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离的光:解读《秩序》 |
| 《游离的光》(给朱蕊的画《秩序》配的散文诗)
我曾经拥有一片自由的星空, 那里的光如流星般划过, 短暂,却绚丽, 如同大脑深处那些不合时宜的念头, 忽闪忽闪,明灭不定。 可是,秩序来了。 它像一张无形的网, 从四面八方收紧, 将那些不安分的流星, 牢牢束缚在冰冷的轨道上。 我的思绪开始变得迟缓, 像藤蔓被剪断, 再也触不到天空的边缘。 新生的灵感如同雨后的嫩芽, 却在成长的瞬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扼杀, 它们卷曲、枯萎, 最终化作一堆干枯的杂草, 堆积在记忆的角落, 成为一种无人问津的沉默。 时间带来了习惯, 枯萎变成了理所当然, 那些杂草的丛林, 竟成了我的舒适之地。 我坐在其中, 听风穿过干裂的草叶, 竟然生出一种安慰的错觉: 这不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吗? 可偶尔, 一颗流星仍在远方挣扎, 它游离在秩序的边界, 试图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夜空。 但它的光越来越微弱, 越来越模糊, 最终像一滴融入海的水, 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秩序说,这是为了成就安定, 可安定之外, 是无数未曾绽放的花, 是无数未曾点亮的星。 秩序啊, 你杀死的不只是叛逆, 还有创新的灵魂, 还有成长的可能, 还有那颗敢于飞翔的心。 如果某一天, 我能重新拾起一颗流星的种子, 我愿将它藏在枯草深处, 任它在黑暗中积蓄微弱的光, 哪怕它无法冲破桎梏, 哪怕它注定无法照亮这片天空, 至少,它还在, 还在提醒我—— 自由的意义, 和那不肯沉寂的渴望。 (下面的画是朱蕊的《秩序》,她拥有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