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在最近一度被大家谈论得轰轰烈烈。上演在国美内战上的,在我看来,就是一场企业版的茉莉花革命。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理论上)的真正主人(股东),在这里上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最后结果,正如我在很久之前预计的一样,以陈晓的下课为结局。(参阅我写的《国美之战》系列) 和国美这场企业版的茉莉花革命不同的是,在国家层次,真正拥有国家权力的公民们过于分散(只有小股东,大股东都被政府给消灭掉了)。正是这种分散,让当政者有机可趁,来玩弄自己已经拥有的权力,玩弄真正权力赋予者。只可惜,这种玩火最后导致的,很多时候也还是自焚。因为,即使在一个个由小股东组成的“企业:里面,很多时候,他们也能够找到办法来行使自己的权利。 而在国美之战上,黄光裕得益的是自己拥有的大股东地位(独立政党的存在)。如果没有这种股权的相对集中,他也没有办法作出太多的捍卫自己权力的大事情来。 而作为公司当权者的陈晓,看来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对于权力魔力的过度信任,以为在权力赋予者深陷囫囵之际,自己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 陈晓不知道怎么样做好“老二”,正如很多国家的当政者,不知道自己背后还站着一个很强大的公民群体一样。他所看到的只是短期内柔弱的权力赋予者的影子,没有看到,短期的柔弱和最终的强势,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要发生的过程。 陈晓走了,给很多国内的公司高层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议题。国美内战的展开和谢幕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会只限于公司政治和公司管理。 通过香港相对完善的司法系统,在那里玩水的中国玩家们,虽然“不小心”不得不一再承受被水呛着的“磨难”,但是,最终他们会发现,正是这种水的洗礼,才让他们慢慢成熟,慢慢理解法律至上的滋味和好处。法律保护的不仅仅是弱势者,法律保护的是每一个人,因为即使短期强势的你,可能也有成为弱势一簇的时刻。 如果再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刘少奇等曾经不可一世的政治人物的命运,就更能够说明这点了。类似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太多太频繁了。让人吃惊的是,即使如此,每一次,当自己拥有权力,哪怕那个权力“很小”的时候,也忘了这为数众多的,血淋淋的历史教训。 尊重法律,认真打造司法这个挡箭牌,最后得益的是每一个人! 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喜欢玩弄权力,都不“喜欢”尊重规则和司法的“习惯”,看来是到了不得不好好改改的时候了。 陈晓的故事,不仅给中国公司管理留下了一笔难得的财富,同时,对于中国未来民主制度的打造,相信也是一份非常难得的资产。 附录:张继伟:陈晓退出国美 公司治理还是公司政治? 2011年03月09日16:18财新网张继伟 国美控制权之争的连续剧已经播到了最后一季,大结局正如人们预期的那样降临。围绕着黄光裕、陈晓、贝恩资本的三国志,始于结盟抗黄,终于各个击破。大股东的股权在未被稀释的情况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对于局外人而言,国美的恩怨情仇不应成为焦点。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战争究竟是王朝循环式的公司政治,还是一场理性化的公司治理革命? 公司政治在传统国企即不鲜见,而告状信是最犀利的武器——当年华夏证券的倾覆即与公司内部持续不断的反水密切相关。涉身其中的高管无不自危,一旦身败,即告名裂,其悬疑和惊悚程度要远胜于今日的国美控制权之战。 不同于“潜伏”式的公司政治,“公司治理革命”意味着通过各方的利益缠斗,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合乎法律的游戏规则,进而对股东、董事会、管理层进行更为清晰的角色定位,通过相互制衡推动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同时使得“宫廷政治”更加透明,伤害性更小。 事实上,在符合法律和章程的基础上,各方尽可以合纵连横甚至大打出手,其胜败也将取决于所有股东甚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意志。这种战争文明的建立,是因为各方承认利益分歧而不是虚饰团结,承认程序正当而不咎以动机,因而胜败两分之际仍能互相祝福,并不以“道德血液”来品藻人物。 一家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少数股东,以及潜在收购者)、债权人、贷款人、管理层、职工、监管者和消费者;在中国的国情下往往还会牵连地方政府。各自的角色立场不同,对于公司命运的态度自然迥异。因而在各利益方中,并没有谁拥有天然排他的合法性。 对于一家公众公司的创始人而言,应当接受“天命不常”的事实,从而做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安排,以确保基业长青。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在控制权的竞争市场上也不应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更应审时度势,以公司发展、市场向背为旨归。 从国美的故事来看,既有公司政治的传统痕迹,也确乎部分地推进了公司治理机制。双方的谩骂与舆论动员近乎市井语言,但在香港的法律环境下,在高度聚焦的媒体下,无论是黄光裕家族还是陈晓、贝恩,其一举一动尚属中规中矩。 最后的结果是,大股东获胜后,至少在表面上仍保留了职业经理人(张大中)和专业人士(安永华明的李港卫)的位置,而贝恩资本在斡旋后也淡化了与黄氏家族的冲突。 然而,经此一役,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们真地对各自的角色和游戏规则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吗?如果仍然停留在个人是非的判断中,这一场争斗的价值,将远远降低。 附录:陈晓辞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一职 张大中接任 2011年03月09日19:50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讯 3月9日晚间消息,国美电器(00493.HK)今日发布公告表示,陈晓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并不再担任执行董事。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将出任国美董事局主席,并担任非执行董事,自明日(3月10日)起生效。 此外,孙一丁将不再出任执行董事,但留任行政副总裁,这意味着去年8月黄光裕在狱中所提的五项提案已全部达成。 去年8月,黄光裕曾在狱中提出五项提案,包括撤销配发、发行及买卖国美股份的一般授权,撤销陈晓、孙一丁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职务,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为执行董事。 此外,公告还宣布,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港卫将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与陈晓担任董事局主席且同时担任执行董事不同的是,张大中同时担任的是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s)是不在公司经理层担任职务的董事,又称为非常务董事,是董事的一种,也是构成董事会的成员之一,非执行董事对执行董事起着监督、检查和平衡的作用。 由于非执行董事不担任经理层职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张大中权力将会“打折扣”。 港股美股评论家、智信中国低碳总裁郭信麟(微博)认为,张大中更多的是妥协的产物,将是国美董事会权力结构的一个过渡。 资深财经评论人孙虹钢在腾讯微博表示,“我理解,就是在张大中在位,杜鹃在职,黄光裕遥控的意思吧。”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微博)说,在强势的黄家大股东面前,张大中扮演的是德高望重的角色,而实际经营还是黄旧部说了算。“这也给了陈一个所谓的面子,大家都知道的,国美究竟姓什么。” 而最早爆料张大中将接替陈晓的《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微博)也表示,这种安排是包括陈晓在内的各方努力的结果,“国美内乱可望就此翻过。”他还称,国美是公众公司,张大中出任董事长可以淡化家族治理的色彩和指控,对海外投资者是个交待。(文/刘中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