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976或77年,爸爸商太生被抽调到斗批改工作队,到芷江禾梨坳公社的一个生产队蹲点一年。那里是高寒山区,因为缺水,日照时间短,历史上就只种一季高杆水稻,靠春天下雨时灌上深深的水,把禾苗种下去,就靠这水让禾苗长大,灌浆,壮子。但上面从来没有到过高寒山区的领导下令只能种矮秆的双季稻,从此这里不但交不起公粮,还得吃返销粮(国家发放粮食)。 爸爸老家在桃源山区,年轻时一直帮助爷爷种田,深知高寒山区不适合种双季稻。去了以后,让老百姓在村边平地种双季稻,山上都种上单季高杆水稻。但对上报告是都种的矮秆双季稻。后来上级不知怎么知道了,就下来检查。但来的那一天,突降暴雨,不但出不了门,而且上山的小路都冲塌了,出了门也上不了山。检查组只好放弃上山检查了。 那一年,是那个生产队二十几年来第一次大幅度增产,不但不用吃返销粮,还第一次交了公粮。是全县有斗批改工作队队员的生产队中,唯一一个增产的。本来准备批判爸爸抗拒双季稻的反党行为,但一来爸爸资历老,比县委书记资历还老得多;二来,证据不足。那天不能亲自上山检查,只是听说而已;三,老百姓非常感激他,批他怕激起民愤;四,增产了。你让减产的批判增产的,理不直气不壮啊。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只是“优秀斗批改队员”就没有他的份了。一位年轻的队员还写信给他,对此表示不平。 他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起这事,还是过年时队里一个老大爷亲自来家感谢他时,我正好在家,这才知道。 另外他学到了当地做羊肉的办法,从来不做饭的他自告奋勇在家里做了一次羊肉。主要是将羊肉与大块的萝卜(甘蔗更好,但城里很贵)一起煮很久,吸去膻气。然后再炒,羊肉很烂而且没有一点膻气,确实好吃,只是太费功夫。在我们的夸奖声中,他觉得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