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宅 作者 魏奎生 (湖北,武汉)
由云雾山向东五公里,有个去处。名曰:土地岭。 在岭东山坡的下部,在苍松柞林之中,隐约可见一个村庄。村中由一条河把整个村庄一分为二。成为南北两地。靠北面由西向东的第六户,有三间老式土砖房,那就是我故乡的老宅。 杜牧先生笔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难道就是写的这里。 老宅就象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静静地看着家族里世事变迁。 老宅就是三间土砖房子。房顶盖的是黑色的布瓦。窗户是木质的,用旧报纸糊上不透风的那种。墙壁是用泥巴和稻草末抹平,墙表面再用石灰水刷白。地面也是黄土地面,一扫地满屋尘土飞扬的那种, 简陋得不得了。 老宅中间是堂屋。靠左边一间隔成了上下两个房。右边一间是灶房与杂物间。 进入灶房,最显眼的就是那用土砖砌成,灶面有两口大锅在上面的灶台。 看见灶台,就忆起故乡饭点时那缕缕炊烟,还有母亲做饭时灶上灶下忙碌的情形。 那时温饱都难维持。 母亲总是精打细算着过日子。麦子收割后,她就用面粉做点疙瘩汤。在里面放许多南瓜。再或者搞点面子羹。这样一吃就是两个多月。只到早稻成熟后,才有点米饭吃。但也只能吃个大半饱。 一年中,总要等到地里的红薯挖回后,那吃的才充足些。但,母亲属于那种会持家,精打细算的人。 她总说:叫化子也要备三天粮食。所以全家每人每歺也只有大半碗米饭。再就用红薯来填饱肚子。 有一次我确实不想吃红薯。就偷偷地把留给父亲的半碗米饭也吃了。为此,母亲很不高兴地说:人不能太自私,只顾自己。耍有大众意识,多为别人想想。当时搞得我羞愧难当。然后,就听见母亲长长的叹息。 关于老宅的记忆,也是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 夏天的老宅同样令人怀念。 农村的夏天真的比城市舒服太多。虽然太阳很毒辣。但在故乡的老宅里,很少用电风扇。一到晩上,前后门一开,铺上一张凉席,枕着一声声蛙鸣音入睡。偶尔热,父母便会一直用扇子给我们扇风。直到睡着,他们才会休息。 于幼时而言,记忆里的老宅, 每逢过年,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一家人忙里忙外,好不热闹。各种平时舍不得吃的好菜。包饺子,炸春卷,煎圆子…… 吃完年夜饭,父亲就给我们兄妹每人几块的压岁钱,去买鞭炮玩。一直玩到很晚。好快乐,好开心。 人世间,每一个家族应该都有一幢老宅,它承载着家族的兴衰。 一个好的家族,不在于有多殷实富贵,而是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每一辈人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尘封的记忆刚被逐渐打开。可如今,父母也离我们而去多年。感叹时光匆匆,一切都那么近,又那么远。 每每梦回故乡,仿佛看到老宅像一位盼儿归的母亲。静静地站在那儿,眺望远方。似在思考,也似在召唤。 仿佛在说,你,来与不来。我,就在这儿等你。你看与不看,我还在这儿等你。 故乡的老宅啊!我魂牵梦绕的老宅。你承载了我多少记忆,给了我多少欢乐。 而今,故乡离我渐行渐远。可我对老宅和父母的思念越来越浓烈。 中元节到了,我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这些文字。谨以寄托哀思。纪念我们兄妹能成为父母的孩子。愿下辈子,我们姐弟四人还一起回到故乡的老宅,一起还做父母的儿女,一起讲述老宅的故事。
(欢迎转载, 请注明作者和来源)这是我一位朋友的作品,喜欢与不喜欢的朋友,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建议。图片是ChatGPT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