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回母校武汉大学的毕业三十年聚会,内容丰富,惊喜连连,三言两语是叙述不完的。聚会前后四天,第一天聚集;第二天校园游和开会;第三天武汉怀旧游;第四天疏散(用了日程表上的一个词,感觉这个词用得很有趣味),再次各奔东西。武汉怀旧游的内容虽然不少但按照地点分条理清晰,既是聚会,又是游记,比较休闲,有些朋友比较迫切地要求知道,所以先整理出来以飨朋友。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情况容后再表,给我自己一点沉淀的时间,也算卖一下关子吧。 武汉怀旧游之一黄鹤楼 黄鹤楼矗立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长江边。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并列江南三大名楼,被评为中国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紧靠长江边。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由于兵、火、雷频繁,历代屡修屡毁,最后清代的同治楼只存在了十几年就又遭火焚毁,只留下遗址。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在桥下保留了一小块基石显示那是清代同治楼的遗址。 现在的黄鹤楼建于1985年,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总高度51.4 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 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这些历史性的沿革和数字都来自黄鹤楼的介绍) 有着美丽传说的黄鹤楼一直是我的向往,可惜当年在学校时,黄鹤楼还未重建。我们的毕业三十年聚会的武汉筹备组同学为满足大家的要求,特意安排了一天武汉怀旧游,游览黄鹤楼自然是一必不可少的节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出差到武汉,第一次登上了新盖的黄鹤楼,在黄鹤楼前还留下了还算年轻的身影,呵呵。2002年从美国第一次回国,二登黄鹤楼,回美后写下《武汉缘》一文。这次是与同学们一起三登黄鹤楼,更是别有一番感慨。随手拍下一些照片,与大家分享美景。 现在的黄鹤楼已不仅仅是个楼而已,被扩建为黄鹤楼公园,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千禧吉祥钟等建筑,再远点还有白云阁,可以说几乎占据了蜿蜒迤逦的蛇山。 黄鹤楼山门: 鹤壁,上雕刻有九十九只仙鹤。 黄鹤楼被中国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吟诗颂赞,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吟诗作赋,其中崔颢的《黄鹤楼》诗更使黄鹤楼名扬天下。 刻在诗壁上的崔颢《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其实算不上大诗人,但他这首《黄鹤楼》确实写得无可比拟。有了崔颢的诗歌,就连诗仙李白也“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甘拜下风搁笔了。对着崔颢《黄鹤楼》诗壁,是纪念李白的搁笔亭。 搁笔亭内: 不过,心高才高的李白哪能真正放弃,以后又试着写了好几首,终于写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才算了了这桩心愿。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到了现代,毛泽东的诗词在政治人物里也算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他与武汉也极有渊源,称之为“白云黄鹤的故乡”,写下多首诗词。一旁,还建有毛词亭。 亭内碑上刻写着他于1927年2月,在武昌写下的《菩萨蛮·登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这三首诗,从不同角度道尽了黄鹤楼的独特气势,站在楼上俯瞰万里长江波涛滚滚,气象万千,心潮澎湃,百思千绪,尽在其中了! 黄鹤楼正面中景 正面近景 背面 黄鹤楼旁千禧吉祥钟——上面的三节铜顶为清代黄鹤楼遗留的。游览那天老听见钟声响,估计游人可上去自由敲钟(也许要花钱)。 千禧坛全景和白云阁: 黄鹤楼上看长江大桥 再登一层楼: 看长江 清代黄鹤楼图 比较一下可以看到,现在的黄鹤楼离长江比较远,不像清代的黄鹤楼那样俯瞰波涛滚滚的长江,楼固然雄伟,但观景的气势略逊。 传说是诗仙手笔,有“太白”落款: 黄鹤楼观长江风景气象万千,太壮观了,于是,“壮”字多加了一点,以表慨叹。 据我的一些喜爱书法的朋友研究评点:这两字笔力雄健,真正壮观, 书者胸怀淡定、八方不动悠然斯理提腕, 豪放不羁的诗仙即便冷酒灌顶也难于平静如斯。 大赏此二字岂能旁贬,惟余添壮字旁的一点极像诗仙所为。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