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买菜时,看到这样一幕:妈妈正在水果摊前挑苹果,一个八九岁的华裔女孩手里拿着一个绿苹果跑来,说:“妈妈,我想要个绿苹果!”母亲弯下腰,很和气地说:“宝贝,绿苹果不好吃,很酸很酸,会把我宝贝的牙都酸倒了!看妈妈买的富士红苹果,这才是最好吃的苹果,又甜又脆!”小女孩小声说:“我只要一个。”妈妈坚决地说:“一个也不行,买回去,你咬一口就会扔了。”看着女儿撅起的小嘴,妈妈笑了,拍拍她的小脸颊说:“乖孩子,听话,啊,妈妈早就试过了所有的苹果,就是富士最好吃,相信妈妈的话!把绿苹果放回原来的地方去好吗?”小女孩不情不愿地还是把绿苹果放回到绿苹果柜盒上了。 何曾相似的一个场景啊。与这位母亲一样,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来美国后,我也试过多种苹果,什么red delicious, gold delicious,gala等等。试来试去还是觉得富士苹果好吃。女儿也要求过买别的种类的苹果,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吃两三口就扔了。所以我决定今后只买富士苹果。此刻,我很理解这位妈妈的想法和做法。 但是,那小女孩举着绿苹果问妈妈时的亮晶晶的充满渴望的眼睛,还有那被回绝后不愉快的失去了光彩的小脸蛋却久久地在我的眼前交替闪现。我女儿在吃过一阵子富士苹果后,也曾经要求过要买别的颜色苹果,不为好吃,只为好奇。几乎和这位小女孩的妈妈一样,我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了。我们——妈妈们——这样做确实不无道理,但是全对吗? 孩子对世界总是好奇的,总有探索之心。这种探索之心不光出现在学习上,也出现在生活里。本来,随时随地从生活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机会从游泳中学会游泳等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之所以出现这种在“父母是为你好”的大前提下,家长一切代孩子思考,一切代孩子做主的情况,可能是我们当父母的无意中陷入了一个盲区。也许我们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比孩子经验多,只要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孩子,他们就会走捷径学会,不用再亲自去尝试。也许我们觉得自己高明,不管孩子爱好不爱好,一定要去学弹琴、画画,上数学班……,因为可以增加升学优势;上大学学什么专业好找工作,更有前途,孩子听我们的准没错。也许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爱护孩子,保护孩子,自己过去受过一些苦,就不想让孩子受任何委屈,哪怕是吃一个酸苹果。其实,人与人性格不同,爱好各异。仅就口味来说也有差别的,即使是夫妻、同胞兄弟姐妹,在一个饭锅里吃了多年,谁最爱吃什么也会不尽相同。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当然,我们有责任把自己的人生体验,积累的知识告诉孩子,也许会使他们得到某些启迪,少走弯路。可绝不能包办代替一切,为他们做一切的决定。有时候,孩子走走弯路,犯点小错也是免不了的,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 因为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重新反思自己过去教育孩子的思路和方式方法。现在想来,我常常高度重视女儿在学习上的探索心,却忽略了女儿对生活中遇见的事物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及时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反而在有意无意间阻碍了孩子的求知欲望,甚至剥夺了她的实践机会。要是能有机会再当一次母亲——我感觉,我的反思来得有点晚,毕竟年岁不饶人,上帝不会再给我一个当母亲的机会了。我希望在我当祖母的时候能做得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