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卷 共產革命、農民造反與中國共產黨 第五章 中共在革命的名義下發動內戰打江山 二 中共在蘇軍的陰謀配合下迅速搶占東北第一、中共覬覦於北和中共借受降企圖搶占東北 顯然,不論是從大清朝亡明的歷史教訓而言,還是就日本侵華的現實教訓而論,白山黑水、沃野千里的東三省,都是侵略者和異志者們的必爭之地和必儲之地。一九四五年六月十日,一心要打江山的毛澤東,就曾在中共“七大”上建議將東北籍的同志選入中央委員會,理由就是“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和將來的前途看,如果我們把現在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誠然,東北大地對於一個一心想逐鹿中原、再建專制王朝的毛澤東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由於不抗日的毛澤東錯誤地估計了戰爭形勢,再加上第三國際解散後,處在衛國戰爭中的蘇聯已無心和無力來關注中共,所以,直至一九四五年六月十四日,即離日本投降不足兩個月,毛澤東仍然認為“現在距日寇崩潰只應估計尚有一年半的時間”。一九四五年六月下旬,毛澤東和他的中共仍然在考慮如何向華東和江西發展,對搶占東北尚未做研究。不過,一九四四年以後,中共在冀、熱、遼根據地的軍隊已經進入遼寧西北山區建立了游擊區,為嗣後搶占東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日本宣布投降後,一是蘇美有約,由蘇聯受降東北的日軍;二是中蘇亦有約,由蘇聯支持中華民國政府赴東北接管行政;三是蘇聯在國際條約的限制下,既不宜立即和公開違背國際公約,又不宜立即和公開撕毀“中蘇同盟條約”。所以,一方面蘇共不能公開傳遞信息與中共,另一方面中共也就對戰後搶占東北缺少足夠的政情和軍情信息。特別是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蘇共又曾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並指出中共不能打內戰,否則民族會遭到災難,國家有毀滅的危險。由是,蘇共這種真假莫辨的態度,也就逼使中共和毛澤東要在東北的問題上小心運籌。 毛澤東和中共在搶占東北問題上小心運籌的手段之一,便是毛澤東在以延安總部名義所發出的七個命令中,曾公開地發出了第二、三、六號命令,並均以“為配合蘇軍進入中國境內作戰和準備接受滿州敵偽軍投降”的名義,命令原東北呂正操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原東北軍張學詩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原東北軍萬毅部“由山東、河北向遼寧進發”,現駐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賀龍所部“由綏遠現地向北行動”,聶榮臻所部“由察哈爾、熱河現地向北行動 ”,現駐華北的朝鮮義勇隊司令武亭等“立即統帥所部隨同八路軍和原東北軍各部向東北進軍,並組織東北朝鮮人民解放朝鮮”。由於這些命令只是為了宣傳中共願意與蘇軍配合作戰,積極參加受降,所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毛澤東在發出第六號命令之後,又向內部發出指示說﹕“這個命令為對外宣傳、搶先取得優先地位而發。” 毛澤東和中共在搶占東北問題上小心運籌的手段之二,是在摸不清軍事行動能否得到蘇軍當局支持的前提下,決定立即派出大量中共幹部進入東北,以造成思想、政治和群眾工作先行的局面。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毛澤東在不得不赴重慶談判前夕,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党進行談判的通知”。毛在該通知中稱﹕“東北三省在中蘇條約規定的範圍之內,行政權在國民黨手裡,我黨能否派軍隊前去活動,現在還不敢斷定,但是派幹部去是沒有問題的……派千餘幹部由林楓率領去東北,萬毅所率軍隊仍需進至熱河邊境待命,可去則去,不可去則不去,在熱河發展,造成強大的熱河根據地。”毛澤東顯然已經擬定了“幹部先行,軍隊後行,以建立熱河根據地為軍隊大舉進入東北作準備”的策略。 毛澤東和中共在搶占東北問題上小心運籌的手段之三,則是在派遣林楓率領千餘幹部迅速進入東北之後,中共中央又命令李運昌部以配合蘇軍作戰為名,相機進入東北,然後命令冀、熱、遼軍區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配合蘇軍進攻山海關,更於八月二十六日命令山東軍區派出一個營的部隊,由呂其恩、鄒大鵬率領乘船從煙臺渡海,以試探武裝搶占東北的可能性。毛澤東和他的中共為搶占東北已經機關算盡,文武兼用。此時,就看蘇軍對中共的態度了,就看蘇俄是否依然會為了亞洲的共產革命,和自己在遠東的勢力,而敢於兩面三刀,甚至陰謀置國際公約和“中蘇同盟條約”於不顧了。 第二、中共軍隊在蘇軍陰謀配合下迅速搶占東北 一、蘇軍對中共搶占東北的暗中支持和積極支持 其一、中共軍隊呂其恩和鄒大鵬部於八月二十九日在遼東半島的莊河上岸,占領莊河縣城,並向大連進發,於大連附近與蘇軍相遇。一位蘇軍少將表示﹕“蘇軍在東北只占領城市,至於其它地區八路軍只要不打出公開旗號,可以自由活動。”07 其二、中共冀東李運昌、曾克林部在配合蘇軍消滅了拒不向蘇軍和中共投降,而只願意向國民政府投降的山海關日、偽軍守敵後,在蘇軍默許下,已於九月三日乘火車出關東進,於九月四日進入錦州。六日進入瀋陽後,即與蘇軍取得了聯繫。蘇軍遠東司令部為正式與中共“通氣”,於九月十四日派出烏茲別克上校在中共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曾克林陪同下飛赴延安。 其三、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四日晚至十五日上午,烏茲別克上校在與以劉少奇為主角的中共中央的會談中,一方面轉達了蘇軍元帥馬林諾夫斯基所提出的,為不影響蘇聯外交聲譽而要求中共軍隊退出東北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同意中共不用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名義進入東北,並同意將山海關至錦州一線交給中共和八路軍,同時希望中共中央馬上派同志赴東北,以便協調蘇軍與中共出關部隊的行動。並在會談之後,立即讓中共派赴關外的軍政首腦與他同機飛往東北。顯然,一名蘇軍上校是絕無權力作出這種涉及重大國際問題的決定的,即便是作為方面軍司令員的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本人,也沒有這種權力。因為有關中國的任何問題,包括後來蘇聯援華專家的薪水,斯大林都必須親自過問。因此,這不過是共產沙皇斯大林所慣用的兩面三刀手段罷了。08 其四、一九四五年十月上旬,當中華民國政府按照中蘇雙方的協議,決定派出政府官員進駐東北時,十月四日,中共東北當局曾密電中共中央稱,蘇軍向他們表示“已下最後決心,此間家務全部交我”,09 即把蘇軍在東北繳獲的所有日軍裝備全部交給中共。至十一月下旬,中共出關軍隊已經從蘇軍占領的原日軍倉庫中,取出了十萬枝槍和三百門炮。雖然蘇軍在表面上對中共軍隊並不熱情,卻默許中共在夜間去原日軍倉庫“開倉取械”。一九四六年春蘇軍撤退時,又為中共留下了相當數量的日軍裝備。 二、蘇軍對中華民國政府的背信棄義 其一、由於中華民國政府軍的主力部隊遠在西南,加上中共曾借爭奪受降權奪取中原,並破壞了津浦和平漢兩條鐵路大動脈的交通,所以,政府軍對東北日軍的受降乃阻力重重。遲至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三日,當中華民國政府代表要求蘇軍允許中華民國政府軍在大連登陸時,駐東北蘇軍雖已讓進了十數萬中共軍隊,卻 “根據中蘇條約”,竟以“大連是商港,是運輸貨物而不是運輸軍隊的港口”為藉口,明確加以拒絕,更不同意中國政府軍乘美艦上岸。中國政府軍進駐東北由是而受阻。 其二、當中華民國政府遲到的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在長春掛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的牌子時,同樣,已經讓進了十數萬中共軍隊的蘇軍遠東司令部卻蠻橫地抗議稱﹕“我們只同意你們的行政人員來接管,不允許軍事人員出面。”10 其三、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八日,當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飛長春與蘇軍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談判國民政府進入東北接收事宜時,馬林諾夫斯基雖然“熱情允諾 ”中國政府軍於營口登陸,但是,等到返回上海的杜聿明復於十一月七日率領一個軍乘美艦駛向營口港外時,非但發現蘇軍不知去向,而且發現營口海灘上滿是正在修築防禦登陸作戰工事的中共軍隊。原來蘇軍早已通知中共“接防”。杜聿明只好率軍轉赴美軍占領的秦皇島登陸。這是美軍在東北占領的唯一港口。自此,中華民國政府軍進入東北接收已經沒有希望,政府軍派駐東北的第十三和第五十二軍只好從門外打起,節節打退中共軍隊的阻擊,先攻占山海關,後攻占錦州,至十一月下旬,才“攻入”東北接收。由於蘇軍支持中共陰謀搶占東北和武力搶占東北,中國的內戰實際上已經在東北公開爆發。 其四、在中華民國政府知道蘇軍已經將中共軍隊讓進東北,依照《中蘇同盟條約》對蘇方提出指責時,蘇軍卻解釋說﹕“東北各地的抗日武裝和抗日政權,都是東北人民自己建立起來的,是自治的軍隊和團體,與蘇軍無關,蘇軍並不想干涉中國內政。”11 當中華民國政府接受東北的官員在蘇軍不准帶軍隊的條件下赴東北接收時,蘇軍雖然在表面上要求中共軍隊不得對他們進行傷害,但是,一旦接收事宜完畢,蘇軍便立即撤走,而把當地國民政府的文職官員留在中共軍隊的包圍之中。特別是在東北的一些中小城市,蘇軍的做法遂使得中華民國政府赴東北接收的地方官員不能存身。而當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人員對蘇軍的這種做法表示抗議時,蘇軍便將《中蘇同盟條約》在換文時曾寫有的,“所有中國軍民,都歸中國方面管轄”的條款拿出來進行辯解。因為,不合法搶進東北的中共和中共軍隊,也是中國人和中國軍隊。中華民國政府自然沒有想到,這竟成為蘇軍陰謀支持中共槍占東北的條約“根據”。 其五、當蘇軍陰謀違背國際條約,暗中支持和積極支持中共軍隊搶占東北成功的消息已被確證,美國乃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立場,開始幫助中華民國政府軍空降東北進行接收。蘇聯因在表面上怯於國際輿論和美國的壓力,而公開要求中共軍隊退出大城市,但在實際上只要求中共軍隊退至離開瀋陽、長春、哈爾濱沿線二十公里之外。此舉遂促成中共制定“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策略,為中共在東北執行農村包圍城市的農民戰爭大開了方便之門。 顯然,斯大林的愛憎是分明的,斯大林的共產擴張計劃並沒有因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結束而消失,他一心要顛覆和赤化周邊國家的陰謀更沒有停止。只不過礙於墨跡未乾的國際條約和比它強大的美國,才顯得有些羞羞答答罷了。所以,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發表的有關中國問題的公報雖然重申 “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要求內戰必須停止”,並要求“建立一個團結民主的新中國”,但在蘇俄,無非又是放了一顆煙幕彈而已。 三、中共企圖搶占東北的陰謀終於在蘇俄的支持下達成 其一、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一日,當中共中央接到呂其恩的報告時,劉少奇主持下的中共中央就立即作出了第一個派兵進入東北的決定。該決定要求中共山東軍區立即派出四個師十二個團二萬五千到三萬兵力,分散經海道進入東北,並派蕭華統一指揮。中共搶占東北遂正式拉開序幕。 其二、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五日,當劉少奇在與蘇軍上校會談後,因突然明白蘇軍只是要求他們“不要以中共和八路軍的名義搶進東北”時,當天,劉少奇連向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都沒有請示,就立即抓住這個“千秋一時”的歷史機遇,決定派遣彭真、陳雲、葉季壯、伍修權、段子俊與莫春和立即乘坐蘇聯上校的飛機飛赴東北,並由彭真擔任東北局書記。同時,為便與蘇軍打交道,還特別授予彭真中將軍銜,伍修權少將軍銜,段子俊及莫春和為上校軍銜。當晚毛澤東同意的電報拍來時,彭真等已經上路。 其三、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九日,中共中央遂將“要以二十萬大軍藉受降而爭奪中原”的計劃,立刻轉變成為“向北發展和向南防禦以全力搶占東北” 的計劃,並決定將長江以南的部隊撤往江北,將江北的部隊撤向山東,將山東、蘇北的部隊主力和晉、察、冀部隊一部立即派進東北。這才是毛澤東願意在“雙十協定”里寫上“中共同意撤出南方八個解放區”的“底牌”。中共十幾萬主力部隊與兩萬多幹部,遂立即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穿便衣,走小路,水陸兼途,馬步兼程地開始了強占東北的急行軍。至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底,中共軍隊已有十一萬多人搶進了東北。先後搶進東北的中共中央委員,包括候補委員就有二十餘人。林彪遂被任命為東北地區的軍事指揮員。 其四、一九四六年六月,已經搶進東北的中共軍隊又改名為“東北民主聯軍”,總兵力已達二十七萬多人。他們在蘇聯的支持下,不但接受了大量的現代軍事裝備,而且收編了數十萬原漢奸軍隊,還留下了八千侵華日軍,以補充他們這支旨在中國打天下的隊伍。12 這對於提高中共農民造反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和增強中共農民造反大軍的現代化作戰能力,均起到了巨大作用。 內戰早已開場,大戰更無可避免。在對日抗戰中養精蓄銳八年的中共賣國軍隊,終於懷着他們早已鐵定的打天下決心,在蘇俄的陰謀支持下,搶奪了祖國的東北“寶地”。一場由斯大林改寫的“由蘇軍引兵出關”而奪取中華民國江山的新編歷史劇,就要在萬里狼煙中上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