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少女与养猪 在中国,没有听说过那家小女孩独立养猪。除非家里经济条件实在紧吧,生活所迫。也许是因为这,在美国见到一个养猪的少女,就觉得异常的与众不同。小时看人养的都是土猪,一年下来,长个百来斤的,已经不错了。年关时,看着杀猪人利刀见红,听见正在垂死挣扎之中猪的嚎叫,也见多不怪,自然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同情感了。人的冷酷,是在习惯之中慢慢养成的。 那天见到的丽萨和琳达十二三岁,瘦弱,是常见的爱玩、爱笑的美国女孩。丽萨说:希望将自己打扮打扮,准备参加猪秀。站在旁边的琳达点点头,微笑着。 我只听到了秀字,没有明白“猪秀”的含义。实际上,我明明白白的听到了“猪秀”中的猪字,只是难以联系起来其中的逻辑:小小年纪,和猪有什么关系? 在俄亥俄州已经生活了二十几年。周边数十里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自然没有农场。即使有,也不应该有大面积的养猪农场。小时记忆中远远就能闻到的特有臭味,在这里从来就没出现过。有一阵,我特别喜欢开着车,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奔驰。那种风驰电掣般的感觉,独特,韵味无穷,扑鼻而来的空气,一直是清新。 小姑娘确实是养了猪,自己却不是农场的女儿!琳达说,她们一起,每个人养了六头,前后六年。每年四、五月开始买入仔猪,八月中下旬就开始拍卖!仔猪的价格,每头在三百美元左右,是经过拍卖的方式获得:按头数,而不是重量。喂养三个多月后,仔猪可以长到两百五十到三百磅之间。三个月,长两百多磅!如果你在白天,睁着眼看着猪仔细的听,一定能听到猪生长时发出的嘶嘶声!我说,很认真的样子。 小女孩有点惊诧地看着我,慢声慢气,非常认真、小声的说:应该不会吧。我丝丝的笑了,她们才意识到是个玩笑。是有机的?我问,带着怀疑。是!小女孩很肯定,非常认真。加了添加物?!我转向孩子的母亲们。是!母亲很诚恳。那就不是有机。应该是放养的?!我看着小女孩向我展示的照片,那两只猪还挺可爱的,相互之间一起玩着,也成为两个孩子的宠物。 是一起开始养的?是。怎么看上去一个大一个小?两只猪明显的有体积上的差异,看上去像野猪,只是比较和善,不凶神恶煞的。小的一个从小就有点病,得一直打针。母亲说,似乎是在说自己的孩子:孩子小时候有缺陷,得一直看病吃药! 你花三百块,还买一只病猪?为什么不换一只?还有半句我没有说出来:这样花钱养病,经济上值得吗?没事的。只要在出售前足够的时间内停止使用抗生素,就不会有问题。母亲的回答,还是基于我可能的,对抗生素残留物副作用的担忧。这时轮到我迷惑:对待一头病猪,不离不弃,将它养大,最终还是为了屠宰?!为了四五个月舒舒服服的生命期?! 多年前在俄州中部一个非常乡村地区的商业中心,也碰到过一位拉着一头猪,在购物中心坐着的中年汉子。他到那里的目的是宣传和介绍农场。美国的农业人口流失严重,虽然政府每年都有不菲的对于农业的扶持资金,较低的收入和相对繁重得多的工作量,让多数的年轻人放弃农村流落到城市生活。在美国,城市和农村的边界就不存在,唯一存在的是对技能的需求:在城市工作,得有一点技能。很多普通的乡村中学,也开设有理发、水电修理方面的课程,几乎的免费的。社区大学则非常方便的分布在州的各地,在那里,能够学到更多的立马就能找到不错工作的知识,像护士,医生、牙医助理等都是薪水不错的工作。注册水电工也是收入很好的工作。获得继续的深入教育机会,在美国实在是太容易。只要你想学,就有机会,开销也不大。八块一小时的最低工资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定能够找到,很多地方是找不到人。就是这样系统的存在,乡村也慢慢的变成了城市。乡村的城市化和通过城市化摧毁乡村,结果完全不同。 如果没有机会见到这样的“宣传”,我都不知道还有他这样的猪农存在。 一个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的汉子,普通但不土气,壮实但不粗野,说话温和,有股美国乡村特有的淳朴。他告诉我,从仔猪到出栏,也是三、四个月的养成期。我当时就合计:这样的经营模式是不是有钱赚?那阵子,我还曾经非常认真的想过,做个美国农场主是不是可行? 去年,那个养着病猪的小姑娘,将自己那头接近三百磅的肥猪拍卖了。当时她的一个朋友得病,病的很厉害。她主动提出义售:将所有的售款捐给这位得病的朋友。 受她的爱心鼓舞,有人出了每磅十二美元的高价。她则将全部所得,立马捐了出去。 辛苦三个月,每天喂养、照看,除了时间,经济上的开支也不小?言下之意,她不是很明白,但是,她的母亲则清清楚楚。三百块的仔猪开支,饲料什么的也得三四百。猪肉在零售店里也卖不出多高的价,这样算来养猪还真的很难赚钱!这是我的小算盘,用经济学和金融的思维思考久了就容易养成习惯,见什么都自动的不由自主的算一算。当年也是因为这样的计算,让自己最终断了当农场主的念头。养头猪不是件小事。那是份责任,一份担当,是金钱买不来的。我身边很多的父母亲,家里养有各种各样的宠物,多数让孩子负责照顾,种类从鱼到龟再到兔子、猫、狗什么都有。也听说过,一个小姑娘买了只“宠物猪”,卖者说是那种长不大的特种,结果养到四百多磅,还依然每天帮助它洗澡做卫生,同时还时不时的让它依偎着自己。 猪代表着脏的成见,在这里被颠覆,被强制性确保。据说,猪不仅不爱脏,而且还是个很聪明和富有责任感的动物。不久前,一头美国母猪在被拉往屠宰场的途中,从高高的货车上跳下,不久之后她顺利的产下十四个小猪仔,其中九个成活,五个成为从高处跳下的代价。 一个有趣的事实:两年前,俄亥俄州每年有一万一千人以养猪为生,创造约六点五亿美元的毛收入,位居美国前十名的养猪大户(州),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中部地域和悠久的农业养殖传统。遗憾的是,这些数字似乎在下降。去年由养猪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到九千,创造的毛收入也不到六亿美元。小猪从出生到被屠宰只有六个月。在出生开始时的三到四个星期,小猪和妈妈呆在一块,随后开始被“阉割、结扎”。落地时小猪多为三四斤,一个月后能长到十五到二十斤。两个月时有四十到六十磅。六个月时达到二百七十到二百八十五磅。在猪生长的不同阶段,对于营养和饲料的喂养,有很具体的数量化的要求和安排。到预定的期限后,人们不会继续养着,让猪长大点再大点,就像我记忆之中在儿时见到的。我估计,应该是因为,那个体重和生长时间,代表着最佳的口味。当然,在美国的中国人和越南人,还有一个普通美国人不会有的奢好:喜欢吃烤乳猪。普通的美国养猪人,估计不会将不到百磅的乳猪卖给人去烤。美国人连养猪的过程和猪的生长,都精准到如此!他们对科学规则的使用,到了我不得不服的地步。 州首府哥伦布五百英里范围内,居住了美国一半的人口,这让它在物流传递上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很遗憾,这种优势没有让它成为美国的制造业中心,虽然,附近地区南到肯塔基,西到印第安,北到密西根,一直是美国汽车制造和组装业的中心。但是,美国制造业的衰败,已经是无法阻止和逆转的事实。下一次轮回到美国本土,估计是几十年之后,机器人特别发达的机器人为主导的制造业时代。 对于养猪,州里有具体细致的要求和规范,同时也有必须的支持。饲养的每一步都有细致的技术指导,必需的饲料、药物都有专门的供应系统,容易获得。按部就班,养起来也不是很难,只是,每天的照看不是简单的事,特别是对于野惯了的美国少女。 俄亥俄州的冬天寒冷,在冬天饲养的成本高,养猪的事都在温暖的季节搞掂。在这里,即使是猪的生长环境,也有一定的“舒适性”要求,太热太冷,都是不可容忍的。否则,拥有者会因为虐待牲口而违法被罚。小时候见识的大冬天猪儿在猪圈中可怜兮兮挨冻呆着的模样,在美国不会见到。我知道,有人因在冬天将不要的宠物猫,丢弃在野外的森林里而被罚且罚的不轻。很多宠物,猫狗什么的,在这里零下十几度寒冷冬天的室外,很难活下去。这里有宠物领养机构,不想要的宠物可以送到那里。对动物生命的关怀,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上。 刚来美国时,呆在学校,也没有机会领略美国事无巨细的法规。大的来自联邦的多数不难理解。小的来自社区的,则很容易让人触规。像什么样的树不可以砍,草坪得维护到什么样的漂亮程度,对后院的野兔子也不可以使用枪支射杀,等等不一而足。 慢慢的我明白了,为什么美国的监狱那么多人,进进出出又是那么的“随随便便”。又为什么美国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客客气气,不需大动干戈经常的大打出手。进进出出监狱的人,也不都是凶神恶煞的恶魔,很多人就是普普通通的美国人,只是违规了!理解到这一步,当人们再用美国监狱的人满为患来“证明”罪犯远比中国多时,也只能是付之一笑。
(汪翔,初稿2017年9月3日,美国伊利湖畔。定稿11月15日。 原载《解放日报》,转载请事先征得《解放日报》同意,否则会被视为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