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時代:“一帶一路”殭屍高鐵 邊虧損邊擴張2017年6月8日牆外仙 減小字體 / 增大字體 《外交政策》近日發布了一篇題為 China’s Continent-Spanning Trains Are Running Half-Empty: Beijing’s funding dozens of new rail routes as part of its global ambitions — and losing money on every one. So what’s the long game? 的文章。該文作者指出,中國目前已為“一帶一路”建了40多條連接歐洲的高鐵路線,常常空跑,一直在虧本運營。某班列從義烏到倫敦後,足足花了三個多月才找到能夠填滿回程車廂的物資。更為可笑的是,如今被視為“中歐班列”標杆的“重慶——杜伊斯堡”線,其實在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前就已重建完畢並發揮作用了: 在所有這些高鐵路線中,只有“重慶——杜伊斯堡”線是真正為了市場需要而生的。所有其他路線,是北京為了與波蘭、匈牙利、英國等歐洲國家搞好關係而建造的政治產物。 “重慶——杜伊斯堡”線一直被稱為“一帶”中的標杆,是陸上絲綢之路中橫穿歐亞大陸的部分(“一路”是一連串沒有邏輯、名義上連接起來港口)。然而荒謬的是,“重慶——杜伊斯堡”線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他的旗艦項目“一帶一路”前就建起來的。這條本來就存在的路線,經惠普公司於2011年重建後,用來將該公司生產的筆記本電腦從中國運到歐洲,比走海運節省一半時間。 […] 如今,絕大多數一帶一路的高鐵線路之所以能運行下去,都是因為中國政府的補貼。平均每個20英尺長的集裝箱(譯者註:約6米),如根據各地政府的不同標準,每班列能獲得3500到4000美金的補貼。比如,中國城市武漢和鄭州每年都要為此支付貨運公司約3千萬美金的補貼。正是由於這種財政支援,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公司才能以更經濟實惠的價格租用集裝箱。如果沒有補貼,通過鐵路運輸一個20英尺長的集裝箱,其所需的費用可達約9000美元;經政府補貼後,費用可降到5000美元。雖然每趟班列都在虧損,但中國政府仍計劃在2016年的約1900列總量上增加,並在2020年達到5000列。 作者認為北京當局之所以要建造如此之多的“殭屍”路線,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政府想在世界舞台上展現自己推崇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形象,是其軟實力戰略的一部分。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由於此乃習近平的“寵兒項目”的緣故: […]因而,對相關項目提出反對意見有政治風險,但往“一帶一路”里扔錢卻是一個在國內建立政治信用的捷徑。在近期召開的“一帶一路論壇”期間,中國互聯網上到處都是結合了習近平講話的“一帶一路”宣傳歌曲。這些歌曲不僅強調了中國作為全球化的領袖和救世主的概念,更是將“一帶一路”與習的名字聯繫起來,以表明必要的忠心。與此同時,北京街頭的宣傳海報鋪天蓋地,內容無外乎各地方政府和國企對習近平以及一帶一路的忠實執行。中國省級官員主要的目標就是在調任前儘量把數據做得更好看,因此結合他們這種一貫的短線思維來看,重視高鐵項目的規模而非其可盈利性,就不那麼令人驚訝了。這期間造成的損失,最終也許能夠在化一帶一路為中國對外政策的一曲讚歌的“戰略計劃”中被吸收掉。 文章最後,作者建議中國也許可以建造兩、三個主要路線,連接像重慶、鄭州、義烏、杜伊斯堡、波蘭羅茲等交通樞紐,比造一大堆通向各個缺乏經濟往來的城市的高鐵,要靠譜得多。 鏡像鏈接:谷歌鏡像 | 亞馬遜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