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的甲骨文 上面四个都是昔字。它们共同点就是两或三道锯齿形,表示波浪。另外就是日字。在遥远的昔日,世界上除了波浪就是太阳了,这就是大洪水时代,连圣经都有记载。中国古人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这个“昔”字就是非常好的证明。 昔的金文 上面是波浪,下面是日。这个波浪与甲骨文的波浪不同的就是:波浪不连续。一般来说,不连续的波浪表示冰块。但这里可能不是这个意思。 昔的大篆 与金文相似。 昔的小篆 上面是波浪,有点怪怪,尤其是V一边一笔短横。下面是日。 昔的隶书 上面变成了“共”的上面,其实就是把V或反V拉直了,但出现了两竖让人费解。 现在来看醋字。 醋没有甲骨文,金文,说明醋是一个后起字,就是出现得比较靠后。 醋的大篆 左边是是“酉”,就是做酒的罐子,坛子。右边是“昔”字。昔在这里表示酒坛里的酒放了很久,醋就是酒进一步发酵而产生的。古时候,最开始就是因为酒放很久以后发现变酸了,才发现了醋和制作醋的办法。 醋的小篆 左边是酉,右边是昔。 醋的隶书 左边是酉,或说酉字旁,右边是昔。 现在来看猎字。 猎的金文 左边是犬,右边是巤(lie4)。这个巤上面的巛,《漢典》和其他一些字典解释为“长头发”,说这个字表示一个有长毛的动物。 但我觉得这样解释有问题。第一,巛字就是川的意思,是河流的意思。比如:災(灾)上面是巛,下面是火。巛表示水灾,火表示火灾。古代人认为,水灾与火灾就是常见的灾害。后来简体字变成了“灾”,房子着火固然是灾,但水灾却被排除了,显然没有繁体的“災”表达更准确。而且非常匪夷所思的是,“灾”的上面宝盖是三划,而“災“的上面巛也是三划,一笔没有减少。什么也没有简化,还没有原来的災表达准确。这是属于最糟糕的简化,基本上是无事找事。第二,鬣,就是巤上面加髪的上面,表示长毛。但鬣狗身上没有长毛。 先来看看这个巤字。 巤的金文 下面很像鼠字的下面,表示是像鼠一样的啮齿动物,如:仓鼠、松鼠、豚鼠、河狸、豪猪、旱獭等。 鼠的大篆
上面有点不同。三根短竖毛,下面两个倒V,可能是表示液体,眼泪或鼻涕或口水。就是很邋遢的样子。所以邋遢的邋就是巤+走之底:很邋遢的一个行走的动物,比如鬣狗。这里和长毛没有关系。 犬+巤,表示带着狗去打猎,猎杀巤一样的野生啮齿动物。 巤的小篆 与大篆相似。只是中间的两个反V变成了X,可以理解为脸上有X,就是划痕,画脸上被土,灰涂得乱七八糟。 猎的大篆 左边是犬,右边是巤,与金文相似。 猎的小篆 与大篆相似。 猎的隶书 犬旁加巤。 猎的宋体简化字 左边犬旁,右边昔。用昔取代了巤,极大地减少了笔画,但却完全没有根据。昔与巤完全没有关系,而且用在这里也很费解,犬 + 昔?很久以前的狗?放了很久的狗?总之与打猎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这个简化的猎从哪里来的呢?应该是从草书来的。 猎的草书 右边是不是有点像“昔”?所以,我们的专家就把它用来简化巤。草书为什么这样写?不知道。总之,这个“昔”是“巤“的草书写法,不是原意的“昔”字。 巤字已经在汉字简化的时候被取消了,所以简化字中没有巤字。繁体字的巤字大部分用昔字代替了,除了上面的獵(猎),下面的臘(腊),还有蠟(蜡)等等。但邋遢的邋的右边却保持了原样,为什么不把“邋”简化成“走之底+昔”?原因可能是这个巤更能表现出邋遢的样子,比如你可能会想起鬣狗来。鬣狗的下面也保持原样,没有用昔取代,也是一样的道理。想想专家们也挺难的,贯穿一致的简化都无法做到,他们只能两害取其轻。 现在来看腊字。 腊的金文 上面是“昔”:波加口,这个口可能是一个错误。很可能是铸造金文的师傅搞错了,也可能是师傅没有错,但铸造技术不过关,里面的一点最后没有显现。下面的“月”这里是肉的意思,表示放了很久的肉。这里应该是熏了很久的意思,腊肉就是这么制作出来的。 腊的大篆 左边是肉月旁,右边是巤,打猎得到的啮齿动物的肉。这个字与金文完全不同,没有“昔”字。啮齿动物的肉与腊有什么关系?不知道。 腊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腊月,表示很冷的冬天。可能是腊月的时候是猎杀啮齿动物的季节? 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月+昔”?我怀疑这个腊不是从臘演变过来的。 腊的小篆 与大篆相似。这是从大篆的“臘“演变过来的。 另外一个腊的小篆 上面是昔,下面是肉月。这个字是金文的“腊“演变过来的。 腊的隶书 显然是从大篆的“臘“演变过来的。没有找到“腊”的汉隶写法,但唐楷中“腊”的写法很常见。说明“腊”这个字至少在唐朝就有了。 腊的简化宋体字 用的是“肉月+昔”,回到了唐朝的楷书,也是原始的金文结构,意思更加准确清楚。算是一个简化得好的简化字。 我的看法是,这个字是沿着“腊”和“臘“的两条线演变的,这两个字原来很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意思。“臘“的原意也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腊”(腊肉,腊月)的意思。但只从现有的信息,还不能证明这一点。 总之,简化字把两种字并成了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