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才是“辱華”的主角? 2017年5月28日 牆外仙 減小字體 / 增大字體 發表評論 閱讀評論 作者: 蔡慎坤 近日,即將從美國馬里蘭大學畢業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作為國際生代表發表畢業感言,提到了對“言論自由”和“新鮮空氣”的理解和認識,沒想到,消息傳回國內,一眾媒體群起而攻之,並提升到“辱華”的政治高度,隨後楊舒平個人及家人信息悉數被人肉,連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都站出來對這個話題侃侃而談。 5月21日是個周日,楊舒平在母親的見證下,代表2017屆畢業生發表演講,主要談及美國的“新鮮空氣”與“言論自由”。楊舒平對比了中美空氣質量,表示自己是為了新鮮的空氣來到馬里蘭大學留學,還講述了在馬里蘭大學讓她感到衝擊的言論自由和公民參與,她強調在美國每個人對真相可以表達不同的觀點,都有權利參與和倡導變革,認為自由就像空氣一樣重要。 楊舒平的感言純屬個人感受和親身經歷,難免帶有一些主觀認知,如果不認同,覺得矯情,可以理解,在網絡上產生爭議、有不同意見,也同樣理解。然而官方媒體站在政治高度發表文章介入輿論引導,並上升到“辱華”層面,鼓動大批網民集體討伐楊舒平,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 無所不知的《環球時報》和無所事事的中國青年網更是一馬當先,中國青年網的文章標題是“如此賣國求榮,連美國人都看不起你”,並稱楊舒平的演講讓台下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感到尷尬和氣憤。這種剝奪個人獨立性,嘲諷個人人格的官式批判,是數十年浩劫中上下常用的伎倆,也是變異的價值觀對人性的扭曲。 隨之,楊舒平的INS、微博、微信號、郵箱號、手機號,以及家庭背景、父母職業等信息均在微信圈中被公開。這種有組織的網絡暴力,對個體的破壞力往往讓任何一個個體都無法承受,被官方媒體戴上“辱華”的帽子意味着什厶?網絡上有過一句時髦的話,沒有祖國你什厶也不是!看看某些港台藝人的遭遇就知道了。 楊舒平的演講本來應該引起國人的反思,她的演講實際上碰觸到了有關意識形態的核心問題:對於官媒乃至部分人來說,誰要是說了不好聽的話,哪怕是善意的提醒和批評,就等於是“辱華”,就要遭到炮轟,特別是楊舒平提刊的言論自由和政治參與,是最忌諱的是害怕的,即便是真話也不能講出來,由官媒組織圍攻,發動一場愚民化教育,這種選擇性批判只會導致全民的弱智化。 在強化意識形態和管控網絡的時代,“辱華”的門坎為什厶越來越低?因為這頂帽子不管拋到誰的頭上,都能吸引眼球甚至攪動輿論風向,從而轉移網民的關注焦點。人們過去所熟知的“辱華”案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在歷次反帝反西方政治運動中,都會以不同方式出現,可謂代代相傳影響深遠。 20多年前,歷史博物館薛理勇先生發表《揭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流傳之謎》一文,稱那一牌示“純系誤傳”,上海外灘公園自1868年建成後,並不存在“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牌示,1903年,周作人說看到“犬與華人不准入”七個字,1923年蔡和森說看到“華人與犬不得入內”八個字,1924年孫中山說看到“狗同中國人不許入”八個字。但是,無論誰說親眼看見過,卻沒有發現一張照片、一份文件等來證明有過這厶一個牌示。 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一樁“辱華”事件,只要上網查看一下,就會發現諸多內容,《韓國前女議員電視上公然辱華蔑稱中國人是乞丐》《香港議員宣誓時辱華:港府臨時禁令申請被法院拒絕再宣誓被阻》《奔馳辱華高管被連夜免職警方稱已和解》《丌聖節熱銷辱華道具》《美聯航歧視華人》《美國影星莎朗斯通稱512地震是“報應”》,央視新聞曾報道,西班牙電視5台跨年晚會有個小品,把場景設置在中餐館內,一個西班牙人穿唐裝梳辮子扮成華人服務員,表演極盡誇張,醜化華人形象…… 真正“辱華”的是誰?是那些站在台上大侃愛國的腐敗份子盜國賊們,他們一方面以種種藉口和理由拒絕公開財產,一方面動輒貪腐斂財數億數十億數百億,並把財產和家眷轉移安置到西方,從已經曝光的案例來看,他們斂財的手段可謂千奇百怪,其掠奪盜竊的財富早己超出世人的想像,甚至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貪腐王朝!而他們卻習慣性地把一頂頂“辱華”的帽子拋給別人,其用心是何等險惡! 鏡像鏈接:谷歌鏡像 | 亞馬遜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