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976或77年,爸爸商太生被抽調到鬥批改工作隊,到芷江禾梨坳公社的一個生產隊蹲點一年。那裡是高寒山區,因為缺水,日照時間短,歷史上就只種一季高杆水稻,靠春天下雨時灌上深深的水,把禾苗種下去,就靠這水讓禾苗長大,灌漿,壯子。但上面從來沒有到過高寒山區的領導下令只能種矮稈的雙季稻,從此這裡不但交不起公糧,還得吃返銷糧(國家發放糧食)。 爸爸老家在桃源山區,年輕時一直幫助爺爺種田,深知高寒山區不適合種雙季稻。去了以後,讓老百姓在村邊平地種雙季稻,山上都種上單季高杆水稻。但對上報告是都種的矮稈雙季稻。後來上級不知怎麼知道了,就下來檢查。但來的那一天,突降暴雨,不但出不了門,而且上山的小路都沖塌了,出了門也上不了山。檢查組只好放棄上山檢查了。 那一年,是那個生產隊二十幾年來第一次大幅度增產,不但不用吃返銷糧,還第一次交了公糧。是全縣有鬥批改工作隊隊員的生產隊中,唯一一個增產的。本來準備批判爸爸抗拒雙季稻的反黨行為,但一來爸爸資歷老,比縣委書記資歷還老得多;二來,證據不足。那天不能親自上山檢查,只是聽說而已;三,老百姓非常感激他,批他怕激起民憤;四,增產了。你讓減產的批判增產的,理不直氣不壯啊。最後只好不了了之,只是“優秀鬥批改隊員”就沒有他的份了。一位年輕的隊員還寫信給他,對此表示不平。 他從來沒有對我們說起這事,還是過年時隊裡一個老大爺親自來家感謝他時,我正好在家,這才知道。 另外他學到了當地做羊肉的辦法,從來不做飯的他自告奮勇在家裡做了一次羊肉。主要是將羊肉與大塊的蘿蔔(甘蔗更好,但城裡很貴)一起煮很久,吸去膻氣。然後再炒,羊肉很爛而且沒有一點膻氣,確實好吃,只是太費功夫。在我們的誇獎聲中,他覺得很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