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山没有了,人类也就灭亡了,时下中国森林减少而造成的生态危机,使得中华民族已经真真正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四九年,一帮主要由流盲无产者兼无神论者接管了中国大陆,他们认为森林是多余的,林地是浪费的,甚至认为森林是穷山恶水的象征,是落后不开化的象征,把林木砍掉,将其驯化为农业或居住用地,才是文明的、开化的,才可产生价值。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而与地斗的实质就是砍树开垦,毁掉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填湖围海,开发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做下了一系列违背自然规律、丧心病狂、祸害子孙、不可饶恕的罪行,在大跃进烧炭大炼钢铁时达到了顶峰。.
中国的天然林因为过去的大规模采伐和开发,造成了过度破坏,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根据绿色和平的全球森林地图,目前中国未受侵扰的森林仅占国内森林总面积的2%,它们分布于四川西部大雪山西侧、云南怒江州中缅边境地带、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以及新疆最北端等。而且,中国这些最珍贵的生态系统受到严格保护的只占0.1%。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总面积36.26万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15.23万平方公里。这里自古以来,水草丰茂,湖泊密布,被称为“中华水塔”。但是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黄河上游连续十几年出现枯水期,年均径流量减少22.7%,源头数次断流,大批湖泊干涸,就连千湖之省的湖北省也不例外。
森林和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同是大气层循环系统的底层。可以说人离不开森林,但是森林却可以离开人类而生存,早在人类产生以前,森林就伴随着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而今人类开发地球,对森林的需求与日俱增却绝不能滥用,因为人对它是有很大的依赖性的,正因为如此,人应该善待森林,没有森林,,就会漫天风沙.,没有森林, 就会泥沙俱下,容易引起泥石流. 没有森林, 就没有健康的生活用水, 没有森林, 就没有土地, 没有森林, 就没有生态.,人就无法生存!森林不仅是人类产生的襁褓,也是人类文化的摇篮。
人类出现以后,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森林环境中生活的。人类在发明农业种植以后,出现农耕文化,才逐步离开了森林。人类走出森林环境,至今不到1万年,如果与在森林中生活时间相比,只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森林是人类的诞生地和最初的居住地,也是人类居住时间最长,藉以生息繁衍的地域。
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霖雨,霖雨,有林才有雨,森林具有影响成云降雨的功能。一般来说,大范围的陆地成云降雨过程,是大气环流的结果,但森林有两个突出因素可以影响成云降雨。因此,森林地区,云多雨多,常常是风调雨顺。另一个因素是森林植被可以改变地表反射率,森林密度大,覆盖率高,反射到大气层的阳光就少,地表的气温就高,湿度就大,所以同一方向、同一季节,虽然接受的水蒸气相同,但林区就容易成云降雨,无林区就不易成云降雨,特别是夏季和秋季,表现更为明显。
森林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人类,水与人类同在,江河与人类文明同行。从历史上看,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从希腊到埃及、巴比伦,从中国到印度,都首先发祥于江河流域。而历史上几乎所有衰亡的城市和民族,都是因为水源枯竭或水环境污染,最后消失。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人类文明,水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森林除以上功能外,还有净化大气环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阻沙等多种功能。森林在迎风面1~3倍树高范围内,背风面15~20倍树高范围内,风速可降低40%~50%,具有很好的防风阻沙作用,所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少90%以上。
恢复入土为安的中国传统,让绿色重新点缀大地
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是“人死为大”讲究是入土为安,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和各种动物一样,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而已,我们的身体全是由吃下去的东西构成的,基本都来自土地里的植物,你的身体来自大地母亲,本来就是大地母亲的一部分,所有生物死后回归土地是自然的需求,死者回归自然重新参与生命循环,产生新的生命。从生物链来说,自然界是不会制造任何垃圾的,微生物可以分解任何死去的动物机体组织,使其成为土壤中植物的养料,尸体分解后可以增加土地肥力,成为土壤有机质及植物的营养物,为其他生物吸收利用。实现积极形态的回归自然,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有机体都是永远循环的。大地母亲供养了我们,让死者回归土地,是对大地母亲最好的回报。
土葬于中国历史攸久,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是宗法社会,亲亲观念很重。天葬和火葬在汉民族看来很不人道,所以不取,而“葬”之本意为掩藏,土葬具有入土为安的感情安慰,故《礼记•• 檀公上》云:“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土葬最初并不筑坟,也不立碑。《礼记•• 檀公上》载:“古也,墓而不坟”,周代以后才“始筑坟墓,或种上树,以为墓的标志”。据传,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坟是周武王为商朝名臣比干所修,以彰其忠。而秦晋肴之战时秦穆公批评蹇叔的话说明当时卿大夫也仅仅是植树以记。“墓也者,慕也”,表示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土葬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相对于那些火葬,鸟葬什么的,是了不得的传统。
而火葬不但耗费煤炭和石油,而且把尸体这种含碳化合物变成二氧化碳和含碳可溶胶排入大气,成为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寇英来在《关于殡葬改革的几点思考》的调查中对火葬排放气体有一组约略的统计数据:假设一具尸体重60公斤,衣服鞋帽被褥5公斤,用15公斤柴油焚化后,依据物质不灭原理,生成3公斤骨灰和77公斤气体。火葬不但没有它的推广者们宣称的优越性,反而弊端丛生,弊大于利。于中国人看来,火葬把骨肉全部烧掉,是残忍的,是对人身体的蔑视。每个人使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肉身是‘宝物’,不能一烧了之。其实不单是中国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入土为安”的丧葬传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说人类“来自尘土,归于尘土”。而土葬是的最佳方式,“美国对土葬和火葬没有规定。”美国报纸专栏作家提摩太·海瑟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据我的了解,欧洲国家也没有。由于基督教的传统,大多数西方人也选择土葬。从进化的角度看,无机物进化到有机物是一大进步。人体是有机物质,将其火化,就变成了无机物质,这显然是一大退化。 火葬是将逝去的人当垃圾一样处理,与具有深刻意义的亲人庄严告别完全是背道而驰,是对生者精神的二次伤害和打击。 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人必有一死。死者为大。死人也是人,死人也有基本人权,死人的基本人权也需要尊重。
其实火葬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反自然行为,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火葬开始是用木材焚化尸体,现在用电力和柴油。所谓“新中国”建立后,西方国家预言新政权解决不了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毛泽东1956年4月27日在怀仁堂带头签名提倡火葬,主要目的出于节约土地,也有反封建、显示无神论和宣传唯物主义的因素。虽然怀仁堂签名者仅仅151人,也一直有不同意见,但毛怎么容得别人说个不字?火葬有如“圣旨”一般强加给了中国人民。
反对土葬的理由是土葬占耕地,实际上,土葬从来没有占用耕地和建筑用地之说,都是埋在荒山上,一般一个家族都有一个指定的坟山,纵使在平原土葬占用耕地,但也是暂时的,这是因为,过一段时间坟上也会长草,又为牛羊等食草动物提供食料,往深一步说,坟地其实就是战略储备耕地,是上辈留给下辈的一笔潜在财富。
一般来说,坟在一百年左右便会漫漫消失,土葬占地在性质上并不是对土地的破坏,而具有休耕的意义;一般来说,五辈甚至三辈以上的坟墓由于沙冲水破,牛突马踩,久而久之便夷为平地,骸骨也化成尘土,所以古诗中有“千岁墓平”、“千年古墓化为田”之说。如果坟墓是永远的,地球上早没有了可耕之地。一个简单的道理,中国实行土葬起码超过二千年的历史,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亡灵少说也有几百亿,按理说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坟场,但他们的坟都在那里呢?
我们知道,皇帝的墓叫陵,而士大夫的墓地叫林,如孔子的家族墓地就叫孔林,为什么叫林呢?这是因为人的尸体是有机肥,墓地的林木都长得很茂盛的缘故,有鉴于此,平民百姓的家族墓地叫林岗子,隐涩一点的叫树林子。
我们原来的宗族墓地就非常科学,划定一个固定的区域作墓地,既解决了殡葬问题,又可家族中集体祭祀,联络了感情,增进友谊,于生态方面,坟场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保护区,坟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是平原的林区。树可以养鸟,鸟可以吃虫,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即使是平原的土坟区,也充满着生机,因为这里人的干涉少,养份好,杂草丛生,树木繁盛。而变成一个个小森林。草丛中的兔子,刺猬等,树上的鸟,才是坟场的主人。变成野生动物的乐园。其实坟场就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完全可以起到防风护田的效果,绿化祖国的作用。所以,在山区,多的是荒山林地,土葬恢复在荒山林地上安葬便可(一般山区都有传统固定的墓地),在平原地区,视村子的大小,划定一个三到五亩的区域,重新作为坟场,如果加以经营管理,则可成为公园,使村村都有一个森林保护区,村村都有一个天然氧吧,天然的环境平衡器。在城市, 国家在山坡、荒原和其他不便农耕的土地上兴建公用陵园,实行免费原则,纳入管理。
实行土葬还可以减少开支
在农村,到现在都是采用互助的形式,抬棺材上山纯属义务,也就是吃个饭发包烟的事,因为这是互相帮助,谁家都有老人,在城市既可以采取互助的形式,也可以由原政府殡葬馆承担。
改进传统土葬包括以下内容:
1 土葬墓场在各方面尽量符合自然,棺材不用木材,而是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如硬纸板、刨花板等。
2 不用砖石水泥砌墓,保持土质结构。
3 提倡不筑坟,不立碑,植树以记。
鼓励外出的成功人士,叶落归根,回乡土葬。
城市居民回农村土葬可以联络城乡感情,有利于解决城乡隔阂。提倡城市居民回到农村老家安葬,生前返乡的允许土葬;不但提倡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的居民生前返乡、死后土葬,还应提倡港台人和国外华侨生前返乡、死后土葬。返乡土葬,可以激发城里人的思乡之情,给飘泊在异乡的人一点精神寄托,同时调动他们帮助家乡发展的积极性。中国乡村要富裕,村民不再走出去在本地都能找到好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资本、技术和管理吸引到家乡来。那么什么人愿意带着资本、技术或管理经验到内地农村来呢?从本地出去的成功人士当然是最有可能,无论是基于思乡之情,还是基于了解当地人情世故,都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但是自一九四九年后,中国的制度对于外出的游子是绝情的。无论是考上大学的学生、入伍后提干的军官还是户口转到外地的商人,都只能交出承包地、自留山净身出户。他们回乡给祖宗扫墓,可能发现祖坟已经被扒,尸骨无处可寻。他们自己老了想叶落归根,却再也找不到一寸自己可以使用的土地。对于打算叶落归根的成功人士来说,当初离开就表明他们已经舍弃那点承包地、自留山,他们要回来也是死无葬身之地的。所以于乡村重新设立坟场,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古语曰:“盛世,圣人惠及白骨”乃真言也!生老病死,人之大事。善而为之,钦哉、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