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以象形的甲骨文出现以后,不断发展,形成了至今大约9万汉字。但从汉朝以来,极少有新的汉字加入汉字字典当中。而英文大约有60万有定义的(Defined)单词,而且还在以每年800-1000的新单词不断增加。据说联合国的各种文字的文本中,以中文文本最薄,也就是用字最少。
为什么汉字以英文单词的百分之十几的单字就可以表达所有的意思?汉字为什么几乎不再增加?我们为什么不像古人那样需要创造新的汉字? 有人会说:怎么没有新的汉语词汇?比如,坦克,激光,因特网,等。这些都是新词,但它们都是用早就存在的汉字组合而成的词组。我在这里说的是汉字,汉语的最小的单位。 那么汉字是怎么做到早就不需要造新字的呢?我们来看看汉字和后来汉语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大致如下 象形字,指事字(独体字) - 会意字,形声字(合体字)- 词组(包括成语)。 举一个列子来说明。 火(象形,独体字) --> 炎,焚,灾(会意,合体字) - 火苗,火柴,火车,炎热,焚烧,水灾(词组,包括由独体字和合体字组成的词组)。 象形字(象形字与指事字相差不大,在此不做区分)一般是表示有具体形状的物体,比如:火(火苗有形状),山,木,车,土,水,马,牛。 会意字(会意字与形声字区别不大,在此不做细分)是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成,用来表达没有形状的形容词,动词。比如上面的炎,焚,灾,另外可以很容易举出更多:红,好,闻,张,驰,醉,晕,等等。 从象形字到会意字是汉字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它将汉字从只能表示有具体形状的实体名词,扩大到可以表示没有形状的动词,形容词。极大的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古汉语就是由汉字组成,非常简洁,精炼。 但汉字的同音字太多,在口语语境中,很容易造成误解。加上有些事物需要很细致的区别,比如:大马/小马,红布/蓝布,种瓜/种菜,等。不可能每一个意思都创一个字来表示,那就太难,而且太慢了。于是就有了词组的产生:两个和多个字组成词组来表达复杂的意思。两个字以上的词组也大大减少了同音字造成的误解。比如:鼠,可能会被听成:数,暑,蜀,黍,沭,叔,曙,等。但:老鼠,则马上就不会误解了。这也说明为什么白话文中的词组远远多于文言文,因为白话文就是从老百姓的口语产生的,词组可以减少口语中的误解。 汉字进入词组表达是汉字表达的第二次飞跃,它使得汉字的表达可以涵盖绝大多数的意思,而且可以很细致地表达很细小的区别:深红,浅红,暗红,等。 词组另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拼装,新事物出现后,根据意思可以拼装出词组来表达。比如,古代没有火车,火车出现了,人们就把火后面加上车就成了新词“火车“,不需要专门造一个字来表示”火车“。打火机古代也没有,也可以拼成”打火机“来表示。现代的新名词都是由已有的汉字拼成词组来表达:计算机,电脑,电冰箱,飞机,卫星,激光,电子邮件,汽车,癌症,糖尿病,胰岛素,杀虫剂,等。不管你是什么新玩意,反正汉字足够可以按照意思组装新的词组来表达它。英文在这个方面就只能靠造新词来表示,这就造成了英文需要不断扩大词汇,尤其是医学,化学,生物,计算机领域。而汉字就靠老祖宗留下的汉字来拼装组词就足够了。 汉字有多少象形独体字?四百多,指事字大概只有几十个。所以,所有的汉字都是由这大约五百汉字组成。首先形成九万个会意字和形声字,然后用它们组词,以不变应万变,完全可以应付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新世界。 这就是汉字的威力和魅力。 老祖宗给我们创造了象形字,字就是画,这是世界上最有趣最容易的字。然后通过组词,任何需要的意思都可以词组来表示,基本上不需要造新字,保持总体字数不再增加。另外就是汉语的语法非常简单,没有主格,宾格,没有动词的现在式,过去式,完成式,将来式,没有人称的单复数对动词变化的影响,总之简单到极致。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英文的情态动词Be, 有 am, is, are, was, were, will be, have been, etc. 汉语就只有“是”一个字,我是,你是,他是,我们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等,反正都是“是”。为什么我们并不觉得困惑呢?因为加了状语:我昨天是,你明天是,我们将来是。英文其实也加状语:I was there yesterday, You will be there tomorrow, We will be in NYC next week. 有了状语本来就清楚了,但英文还要改变情态动词和时态,显然有点画蛇添足。而汉语则只要加状语,不用改时态,显得非常简洁。 这么好的设计,汉语本应该成为世界上最有趣,最简单,最容易的语言,为什么现在成了世界上最难学,最枯燥的语言?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是我们不讲象形,也不研究象形,这样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长处,自废武功,只能死记硬背。这个缺点的危害在大陆,甚至台湾都没有引起警觉,原因是学生学汉字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虽然死记硬背效果很差,但大陆,台湾有良好的中文环境:广告,电视,电影,标语,小说,杂志,到处都是中文,不断地强化,当然就记住了。但海外的情况大不一样,没有这样反复刺激的中文环境,孩子光靠死记硬背当然就不行了。就是国内出生的大人,出国久了,长期不写汉字,写不出来的汉字越来越多。即使写出来的,常常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写对了。 第二,我们的汉语教学从拼音开始教,学生很快会说“你好”,“谢谢“,”再见”,家长喜欢,老师高兴,孩子也很自豪。接下来就碰到了汉语同音字多的问题。如果老师不将范围局限在刚刚学过的课程那十几个汉字,听写就会成为不可能任务。一个“写”字,孩子可能以为是:斜,鞋,邪,协,歇,胁,等。学生每次在已知的十几个汉字中听写,但现实并没有这样的环境,他们听到的是没有范围的汉字,所以无法分辨到底是什么字。 不教汉字象形可以说是“弃己所长”,从发音入手的教法则是“扬己之短”。最后只有汉语语法简单一条优点还在。但因为海二代受英语语法的影响很深,对汉语语法反而不适应,使得这一条的好处并不明显。 所以,海外孩子在中文学校能坚持到九年级的很少,即使学了九年的,真正能读会写的寥寥无几,可能5%了不起了。如果包括那些九年级之前就退学了的,可能就是1-2%。这是一项中国家长都重视,几乎所有中国孩子都参与,但效率极低的学习项目。 那么应该怎么办? 中文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独体象形字,让学汉字变成学画。这才是“扬我之长”,这个长就是汉字象形。你理解了,知道每一笔的意思,就没有记不住的问题。有人记不住画吗?没有。学会了象形字(这里的学会是理解,不只是记住),就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合体字。这没有同音字干扰问题,因为每个字的写法或者说画法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音对应很多字的问题。这就可以“避我之短”,这个短就是汉字同音字太多的问题。当然要学发音,但学了字,尤其是理解了字再学发音,你发音时脑海里同时会浮现这个字,就不容易错了。把汉字掌握了,再学词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有这样,汉字象形的优点才能全部发挥出来,加上词组和汉字语法简单的优点,汉语就可能成为世界上最独特,最有趣,最简单易学的语言。 5/7/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