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故居在西礁的白头街(White Head Street)907号。获得过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豪海明威与西礁的渊源是西礁人的骄傲和津津乐道的话题。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小镇橡树园 (Oak Park,Illinois),在一个乡村医生和音乐教师的家庭长大。童年时,他父亲就教他打猎和钓鱼,这两项户外运动成为他的终身爱好,并在他的作品中 随处可见相关的描述。在1918年,海明威19岁时作为红十字会的救护车司机支援第一次世界大战去了意大利。负伤以后他虽然回过美国,当过多年的报社记 者,但结婚后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妻子哈德莉(Hadley)呆在欧洲,主要住在巴黎。在那里,他奠定了自己职业写作的基础,写了不少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太 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和《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是他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
为 了摆脱第一次婚姻的破裂而留在心中的阴霾(虽然婚姻的破裂主要是因海明威的外遇而起),1928年,海明威在一位作家朋友的推荐下,偕同第二任妻子帕琳 (Pauline)经古巴来到西礁,很快喜欢上了这个美丽静谧的地方,打算长期居住在此。1931年,帕琳富有的叔叔买下了这所建于1851年,占地约一 英亩半的具有典型西班牙殖民地建筑风格的庭院,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他们。
这个庭院里共有两栋二层楼房:前面的柠檬黄色的是主楼,后面略小一点的实际上是栋杂物房。从此,他们便定居在西礁这个可爱的小镇。有不少艺术家、作家住在 西礁,其中一些本来就是海明威在巴黎时的朋友。海明威不仅与他们来往频繁,还结交了一大帮乐衷于钓鱼、海事救援等颇有冒险精神的新朋友,他们中许多人后来 都成为他书中人物的原型。这些朋友们结成著名的“西礁帮”(Key West Mob),每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以示大家的关系密切,于是“老爸(Papa)”就成了西礁人对海明威的亲切称呼。
海明威在西礁度过了他 文学创作生涯中的最重要时期,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构思、写作或修改完成的,如:《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又译《战地春梦》)、《午后之死》(Death in the Afternoon)、《胜利者一无所获》(Winner Takes Nothing)、《非洲的青山》(The Green Hills of Africa)、《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还有剧本《第五纵队》(The Fifth Column)等等。其中《拥有和没有》(To Have and Have Not,又译《犹有似无》)一书是以美国的经济萧条时期为背景,以西礁为地点的故事,也是海明威唯一一部以美国为故事发生地点的小说,也在这里构思和开 头。
海明威的小说多是描写异国情调的战争、旅行、打猎、捕鱼等冒险经历,主要人物几乎都是青少年们非常崇拜和仰慕的斗牛士、拳击手、战地 记者、非洲猎人、和渔夫等形象,充满健康活力、勇敢热情、富于挑战和自由浪漫、随意漂泊的人生,以及高贵而追求完美的心灵。再加上海明威的写作截然不同于 他以前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习惯卖弄词语,喜用繁琐修辞的风格,他的语言简洁,用词朴实无华,描述直截了当。对话和白描是他的小说采用的主要叙述方式,不过他 对环境、风景,还有天气的详尽描写却如同摄影作品一样让人身入其境。因此他的书得到青年一代的特别喜爱是不奇怪的。他的写作风格、对话技巧、对话方式和习 惯用语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至深。他也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世界最好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在西礁不仅创作丰收,还添了两个儿子,加上前妻哈德莉生的儿子,他已经是三个儿子的父亲。
1939 年,海明威的第二次婚姻再亮红灯。第二年他终于和帕琳离了婚。海明威离开了西礁,与著名记者玛莎(Martha)结了婚,在隔着90海里的对岸古巴哈瓦那 买了一处农庄“了望田庄”(Finca Vigia)安了家。“了望田庄”是海明威自己所拥有的第一份不动产。在那里,他写作了最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以此篇一举夺得美国最高文学奖普 利策文学奖(1953年)和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这篇小说的故事已经众所周知,它所表现的意义也就是海明威一生所追求的: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 打败。
帕琳和两个孩子仍然留在西礁。两个儿子长大后都离开了西礁,1951年帕琳离开人世,房子连家具一块出租给别人居住。但是,海明威与玛莎的婚姻也没持续多久,就又离婚了,后来是第四个妻子玛丽(Mary)一直陪伴着他。
四次婚姻和许多次的外遇、爱情经历给海明威的写作增添了许多素材,却没有带给他生活的幸福和安稳。每一次离婚后,他都会感到内疚,但很快又会出现另一次婚外 情,从而造成又一次婚姻破裂。如此一再循环,他就愈益借酒浇愁,以图醉中忘却一切。酗酒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健康,也妨碍了他的思维能力。到后来,医生判断他 得了老年痴呆症,他几乎不能思考和创作了。终于,以“硬汉形象”知名,以表现美国“硬汉精神”著称的海明威选择了他父亲的道路,以一颗猎枪子弹结束了自己 的生命。对于海明威的自杀,有赞叹他保持“硬汉精神”到底的,也有摇头惋惜的,更有批评他胆怯逃避的,总之评说纷纭,各有各的理。但是海明威究竟是怎么想 的,谁也不知道。也许“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应该是最好的注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