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刘清平的万维博客
  从学术角度看世界
我的名片
luis ,3岁
注册日期: 2021-09-29
访问总量: 727,46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6. “概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5. “规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4. “必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11. “平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10. 人际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9. 角色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8. 基于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道德元理】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11. “平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10. 人际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9. 角色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8. 基于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7. 什么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5. 人际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4. 成己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3. 指向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2. 指向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1. “伦
【求知爱智】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6. “概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5. “规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4. “必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3. “因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2. 人怎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1. “动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10. 求知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9. 科学不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8. 真理都
· 刘清平随笔 | 求知爱智7. “真理
【刘言非语】
【自由意志】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46.米塞斯笔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45.米塞斯笔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44.自由意志
·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6. 伦理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43.康德的良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42. 康德扭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41. 康德的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40. 康德贬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39. 康德大
· 刘清平随笔|自由意志38. 不抠字
【刘派经济】
【正义启明】
· 刘清平随笔|正义启明9X. 左翼的
· 刘清平随笔|正义启明8X. 均等满
· 刘清平随笔|正义启明7X. 右翼的
· 刘清平随笔|正义启明6X. 靠害人
· 刘清平随笔 | 正义启明5X. “不
· 刘清平随笔 | 正义启明4X. “把
· 刘清平随笔|正义启明X3.性生活
· 正义启明X2.环保的善良目的,能
· 刘清平随笔|正义启明X1. 环保主
· 正义启明11. 自律和他律统统不是
【人性逻辑】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72.米塞斯行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71.米塞斯行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68a. 人永远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68. 人性的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70. 人性逻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69. 几个压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68. 人永远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67. 人性善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66. 天地之
·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65.“人兽之
【斯是思史】
· 刘清平随笔|斯是思史X105. 不自
· 刘清平随笔|斯是思史X104. 霍布
· 刘清平随笔|斯是思史X103. 霍布
· 刘清平随笔|斯是思史X102. 霍布
· 刘清平随笔|斯是思史X101. 霍布
· 斯是思史7. “科学之祖”泰勒斯v
· 刘清平随笔 | 斯是思史6. 世界级
· 刘清平随笔 | 斯是思史5. 绕不过
· 刘清平随笔 | 斯是思史4. 洞穿人
· 斯是思史3. 批而判之的原创性
【权贵礼制】
· 刘清平随笔 | 礼制主义10. “民
· 刘清平随笔 | 礼制主义9. “民事
· 礼制主义:上不了大夫、只对准屁
· 礼制主义7. 水可载舟、亦可赛艇
· 礼制主义6.人皆有天眼的“内在超
· 礼制主义:这样子的“外在”才算
· 礼制主义4. 薛定谔的“天命”
· 礼制主义:“殷革夏命”的打江山
· 礼制主义:“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礼制主义:古代中国社会的新定位
【谈学论术】
· 从实践中来,由实践中出,到实践
· 回应关于“认知来自需要”的批评
· 认识来自实践,还是来自需要?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10. 真理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9. 要“科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8. “科学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7. 需要才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6. 两类需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5. 当我们
· 刘清平随笔 | 谈学论术4. 好奇心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9. 角色—德性—义务—后果的综合体
   

 

刘清平随笔 | 道德元理 9. 角色—德性—义务—后果的综合体

 

前一篇曰过了:按照人性逻辑,一旦把趋善避恶的道德元理,嵌入到好好冲突的语境里,就会引出“应当—义务”的伦理话头。这个意思上讲,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任何德性的践行,都将把它变成一种,不得不付出其他德性善,或非德性好的代价,才能实现的义务,俗话或曰“德性义务”,旨在防止不去履行这种义务,会给自己带来的,不可接受的缺德之恶,从而足以让“道义论(义务论)”与“德性论”,这对眼下闹着要离婚的老夫少妻,破镜重圆、再次卿我,不是?

 

还拿勇敢来说:既然这个德性的生成,就离不开好好冲突,带来的危险之坏,那它在伦理领域的任何实现,也就离不开主体,对自己发布的“应当”指令了:我应当努力克服,面对危险之坏的担忧恐惧,坚持达成自己意欲的那个目的。

 

再以仁慈为例:既然这个德性的践行,就离不开把自己的钱财,无偿地提供给别个,那它在伦理领域的任何实现,也就离不开主体,对自己发布的“应当”指令了:我应当舍弃实利层面的某些利好,坚持达成伦理层面的仁慈德性。

 

说白了,“说一套做一套”的道德伪善,其实质恰恰在于:只是口头上声称,自己怎样渴望着“想要”拥有,某个值得意欲的德性,却不肯对自己,发布“应当”的指令,迫使自己在冲突情况下,不惜付出损失其他益好的代价,也自愿把这个值得意欲的“德性”,当成不可不的自为“义务”来践行,嗯哼。

 

话说到这份上,我们就免不了心生诧异,怀疑西哲的道义论与德性论,唱的到底是哪一出咧:既然充满冲突的现实生活中,任何德性都只能,以义务的方式实现自身,以致可以说是,好与正当的两位一体,二者亲热都来不及呢,干嘛还要在它们之间,打进一个楔子,非让这俩玩意儿劳燕分飞、各自寡居呢?不解。

 

先来看道义论,这位年头久远的老夫。照前面的分析,罗斯有关“显见义务”的说法,还是蛮有道理滴:守诺履约和救死扶伤的德性,即便各自单独实现,也会陷入冲突:守诺履约会限制自己的行动自由,救死扶伤要耗费自己的精力时间。至于在彼此冲突的罗斯困境下,无论你打算践行其中哪一个德性,更是得付出,缺失另一个德性的严重代价,文言又叫“缺德”。这个意思上讲,两个德性无疑是,妥妥的“显见义务”,俗话或曰:“一眼看过去,就像个义务”……

 

英伦爵士的失足之处,在神马地方呢?在于割裂了好与正当:他老兄既不承认,这两个正当的显见义务,原本是两个值得意欲的德性善,又拎不清任何德性善,进入了冲突语境,都肯定变成义务的简单道理,结果一口咬定:一方面,“道德上好的,永远不是正当的”;另一方面,“‘正当’也不意味着‘道德上好’”,生生打造出了,德性善与正当义务之间,决绝断裂的另一个二元架构,不是?

 

看到自己的宠儿,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冷遇,新兴不久、身为少妻的德性论,立马不满咧,于是乎针锋相对地贬低,带有强制意味的正当义务,主张它们是些派生从属的玩意儿,转而推崇基于动机和品格的,优越高尚、令人敬仰的各种德性,甚至强调伦理学的重要问题,不在于“应当如何从事,符合道德规则的行为”,而在于“怎样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并因此在儒家圈子里,引起了不少共鸣……

 

虽然打出了,如此堂皇靓丽的大旗,一遇到好好冲突的处境,德性论的破绽,同样明摆在那里咧:要是“行为的正当与否,取决于有德性的个人,是否选择它们”,那处有名的罗斯困境中,原本兼有两种德性的阁下,如何做出正当的选择,以确保自己在升华为一个,某方面优越高尚、令人敬仰的有德性之人的同时,却不至于沦落成,另一个方面卑劣低下、被人鄙视的很缺德之人呢?难办。

 

为啥不管扯到神马问题,西哲的这些个学说,总像小孩子过家家,秃羊秃神婆呀?本来既互相区别、又密切关联的东西,非要打散搞乱了了,再逼着它们分别进入,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敌对阵营,以致老死不相往来,一来往就干仗,何苦来着呢?实在是让俺老汉百思,不,千思万思都不得其解,嗯哼。

 

火上浇点油哟:由于从咱儒家那里,受了点启发,前不久几位汉学家,又提出了“角色论(角色伦理)”的名号,主张道德哲学应当着重探讨,人伦关系中的角色身份问题,诸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类,结果遭到了,另一批也站在亲儒家的立场上,却更青睐德性的学者们的反驳,理由是君臣、父子等等的身份角色,最终还得归到,惠忠慈孝的德性品格那里,不是?

 

浅人有个瞎猜:谁要是陷进了,这样子稀奇古怪的语境里,碰巧又扫描了一下,本系列这几篇的标题,脑海中会不会生出,一连串的深度怀疑:这家伙怎么也站在,角色论的立场上,把道德伦理归结为角色身份啊?——咦嘻,画风一转,改走德性论路线喽?——哎哟喂,德性还没暖热呢,为啥又回到,道义论的老调重弹咧?

 

其实呢,俺老汉的一大优长,就是以人为立法的方式,琢磨问题的时候,木有把那么多的二元架构,投射到研究对象上去,而是面朝事实,试图找到它们自身的种种关联,揭示它们的本来面目,并且力求简单明了,祛魅除晦。

 

所以哦,本系列自然也不打算,把角色、德性、义务和后果等,非此即彼地割裂开来,而是努力描述它们之间,在伦理领域的相互影响,哪怕再纠结复杂,也设法理出个头绪来,说明其中的人性逻辑:现实生活的冲突境遇中,任何人基于趋善避恶的自为动机,积极追求的德性善,都必然会诉诸,防止缺德之恶的义务形式实现自身,从而或者因此设定了自己的身份角色,或者与自己已有的角色身份符合一致;至于这样子做事的后果,也应当纳入考量的范围。一言以蔽之哈:只有根据所有因素的互动效应,拒绝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剑走偏锋,得出的结论才能贴近,事情的本来面目。

 

还是以勇敢为例:由于涉及人际厮杀,随时有受伤乃至丧命的危险,打柏拉图起,这德性就和军人的角色捆绑上了;尤其自为选择了干这行的人,都被要求拥有这个德性,否则就与身份不符。然而哈,难道因此能说:你只需成为一个,有勇敢德性的军人就够了,却不必考虑相关的应当义务,这些涉及行为规则的东西么?

 

事情太明显咧:“上战场,枪一响”,阁下就是真把勇敢,看成崇高的自为德性,不还是要“下定决心”,克服“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的深层畏惧,自己向自己发出“应当勇敢”的指令,从而把它当成,必须恪守的军人义务来践行,从而努力在战场上取胜么?浅人有个小注:说穿了,“两军相逢勇者胜”的金句,一方面公开赞扬了勇敢的德性,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勇敢为啥是义务的原因:搞赢。

 

不然的话,此时此地,倘若您丝毫没察觉到,“完蛋就完蛋”的巨大危险,居然以为和线下的cosplay差不多,枪一响就只德性、不义务地昂首挺胸,正对着弹雨冲上去了,阁下还来得及区分,啥叫勇敢、啥叫送死么?不好意思吔,亲,斗胆提醒一声:实然角度讲,就军人自己而言,勇敢才算义务,送死并不见得,嗯哼。

 

再拿仁慈说事:罗斯困境下,阁下要是不把救死扶伤,当成一项不得不付出不守诺言的缺德代价,也不可不践行的一项应当义务,您还有木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仁慈德性的人呀?答案就俩字母:no。要是再假定,阁下心急想吃热豆腐,一不留神把车开沟里了,加重了伤者病情,我们还能单凭您,纯粹基于仁慈助人的德性动机,恪守了救死扶伤的伦理义务,就交口夸奖阁下,通体是个道德高尚之人,因而无需承担,您由于鲁莽瞎搞有恶果,理应承担的自主责任么?想得倒美,不是?

 

所以曰:德性、义务、动机、后果,既要一码归一码,不可搞混了,又要联系起来看,甭强行割裂,搞硬性对立;否则的话,除了歪曲真相,啥意义都木有,嗯哼。

 

话说到这份上,还能谈谈康德大师,在这方面的一个缺失了:他老兄为了显摆,道德理性的崇高地位,反复强调:良善意志成为无条件善的唯一前提,就是“出于义务”,而非“合于义务”,并且与行为的目的或后果无关,结果忽视了以下三点。

 

第一呢,将后果排除在道德评判之外,会导致这类评判不接地气,异想天开,甚至严重扭曲: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下,要是你只是一味地称赞主体,拥有无条件的良善意志,却对他造成的不良后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仅对受害者不够公平,而且也会让良心尚存的主体自己,觉得受之有愧,不是?

 

第二呢,离开了趋于德性的动机源头,单靠理性的道德义务本身,无论它们再普遍再必然,都不足以启动人们,从事任何伦理行为。毋宁说,任何道德义务,归根结底都来自于,指向德性的良善意志,在冲突情况下,向主体颁发的“应当”指令。

 

第三呢,更重要的是,“出于义务”与“合于义务”的反差,要害其实在于:身处好好冲突中,主体是基于趋向某种德性自身的自为动机,包括也被老康排除出去的,基于帮助别个的共情爱心,践行这种德性义务的呢,还是基于趋向另类目的的其他动机,践行这种德性义务的呢?

 

不澄清这个关键,拿貌似微言大义,实则语焉不详的,“出于”与“合于”之别,随便搪塞过去,乃至拒绝承认,非理性情意趋于德性自身的动机效应,除了给粉丝们提供了,刊发无数废话文章的晋升良机外,好像只能证明:首倡者尽管拥有,无条件的良善意志,却免不了在学术领域内,好心办坏事,嗯哼。

 

浅人有个理想,蛮丰满的那种:照本篇这样子一说,西方学界此起彼伏的,角色论、动机论、德性论、道义论、后果论之间,类似于三角恋爱、多元情仇的千年恩怨,好像就能平息一点儿了吧?友情提醒一声:做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