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的甲骨文 
上面有一短横, 表示一种很辣,刺激性很强的食物,下面是舌头(人的舌头)。这里表现的是,当这个很辣的食物碰到舌头后,舌头被辣的不行,被迫张开嘴,伸出舌头,减轻痛苦。上面那一短横就是很辣的食物,也可以理解为指事字的指事:表示就是这里的感觉,舌头被辣的感觉。 口里的舌头不太好表示,因为不张开嘴是看不见的。但张口嘴伸出舌头不好表示,或说不好画。这里说的画是极简的线条画,甲骨文那样的线条画,很难表示。所以“舌”字用蛇的舌头蛇信来表示,因为蛇信是不时地往外吐的,就画它吐出来的样子,很自然。但人的舌头都是藏在嘴里,怎么画呢?舌头被辣以后被迫伸出来是最好的状态,大家容易懂。于是就把伸出来的舌头上有一点东西(很辣的食物)来表示辛,同时也表现了舌头。 我们来看看其他与舌头有关的汉字。 曰的甲骨文
下面一个口字,上面一短横。这个短横就是舌头,表示舌头在运动,就是说话。这里没有画舌头,只是用短横表示在动的舌头。 甘的甲骨文 
这里的短横在口字里面,短横表示食物,是甘甜的食物,所以闭上嘴,慢慢享受。这里的舌头也没有画,因为闭上嘴的舌头人是看不见的。 只有辛字才第一次把舌头画了出来,因为舌头被辣后,张嘴伸舌是自然举动,最能让人理解。 金文的辛 
这个辛上面没有短横,表示的就是人的舌头. 这个字很像一把尖利的匕首,所以有的字典就解释辛是有刃的刀。 《象形字典》的解释:动词,用锋利的刀斧将原木劈成两半,备作柴薪。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是错的。 虽然所有的字典都提到辛的意思是辣,但没有一个字典提到,辛字里面有舌头和辣的食物。这样的解释也是对的,但并没有从象形的方面来解释为什么它表示辣? 我们在后面的辩,辨字的解释时可以看到,为什么需要把辛字里的舌解释清楚,不然其他含有辛的字就很难理解。 辛的小篆 
与甲骨文更相似,但笔画大多从直线变成了弧线,这是小篆的特点。 辛的隶书 
与小篆相似,但弧线变成了直线,却又有别于甲骨文。 现在来看言字。 
上面是舌,下面是口。口里的舌是负责说话的,言就是说话。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上面的辛被解释为刀,就变成了”一把刀插在口上“,这是”言“?显然是错误的。 言的金文 
与甲骨文相似。 言的小篆 
上面加了一短横,现在是辛字,而不是舌了。这应该是到了小篆时,已经离甲骨文差不多1500多年过去了,大家对象形已经陌生了,并不理解上面有点和没有点的区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替换。这里虽然写的辛,但意思是舌头。 言的隶书 
把所有弧线都拉直了。 下面看辫字。 辩没有甲骨文,金文,说明辩是一个后启字。 辩的大篆 
左边是辛,中间是言,右边是辛。这里的辛不是刀的意思,也不是辣的意思,而是舌头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说话很辣,就是很尖锐。两个辛表示两个人的舌头,中间的言表示他们都在说话。这就是两个人在辩论。 辩的小篆 
与大篆相似。 辩的隶书 
也是两个辛夹着一个言。但是左边的辛,竖变成了撇,这是为了写得好看,而不惜牺牲象形。 现在来看辨字。 辨的金文 
左边是辛少一点,就是舌头;中间是人;右边是辛少一点。两个人在辩论,中间的人要分辨谁说得对。 辨的大篆 
与金文相似,现在是辛,但仍然还是说话的意思。辛下面有一点,应该是指事,可能是指说话。因为如果是指辣,则是上面的点或短横。现在在下面有一点,就表示不是舌头上的感觉,那只能是说话了。 辨的小篆 
与大篆相似,但辛下面没有点了。中间的人字有点像刀字,它们是很像,有时候容易混淆。 辨的隶书 
中间的人字更加不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