摒除时,搜寻引擎就不会再把它显示于搜寻结果。 类同事件并非鲜见。其实早于2004年,谷歌搜寻器也曾牵涉一些敏感议题而备受抨击。那回因为搜寻“犹太人”(Jew)时,最先得出的结果竟是一个“反犹”网站,致使谷歌要发表类似声明。 谷歌的发言人史葛.罗宾(Scott Rubin)回应时说,他们不会透露为何搜寻第一夫人名字时,这张照片会高踞前几名。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就对此作出解画。 BBC的分析指出,自由自在浏览网路,意味着冒犯内容与日俱增,其实寻常用家日常跟网路打交道的时候,很少机会接触到这些“信息”。惟全球最受欢迎的搜寻引擎谷歌有时侯却会标示了这些“信息”出来。 分析说,问题出于谷歌那个没有人手干预的计算系统,没能把不当的内容筛选掉。而所谓的搜寻结果排名,就是依据网路连结以及相关网站的浏览量。而那张恶搞了“第一夫人”的合成照片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回响,很大程度是因为其负面效果,让人们争相搜寻,所以才“高踞”搜寻结果的前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