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家的美食丰富,大哥又是爱烹饪的,还加上好客,我们都有口福,在她家呆久了,好像有点太熟了的感觉呢。
琳琳的三哥长得有点像大哥,也很结实,有点胖的脸圆圆的眼睛,总是笑着的,不过比大哥的虎背熊腰要小一个size。 他原先好像也进了一段时间的单位,似乎是父母安排的,后来不喜欢,效益也不好,就出来自己做点小生意。琳琳家附近是个农贸市场,有卖新鲜蔬菜和熟食干果等等食品一应俱全的,三哥就在那里租了一片小店,开了一个手打潮州鱼蛋店。
从那时候起,三哥就搬到店里头去睡,每天早上三点钟起来,将头天买好的鱼——通常是几种鱼混合在一起的,将刮好鱼青(鱼肉不可用刀切片,以免鱼的细骨和近鱼皮处的红肉渗入)用刀剁幼,用盆盛起,加入蛋白、味精、幼盐,另用一碗清水加入幼盐开匀。剁碎,一直剁一直剁,砧板上达达达的声音,能传到很远很远的一条街,所以如果是做生意的话,一定不可以在家里做,太扰人清梦了。剁完了鱼成了鱼碎以后,三哥用了几个大的脸盆装好,将盆中的鱼肉用手猛力搅打,加入盐水,再打至鱼胶放入冷水中能浮起为准,然后开始甩这些鱼糜,要很用力地甩在砧板上,甩出沓!沓!沓!的声音,然后从砧板上挽起来,再用劲甩下去,一直甩到鱼浆都起胶了,用手捏一小块,捏成圆圆的比乒乓球小一点的小鱼蛋,往水泥的地上猛地一扔,如果鱼蛋能弹起来,那功力就到了,这时候天色已经发白,三哥背上满是汗水,肩膀也累得麻了,把小店的门打开了,早市来买的人陆陆续续就到了门口买,有识货的每天早上来,不到中午,几百斤的鱼做成的鱼蛋都卖光了,休息一下,在店里泡了功夫茶和只有一个帮忙的伙计一起喝了,吃点东西,到下午又要去采购做鱼蛋的鱼了。
三哥的鱼蛋好,市场的人都知道,虽然三哥只做了不到一年的功夫,因为太辛苦,又不愿意偷工减料,就不做了,但是街坊们都还记得三哥的鱼蛋。
我在琳琳的家里,冬天的晚餐是很丰富的,一般都有鸡吃,没有的话也会有新鲜的鱼,现在想想可能是三哥顺便买的,或者从三哥的原材料那里拿过来,冬天天气冷,有时候下着雨,湿冷的空气渗入骨子里,我们就围着饭桌坐下,大哥在厨房里把鱼蛋和肉片,菜,等等放在锅里,烧好了,然后点好小炉子,把煤气罐挪出来一点,就着桌子的位置,然后把锅放在桌子中间,这样热气腾腾的鱼蛋汤就上来了——那时候还没有流行方便式的家庭火锅,大哥很聪明,用了这个方法,这样一桌子的人都暖了,三哥做的鱼蛋在奶白色的汤里欢快地跳动着,大哥就用勺子捞了,都先给我们的碗里装上,自己才装好了,然后叫大家吃,还一边说笑话给我们听。我的碗里总是满满的,夹起一只鱼蛋,咬一口,嗯~~!,弹牙!爽口!真功夫!味道不重,新鲜的鱼肉味已经辟去腥,咬在口里,牙齿都觉得不想放它走,我们都说三哥做的鱼蛋真好吃!
但是,做鱼蛋太辛苦了,三哥后来去跟人做生意。其实,三哥曾经在云南当过兵,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但是一直没怎么提起。三哥的生意原本做得好好的,存了一笔钱,后来他看到做长途货运好赚,就去买了两台货柜车头,做起了拖头生意,不巧刚刚投资,就遇上了整顿海南岛买车的市场,所有在海南岛的买车的生意忽然一夜间都变成非法的了,三哥的车,就是在海南岛买的。。。。结果全部被政府没收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部付诸东流,三哥受了很大的打击,失落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三哥开了一间茶坊,利用他本身对茶的知识和在云南的关系,开始从家乡贩卖乌龙茶和从云南贩卖普洱茶,生活才渐渐的有了些起色,三哥也才慢慢地从打击中重新站起来,我上一次回国还去看三哥,在他的茶坊买了些茶叶,三哥邀请我们去他的宿舍吃晚饭,于是我们等到他收档,一起到附近他租的房子,和他店里的潮州女孩子打边炉。也是冬天,三哥在市场上买了些鱼蛋,菜,肉等,我们吃着,火锅一直滚着,隔着渺渺热气我看到三哥的脸,和从前笑意盈盈的脸不一样的了,虽然他也很平静,但是总是少了点什么,又或者多了点什么。。。我忽然想起了从前三哥打的鱼蛋,却不敢提起。但是我相信,潮州人有打不死的精神,三哥,你是行的!
请大家听一首关于潮州人的歌,《我来自潮州》,是香港亚洲电视剧 《 我来自潮州 》(英语: The Pride of Teochew )是香港亚洲电视在1997年秋季播出的一出有香港特色的 乡土剧 。其故事蓝本参照李嘉诚的经历改编,电视剧中主人公由香港演员陈廷威扮演,据闻李嘉诚看后说,拍得很好。请注意只有最后一句“我是潮州郎”是潮州话。歌曲由著名歌星叶振堂演唱。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