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读到几个故事。一是关于重庆六个老人挤在一个只有十五平方米的狭小空间生活的故事,关于“低端人口”生活的凄凉;一个是,朋友的亲戚花掉一个亿在武汉的郊区乡下村子里建了个农民房,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钱该怎么花。再有,就是附在这里后面的两篇,一个是几乎所有活着的人都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坟墓,应该也是有钱不知道该怎么花,同时对于死后的“日子”缺乏安全感(这样的感觉还能如此延续?);还有,一个想在上海扎根的精英,生活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四个故事,大致刻画了今天中国的全貌。 美国人对中国存有戒心,一定程度上和中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显摆,高调宣传自己的伟大、富有、强壮有关。伟大光荣正确的思路,单行道式的,不知会不会有终结的那天。 面对美国的挑战,中国政府选择了勇敢面对,以强硬对强硬,是不错的策略选择。中美两国间,未来类似的对垒少不了,美国人也在通过一次次的对垒来理解中国人,中国政府。 现在的现实,不是美国正在衰败,中国正在变的比美国强大。而是,美国的成长和壮大相对于中国来说慢的多。中国是不是有变的比美国更加强大的那一天,我不知道,还得看中国人自己怎么折腾。按照现有的政治制度延续,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中国政府的权力很大,基本上是到了天边,可以随心所欲。这样的权力拥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短期是好事,少数的时候也是优势。长期却是低效率、高浪费和不稳定。美国政府没有多少资源可以用,美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也不需要美国政府制定的五年、七年计划。制定了也没有用。如果将国家看做一个家庭,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还真的像美国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的权力有限。不像在中国,孩子小时父母可以武断的规定孩子的一切。等到自己老了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连最基本的人权都没有,孩子成为自己的太上皇。不信,你不获得孩子的同意,随便生个孩子的弟弟或者妹妹看看?你老了之后随便找个自己喜欢的新老伴试试?你想变个活法,随便处置一下你自己花了一辈子买下的房子试试? 这些在美国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中国,想都不要想! 习近平开始对中国贫穷的正视,是个巨大的进步。强化中国人的基本人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这和智慧产权保护是相连的),估计短期内他不会走很远,也走不了多远。一个国家的强大,这方面的现代化,应该是前提吧。 还有,如果中国政府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的落后和贫穷,对于自己在世界上过的日子,应该是有好处。一方面是更多的放开,一方面是主动的揭开这块历来不乐意让人看到的伤疤,以此来打动美国普通人的同情心,强硬和示弱同时出手!这样做,你敢吗? 美国政府最终不可能对普通民众的感觉视而不见。美国通过参众两院来调控总统的权力,议员们代表着各自辖区民众的意愿在行使投票权,是美国的政治权力架构。 可惜,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真实情况,依然理解不多。即使是像我这样在美国生活了快三十年的人,还是会时不时的遇到自以为很了解中国,并带着想当然负面感的美国佬。感化他们,最终靠的还是我们这些华裔和我们的孩子们,但是,中国政府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应该做。如果你心怀一颗谦卑的心,心里真的放着中国的普通民众的利益。 中国政府应该给自己定几个大目标: 让中国人真心的喜欢这个国家和政府,而不只是口头上;真的能让有钱人真心实意的感觉到安全和舒适,乐意住下去;让喜爱和平的国家真的能感觉到中国政府不会像北朝鲜那样耍横(这得靠人家对你权力制衡机制的理解、认可,而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许诺!没有制衡的权力拥有,没有人不害怕,没有国家不敢不防!这才是中国最大的硬伤之一。);让中国自己的“低端人口”能有尊严的活着,获得必须的关照和利益倾斜。尊严,不应该只是能活下去。如果还有很多人活的艰难,尊严又有多少价值呢? 今天的中国,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思路,是不是到了该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是不是走过了头,最终是适得其反?集权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走极端! 中国之穷,还不仅仅只是经济上。 延伸阅读: 年薪100万,没孩子前我也以为可以留在这座城市 2018-04-07 圆圆 每一年上海的三、四月份,整个城市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焦虑,这是上海一年一度的升学季,多少父母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在这个季节里,特别想跟大家说说我的故事。 1 我是一名程序员,跟随着我的先生来到上海,他是一名创业者。 2013年我们来到上海,拖着4个行李箱,以及托运了8个大箱子,拖家带口。 我的先生算是一个技术专家,在业界小有名气。曾经在二线城市有过成功的项目,在众多投资人和创业公司向我们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我们意气风发的选择了上海。毕竟上海是太多年经人的梦想之都。 我们有一个小算盘就是:征服了这里,未来去哪里都不怕。 第一站,张江,玉兰香苑。 每一年,张江都会迎来无数我们这样的新面孔,把这里当成梦想启航的地方。而玉兰香苑,可以说几乎成了每一个张江IT人的必经之地。 创业是艰辛的,你必须用99%的付出来博取那1%的成功可能性,这一年真的很苦,我们白天工作晚上加班。。 但人就是这么奇怪,当你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的时候,身体上的那种累就可以分分钟被鸡血所抹平。 那时候,周末仅有的休闲时间,就在这个城市里到处瞎窜,享受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美好。 上海真的很好,繁华、便利。我们都觉得,来对了。这个城市包容着我们这些外来人员,只要你有本事,你可以享受他的一切,更坚定了我们要留在这里发展的决心。 资本也给我们最大的包容,每走一步都有人愿意相信愿意支持,事业越做越大,规模都在往想象的发现去发展。 我们幻想着有一天,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在88层的Lounge俯视这座城市。 2 2013年同年,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哇哇坠地。 选择生孩子的理由也很简单,早点完成人生必须要做的事情,早点可以为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 毕竟这个城市可以承载太大梦想的可能。 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变的鸡飞狗跳,我甚至觉得孩子的出身完全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轨迹。我们还是平时该工作工作,周末出去溜溜娃反倒为生活增添了很多幸福感和归属感。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考虑,是时候在上海购置一套房产了。 那一年,上海对外来人口的限购政策是这样的:1、单身人士不能买房2、缴纳两年社保才可买房。 我们暗自庆幸,觉得还好还好。第一条我们符合,第二条两年社保我们再等个一年半载的很快也能符合,而且曾经的项目经历也要我们手头有一部分闲钱可以作为首付。 似乎房子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它看起来几乎触手可及。 那一年的地产的行情很不景气,楼市远没有现在那么火爆。 那一年,玉兰香苑大概2W多一平。 我们开始看房子,有些挑剔,有些眼高手低,我们畅想的是客厅要全明的,儿童房要朝南的,最好再配个小书房可以WORK FROM HOME...... 因为说实话,买房对我们来说没有那么大的难度,有钱,也需要房子,等的唯一就是那个资格罢了。 3 有人说,这几年最傻逼的事情,就是创业。最闭着眼睛赚钱的事情,就是买房子。 我以前都觉得这种言论,毫无格局可言,现在我觉得,没错我就是那个傻逼。 关键是,不是我想成为傻逼,而是政策出台让我们变成了傻逼。 就像你们知道的,新政变成了5年社保,买房子短期是无望了。 可是工作还得继续,生活也还得继续啊,我们自我安慰,没事,有钱即使买不了房,我们也可以租好一点的房子呀,一样提高生活品质。 大人怎么样都无所谓,都说程序员对物质的需求很低。 可是孩子在慢慢长大,我们惊恐的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 孩子要上学了啊,没房子没户口,怎么上学啊? 2016年的三月,我们每一天都在焦虑中度过。 我们也开始去研究公办、民办、双语、国际的差别,利弊,门槛要求。 我们一点一点的看,一点一点的焦虑。 公办上不了,民办要砸钱,国际要身份。 可能有人会说,公办租房子也能上啊,只要房东给你开证明啊。我也这么天真的认为过,可实际办理的过程中就只能呵呵了。 房东给你开证明了,那就意味着: 第一他放弃了这套房子一定年限内孩子读书的权利; 第二,即使给你开了,你去办公幼儿园去报名试试?有个东西叫梯队排序,你就等着吧看看什么时候能排到你。 我永远记得报名的那一天,那个登记处的老师在问了我房子自己还是租的之后果断把资料递还给我的那一刻,带着不耐和鄙夷。 昨天还带领着上百人的团队拼杀互联网市场,但是那一天,我觉得自己毫无尊严,我的人生失败透底。 4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上不了学。不谈名校学区,我们连基本的学都上不了。 不是输在了起跑线,而是没有给你跑道。 “那就上私立吧。” 我跟我先生一致决定了,那就上私立。我们没办法给孩子房子,没办法给他户口,那我们就努力多赚点钱,让他可以去上个好一点的私立总行吧。 张江周围不乏很多有名的私立,比如中芯,比如TCA。普通双语班的收费标准是一个8000/月,一个1W+/月。价格不菲啊。 你可能会说拼了拼了,大不了我把我所有的收入都给孩子上学好了。 对不起我提醒一下各位,上面的数字只是最基础的,你要考虑到,校内还有各种餐费车费材料费,更多的校外你还得准备各种辅导班的费用。 什么画画、乐高、英语,什么编程机器人课、思维逻辑,什么幼升小、学而思、游学,什么围棋、篮球、游泳,外面的培训机构看花了眼,放眼望去全都是人民币堆的。 在大氛围鼓吹减负的当下,我们这些当家长的拼了命的用补习的方式让孩子显得合群。 是的,学校越是减负,大家就越愿意把孩子送到第三方教育机构。 我做互联网的知道,这么多教育机构可以上市,背后的原因就是学校里以减负的名义不教了。 5 但最后我们还是选择拼了拼了,为了孩子多贵也去报吧。毕竟私立是现在我们看来可以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没想到最后的救命稻草也这么沦陷了。 中芯没有录取,TCA张江没有名额了,只有金桥还有少许名额…… 有朋友在一边数落我们: “你们做功课做的太晚了” “你知道中芯大部分名额是给内部员工及亲属的吗” “你知道有多少妈妈是为了孩子上学才苦苦一直留在中芯工作的吗?” “1W多对孩子上学来说算什么啊你们早干嘛去了纠结个P啊” 我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本来以为一切的顺风顺水,但是在一开始这个环节卡住之后,一切都变的异常纠结和挣扎。 此时此刻,我开始相信为什么一线城市生育率低,因为有了孩子之后需要面对的事情,有太多的不可控。 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而稍微有点讽刺的是,如今的我买得起房,却没有购买资格,也没有入学资格。 眼看着房价一天天涨高,也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高。 说实话,这个时候真的会怀疑:我来这里干嘛? 6 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跟我先生都是985、211,我们都是靠着知识来到大城市打拼,以为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肯拼搏,能吃苦,我们确实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一个家庭的年薪,拼一拼也有100万。 这样的收入结构,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应该都是衣食无忧,不论生几个小孩想要怎么住。 现在看来,我们还有点单纯和天真。 动物的本能告诉自己要给小孩一个不错的未来,确实自己就是靠知识改变命运,只是如今才明白,打开知识的大门需要一张房卡。 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稍微奇怪的地方。 我们白天工作日感觉是这个城市的王,一点点的在改变自己所处的行业。下班回到家就会有一股莫名的挫败感,看着孩子的笑脸,觉得做了那么多屁都不是。 今年下半年,我们就有了上海的购房资格,看着银行卡里的钱,再去各个售楼处里转转。 说实话,买得起,但没有快感,更谈不上愉悦,还有点像一个傻逼。 7 哦,对了,最后说一句,为什么我先生这么努力的创业,因为之前有个政策,融资规模过多少可以直接落户。 但是当我们差不多的时候,走到居委会打探,一个中年老大妈用了当初那个学校登记老师差不多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幽幽的说了句: “这个政策现在在变,好像要取消了。” 呵呵哒。 湖北通城整治拆除“活人墓”:有人甚至谋划给几岁孙子建 2018-04-08 重庆晚报 清明时节到墓地祭奠逝者,是人们的传统习俗。既然是墓地,那就应该是已逝者的安息之处,但是,记者日前在湖北湖南交界处的湖北通城县等地调查发现,这里有些人还活得好好的,甚至还很年轻,就给自己修好了墓,这些墓地被称为“活人墓”。这样的“活人墓”在一些地区越修越多,占地越来越大,甚至修到了城市里,修到了风景区。这是怎么回事? 据媒体报道,在这些本应该埋葬死人的墓地里,还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人还没有去世,墓已经修好了。墓碑上写的“生茔”,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活人墓”。这样的“活人墓”在这个地区比例竟然相当高,而且一座比一座讲究。 湖北通城县文联主席刘亚敏介绍说,有钱的人来建一个墓,基本上一个山坡就被占了。湖北通城县民俗专家冯金陵说:“(这种情况)愈演越烈,活人坟越做越多、越做越大。” 通城县石南镇的一座豪华“活人墓”是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为自己建造的,这个墓地依山而建。走上山坡是一面写着“孝”字的石墙,路两边是绿化带,中间是一个大水池,沿着大理石修建的台阶往上,整个墓地一共九级,占据了整个山坡。 这两年,“活人墓”不仅盖在了田间地头,山间林地,而且堂而皇之盖在了城区。在通城县城区的锡山公园,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活人墓”建了起来。湖北通城县民政局副局长张登攀介绍说:“锡山森林公园里面‘活人墓’特别多,真的是随处可见,我们一共清查出895座(活人墓)。”也有村民反映:“我们这里路边全部都是‘活人墓’,看上去很不雅观,特别是周末的时候带小孩子上来,他们看着都感觉很怕,而且不舒服,这样是挺不好的。” 通城县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均不到一亩地。据民政部门统计,这个县60岁以上的居民有78000人,其中95%以上的人都建有“活人墓”。没有规划的死人坟墓大量增加,已经让本来就土地资源匮乏的通城县捉襟见肘,而“活人墓”的兴起,更是挤压着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据张登攀介绍,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有些人自己建,自己建完给儿子建,甚至都开始谋划给几岁的孙子建。再加上通城这个地方人多地少,如果按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活人以后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数字,通城全县范围内有近8万座“活人墓”。“活人墓”大行其道,而且盖的越来越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湖北通城县民俗文史研究员李斌介绍说,在湖北省通城县的农村,一个普通农民养大了子女,盖好了自己的坟墓,才算是完成了人生的大事。“我们这边有这样的民间俗语,叫‘30岁不做板,好大的胆’。意思就是以前人的寿命比较短,活到五十、六十岁就算是高龄。30岁如果不做棺材,就说你胆子太大了。” 2017年7月,通城县启动了 “活人墓” 的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殡葬改革的地方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兴建 “活人墓” ,已经盖起来的 “活人墓” 要予以拆除。2017年底,通城县锡山公园里的 “活人墓” 已经基本拆除完毕。通城县民政部门在县城郊区建设了一个公墓,拆掉 “活人墓” 的居民都可以优先在这里得到一方标准的墓地。公墓拥有七万多个墓穴,可以满足全县未来七十年的丧葬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