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我从中国到Marquette University 读化学博士。这是一所天主教大学,工程方面比较强,专业非常多,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还有护士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文科方面专业也非常丰富,除了一般的英美文学,英语,新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学,还有表演,政治等。中国留学生当年没有钱,需要奖学金才能来美读书,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工程专业。但有学英文的,还有学政治的。
当年我是不明白这些人怎么来美国学政治?你是想留在美国搞政治,还是回中国搞政治?而且外国人在美国读政治研究生几乎是拿不到奖学金的,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有钱读政治,那时99%的中国留学生没有钱,不是奖学金就是打工赚钱交学费。 大概来了一年左右,我在图书馆碰到一个原来学政治,硕士毕业以后转学法律的老留学生L,他年龄比我大几岁,大概三十七八了。高高的个头,很白净,斯斯文文,说话很和气,有学者气质,有点《青春之歌》里余永泽的味道。 我对他早有所闻,但因为他来得早,与我们后来的不熟,年龄也大些,生活非常低调,从来不参加我们中国留学生的活动,所以没有机会与他交谈。那天是周末,我们在图书馆碰上了,于是聊了起来。 我问L怎么学起法律来的?他说他原来在国内是学英文的,来美国开始学的是政治。不记得他当时是有奖学金还是没有,估计有点奖学金。他的英文很好,所以学政治不难。但一个外国人拿一个美国政治学硕士找工作没有戏,于是就再学法律。我说学法律可不便宜啊?他说是的,很贵,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因为没有钱而不能学法律。他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才解决了学费问题,说自己有些钱,亲人朋友资助了一些。我问学法律难吗?他说难,他的英文不错,学得慢一点,仍然可以学下来。 过了两年,L毕业了,听说在Milwaukee 一个移民律师事务所找了律师的工作。当时中国人学法律以后,大部分都做了移民律师。 另外一个是中国来美的访问学者刘先生,一个来自上海,30左右的青年人。刘先生中等身材,平易近人,很健谈,知识面广,口才极好,说话极具感染力。跟他一起来的是他的小夫人,一个20出头,小巧的姑娘。听别人说,这姑娘非常崇拜他,主动追他。 刘先生其实不是来美国学政治的,而是政治学的访问学者,所以压力比较小。刘先生不用讲课,也不用上课,可能有时候做专题讲座。经济上有保障,比起我们这些留学生来处境好多了。他住的公寓有比较大的阳台,我们去他家就是阳台上聊。他的夫人为客人沏茶,然后静静地坐在边上,听刘先生滔滔不绝地说话,一脸的欣赏和崇拜。 那是九十年代初,国内的政治气氛还比较活跃。刘先生对国内政治方面很多事很了解,不论是政坛界还是学术界都比较清楚,加上很好的口才,让我们听到很多从来没有听过的有趣的故事。他在敏感问题上拿捏得很好,不回避,但也不过界,有时候点到为止,有时候笑一笑,用一种“你懂的“的表情带过。不迂腐也不幼稚,谈什么都游刃有余,让人觉得他水平很高,怪不得小姑娘那么痴迷于他。 刘先生在Marquette 待了一年后,转到明尼苏达大学去了,那里有不少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还有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气氛很活跃。据说他在明大待了多年后回国了,与小夫人离婚了,和另外的女人结婚了。我为小姑娘感到悲哀,但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我感觉刘先生没有爱过她。 另外一位学政治的是郭同学。郭同学早我两三年到Marquette, 我到的时候他已经政治学硕士毕业了,但找不到工作,就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申请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机会。 郭同学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夫人,高挑美貌,含蓄沉静,应该是所有Marquette 中国留学生圈子里最漂亮的。郭同学因为天天打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活动,所以我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话,不知道他口才怎么样。但从他夫人的颜值看,他口才不会差,不然怎么可能吸引如此漂亮的姑娘。他夫人天天默默地去餐馆打工,没有像其他留学生夫人或迟或早都会在Marquette读一个学位,然后找工作。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碰到人也顶多是笑一笑,从来不与人交谈,很多中国留学生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他们夫妻与我同住一栋大楼学生物的王同学夫妻关系最好,经常走动。而王同学的女儿与我女儿同岁,又在同一栋楼,所以我们与王同学一家经常有联系,从他们口中知道郭同学的一些情况。即使我和王同学一家关系不错,我还请他们一家吃过饭,但他们两家聚餐从来没有叫过我们,显然是很私密的关系,不容加入其他人。 郭同学联系读博士的事一直不顺利,大概是想上名牌大学,而且需要有奖学金。政治学的奖学金非常难拿,给外国人的可能性几近于零。他联系了几年仍然没有突破,留学生中就有些议论了:干嘛非学政治不可?学出来也很难找工作。不如学一个计算机,或者工程,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我当时也不解,觉得郭同学是不是有点太不知变通了。 不过,后来听说郭同学放话:我就是非政治不学。 后来我毕业了找了工作,搬离了Marquette, 与王同学一家没有联系了,郭同学的事也就忘记了。 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发生不久,我在电视上看见了郭同学。他作为电视台请来的中国问题专家,应邀回答有关美国炸大使馆引起的一些问题,而当时他的身份是加州某大学的政治学副教授。 不知道郭同学是什么时候联系读上的博士,哪所大学,有没有奖学金?最大的可能是,他们夫妻打了几年工,攒下了一些钱,所以可以没有奖学金先读,后来因为郭同学学习优异而得到了奖学金,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大学教授的工作。当年郭夫人没有读书天天打工可能就是为了圆老公的政治学博士和教授的梦而做出的牺牲。 写于2023年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