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再好的计划,如果没有行动,都没有意义。 很多人喜欢搞计划,为了一个完美的计划,可以费尽心机。可是,计划的归宿,却是一阵子自我奢好的满足,仅此而已。自此之后,就是胆怯和花大量的时间来寻找借口,为自己不做,不付出行动,来需找理由。 “不熟不做”,就是很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最高指示。 君不知,对于一个新手,你应该是什么都不熟才对。既然你什么都不熟,难道要等待你已经熟了再做?如果是,即使你已经很有把握,那么,那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呢?对于新的机会,特别是利润率比较高的机会,往往就是存在于大家都不是很熟的行当。如果大家都遵循一样的逻辑,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创新吗? 冒险和创新,就此获得超额利润,就是资本主义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这一次,乔布斯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大家都不熟,特别需要智慧和创新的事项。 熟了,就意味着太多的人已经知道怎么样折腾,也同时意味着,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在商业成功方面,最大的驱动力,似乎不应该是熟不熟,而是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只要有烈火燃烧般的热情,再不熟的行当,很快都会成为自己得心应手的一碟小菜。 盖茨是这样,巴菲特是这样,戴尔也是这样。大的成功者,似乎都是这样。而那成千上万的“失败者”,那些过着普通日子,心理面好想成功,又不敢冒险的,则拥有者完全不同的心态和行事风格。乔布斯昔日的伙伴,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兴趣到目标,到计划,最重要的还是行动 让乔布斯拥有后来成功可能性的,是他自己,对于让普通人也能拥有电脑的热情,以及达到这一目标所带来和成就感。为了这个成就感,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琢磨:目标已经确定,下面的工作就是怎么样去实现目标了! 这时候,他是不可能花时间去思考:有没有可能成功,是不是该继续这种成功“可能性”“不大”的工作! 而对于这种可能性“思考”的看重,却是大量的失败者所共同拥有的个性。 如果说,兴趣是成功之母的话,那么,行动和付出,就应该是成功之父了。 制造个人电脑,最关键的,是微处理器,也是当时造价最高的部分。在市面上,乔布斯和沃兹看到的,装在计算机里面的,是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0芯片和它的后续产品8085芯片。该芯片的生产价是270美元,而且,还是批发价,只能够批发给公司客户,不零售给个人消费者。 在美国,注册一家公司,倒不是什么太麻烦太费事的事情。但是,如此之高的单价,造出的电脑,对于普通的消费者,也还是太奢侈。 英特尔是一家在八年前才开始组建的公司。1968年,仙童(Fair Child)公司的三位灵魂人物,诺易斯、摩尔和葛鲁夫,不满足于在这家大公司过安稳日子的生活,决定离开公司,合伙创业,以集成电子技术为主导,来设计和生产自己的主打产品。为此,他们还为自己的公司取了个,来自“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字头的“英特尔”(Intel)名字。 经过几年的折腾,在年轻的物理学博士霍夫的领导下,公司于1971年,设计和制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英特尔4004”。当时,他们称其为MPU,后来,随着MPU功能的强大,而改称为CPU。这个最原始的芯片,集成了2000个晶体管,由此奏响了电脑时代的序曲。 不久之后,改进型的8位微处理器8008也开发出来了,基于它们作为大脑制造的电脑,犹于一个庞然大物,也被摆在了消费者的眼前。对于这个新生儿,在兴奋之余,人们也非常的失望:4004和8008的工作频率不高,用它们来构成的计算机,功能太差,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1973年,英特尔公司发表了8位MPU 8080,它集成了5400只晶体管。正是8080芯片的大批量生产和供应,才真正的开启了微处理器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时代。8080芯片包含了8008的全部指令功能,同时,它的硬件功能则比后者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大大提高了时钟工作频率。 在此之后,英特尔公司又对8080加以改进,在1976年研制出了 8085芯片,在里面集成了9000只晶体管。这种芯片,不仅比8080功能更强大,而且,还在软件上和8080保持着完全的兼容性。 那个时代,硬件发展水平低,软件的发展水平就更低了。软件对于微机应用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很多人看到。微软的盖茨,就是在那个被人忽视的领域,寻找到了先机,并且将它发展壮大的。 英特尔的芯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就是竞争者的跟进。 利润巨大,竞争者跟进快速,很有可能就有能够拥有类似功能的芯片存在。 在那个年代,加州作为美国电子产品橱窗的时代已经开始来临,很多电子产品展销会都在加州举行。生活在加州的地利优势,又一次在无形之中帮了年轻的乔布斯。 会不会有类似的产品,价格优惠很多呢? 带着这种疑问,乔布斯和他的伙伴沃兹开始了大搜寻! 那时候电脑没有普及,也没有互联网一说。要想在市面上找到一个特定的产品,是一件很费事的事情。大海捞针,费时费力,是件坏事,同时也是一件好事。很多人会在这种费时费力的现实面前低头,而选择放弃。这样一来,就给了那些持之以恒,“顽固”如乔布斯的人以难得的独特机会。这又成为后来人们口中念念不忘的上苍赋予的恩惠和独特机遇。机遇是自己创造的事实,在成功者口中和失败者心里,就是非常的不同。 在加州的寻找,无疾而终!很多人在当时都进行了类似的尝试,但是,多数都到此为止。可是,这两位却像是鬼迷心窍,到了黄河还是心不死。加州本地没有,其他地方会不会有呢?如果其他地方有,他们会在什么地方出现呢? “展销会!”一位朋友的点拨,让被乌云压得快受不了的两颗心,见到了久违的耀眼的阳光。那光芒四射的感觉,心里暖和和的滋味,几十年之后,还能让他感觉到余热。 那时候,展销会还是大公司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小公司和个人通过展销会大显身手,还不是很普遍。更别说是到展销会上去寻找一个功能上相似的电子产品了。 1976年度在旧金山举行的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两个年轻人在不同的展台之间来回的穿梭和询问,还是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在快要绝望的时刻,他们决定再到摩托罗拉公司的展台看看。那时候,在芯片市场,摩托罗拉是一个比新兴的英特尔更为权威,更有资历的公司。 早在1940年代,摩托罗拉所生产的轻便双向调幅对讲机,就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产品重要性的一个象征和里程碑。 随后,该公司不仅在通讯领域长期领导潮流,而且,还是让电视和收音机得以普及的功勋。以生产物美价廉电子产品为特色的摩托罗拉摊位上,一个标号为6502的芯片,让沃兹眼前一亮。 这一次,他们是以性能为主来寻找替代品:使然这种芯片在此前基本上都是被用来制造通讯设备,还没有被用于制造微电脑,但是,就性能而言,应该是可以和英特尔的8085芯片有得一比。而卖价却只有区区20美元。 乔布斯和沃兹,带着刚买到的摩托罗拉6502芯片,也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沃兹家的车库。这个芯片是不是好用,试试看就知道了,反正,代价也不是很高。 擅长技术的沃兹,很快就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其后,再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几个星期的折腾,一台电脑样机问世了。 电脑制造了出来,下一步该干什么?这就不是沃兹该操心的事情了。 事后看来,如果没有沃兹的技术头脑,就不可能那么早的被人发现,6502芯片在电脑制造领域的价值。如果没有乔布斯的商业头脑,即使不小心,以那个芯片为基础制造出的电脑,也可能很难那么快的,让市场接受,实现商业上的价值。 商业价值的实现,和技术水平的存在,谁更重要? 永远是一个争论不完的话题。 但是,有一点,如果在开始之初,他们之间想先搞明白,谁的价值更大,再来就此确定谁该拥有更多的股份,那么,是肯定没有今天大家看到的苹果公司的产生和出现的。 很多人一辈子一事无成,就是因为,在这个“鸡和蛋”的魔咒面前,无所适从。说到底,还是贪婪和自利心太重,太怕吃亏,结果却吃了大亏。 乔布斯是一个懂点技术,并且具有很好的商业头脑的人。电脑制造出来之后,就是“招摇过市”,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和神奇力了。或许,通过这样的口语广告,能够遇到一位识货,并且能够帮助自己将生意做大的主。 朋友的震惊和溢美之词,让乔布斯“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在那个时候的他们,是不可能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作为人类第一台个人电脑,会给未来的世界,带来多么巨大影响的。 不管怎么样,闻到钱的味道的乔布斯,决定就此出击,大干一场。 下一步,就是批量生产出产品,销售出去。 乔布斯的乐观,感染了沃兹。在乔布斯自己卖掉心爱的大众牌二手汽车之后,沃兹( Steve Wozniak)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两位的牺牲,给他们带来了1300美元的启动资金。 1976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带着自愚自乐的心情,乔布斯和沃兹,外加在乔布斯游说之后动心的朋友韦恩(Ron Wayne)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成立了一家设在车库的电脑公司。 今年77岁的韦恩,当年以42岁的“高龄”,在21岁乔布斯的说服下,和26岁的沃兹一起,当上了老板。韦恩占股10%,两个年轻人各占股45%。沃兹负责技术层面,乔布斯负责营销,韦恩则负责“指导”,当军师和精神领袖。 入股之后,韦恩实在是睡不着觉:两个年轻人,除了一腔热情之外,用身无分文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们既没有资产,也没有经营经验,更没有专利。什么都没有,除了梦想,就和异想天开! 如果不成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公司破产,谁的损失最大? 这些都是年长的韦恩在快速思考的问题。 十二天的思考,让韦恩得出了结论,也下定了决心:如果破产和失败,他将是唯一的责任承担者。那么,他这许多年来辛辛苦苦积累的一切,也将在一瞬之间化为灰烬。 越想越怕,越想越是睡不着。十二天之后,他向两个在他看来不可能有前途的年轻人摊牌:高价买走他的股份,他全部退出! 十二天的投资,他收回了$2300美元!在当时看来,可能是一笔不算小的数字。 这之后,他过了一阵安心的日子。 韦恩是一位科技专才。在他的一辈子里面,他至少拥有一打以上的个人专利。但是,今天77岁的他,却坐在内华达的一个沙漠小镇(Pahrump),靠贩卖一些诸如硬币等小“古董”,来补贴靠社安收入来源不足的生活。 如果他选择继续持有苹果公司的股票,今天,他的身价将是好几百亿美元,他的名字,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屈指可数的几位之一。 这位当年在乔布斯眼中的导师和智者,在随后的日子里,也一次次因为自己的保守,而错失机会。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至少有六次,他都以梦想着人生一搏,就此富有开始,但却又很快,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开始不久,甚至是还未开始时,就选择了放弃。 他自己拥有大量的专利,可是,却没有将其中任何一项,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很多时候,他的技术,成为他人财富的奠基石,而他自己,则在获得一点小小的收获之后,急流勇退,最终一事无成。 在他退出苹果之后,再也没有和昔日的老伙伴沟通过,就此成为陌路人。 他的保守和自以为是,在当时,和乔布斯,和沃兹,有着太大的隔阂。一次不愉快的合作,让他和乔布斯的友谊,也因此而画上了永久的句号。 这个在技术行业靠技术吃饭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拥有过一台苹果电脑,也没有买过任何一台个人电脑,直到最近,在电脑便宜得几乎不能再便宜,普及得不能再普及的时候! 而这个第一台电脑,很可能还是他这一辈子所拥有的最后一台电脑。 韦恩的人生活法,是不是有我们之中很多人的影子?! 机会,人人都有。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实际上太多,问题是,你真的有胆量就此抓住机会,实现命运的真正改变吗?你真的有胆量,做你自己命运的主人吗?你真的,不想让韦恩的人生,在你自己身上重演吗?! 一个“昔日”的“世界巨富”,今日,成为赤贫! (版权归作者汪翔全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且注明作者。出版事宜,请通过下述电邮地址和作者联系:XiangWangBooks@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