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衢云,早期辛亥革命的领袖。仅在几年以前,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中国现代革命的开拓者。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如同历代新政权一样,国民政府开始论功行赏, 并为革命献身的先贤树碑立传。著名的有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等。孙中山先生的手书“浩气长存”高挂在后者的大门上。国民政府高唱“忠孝礼义廉耻”,在各地建立了不少纪念碑,退至台湾后还不忘在各地建立“忠烈祠”,并以传统中华文化继承者自居。 中山先生说,他的革命思想来自于香港,但说得不具体。 一些独立的现代史学家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不是来源于有人声称的香港大学,而是来自于比他大五岁的, 最早鼓吹革命的杨衢云,更有人称杨为“国父之父“。文献表明,早年孙中山的改良主义色彩,还是非常明显的。民国和以后的御用史学家们常常拔高檀香山的兴中会,甚少提到更早成立于中国土地上的“辅仁文社”和其领袖杨衢云。事实上,除了换了名字,香港兴中会基本是原辅仁文社的全班人马。这一史实,被长期忽视或篡改。
辅仁文社成员合影,1892年。 左四为社长杨衢云,左三为謝纘泰。
现代革命的发源地, 辅仁文社旧址 杨衢云作为改组后的首任兴中会会长,在香港成立了总部。在杨的指挥下,兴中会在南洋和其它各处成立了分会,变成了真正的国际性组织。更有人指出,檀香山的兴中会根本是杨衢云派孙中山去组建的。杨衢云有”洪门“的背景,手下人多马壮,有能力于1895年发动了第一次“广州起义“和随后的多次起义。这就不奇怪,早年献身的烈士多和”洪门“有关。“惠州起义”失败后,杨终于为革命理想献出了生命。遗憾的是杨衢云却被他的战友们选择性的遗弃了,并且一弃就是100年。 孙中山毕业于香港大学前身的医学院,老师多为英人。 “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与杨衢云等流亡海外。1896年,他在英国被中国公使派人绑架,幸得恩师帮助,终被释放。英国蒙难后,国际與论哗然,但孙中山从此名扬天下。四年后,曾为兴中会秘书的孙中山接任兴中会会长。杨,孙等人都被清廷追杀。面对威胁,杨衢云并不畏惧, 但最终仍被清廷杀害。
"广州起义"失败后,兴中会成员于日本合照。这张珍贵的照片,曾被掩埋数年,请见下文内的《陳潔如回憶錄》
电影《十月围城》,揭开了辅仁文社和早期辛亥革命领袖杨衢云的神秘面纱 国共内战和其以后的几十年,孙中山的地位稳如泰山。就算在文革时期, 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那样的地方,也得到了精心的保护,损失甚微。但杨衢云的墓没有碑名,静静地躺在荒野之中,两岸对它都没兴趣,更不要期待以前的港英当局了。杨家的几代后人,为杨衢云的正名已奋斗了一个世纪。据报章记载,从民国成立起,他们就开始申诉,当然总是四处碰壁, 不得要领。显然大总统不记得了杨衢云,但大总统的信徒们做的更绝,最后连党史国史都难见杨的踪影,要么是轻描淡些,要么是添加贬意,突出主角。直到互联网时代,香港已回归了十多年,杨家的后人才有了新的转机。。。。。。 辛亥革命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当年谁是国父,谁主沉浮,对现代人来说已不重要,何况它是个死无对证的永久悬案。但杨衢云烈士被冷藏的百年历史真相,却正在引起更多人的探求和反思。 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推翻了封建的帝制。事实上,民众并未走出威权的阴影。杨衢云事件恰恰说明“造神运动”在辛亥革命以后给国人带来的危害。或许有人认为“造神运动”在刚刚脱离皇权的神州,有其存在的市场,尤其是在全民抗战,团结对外时期。但不要忘了辛亥革命的口号是建立平等,博爱,以民为主的共和国体。“造神运动”不是开始于抗战胜利,其实它在辛亥革命期间,就已经在萌芽状态了。 杨衢云被暗杀处
辛亥革命要推翻的皇帝,虽抱着“朕为天下”的心态,但也有谦卑的时候。他们多自称为“天子”,注意那个“子”字。当风不调雨不顺时,他们也会来到天坛,下跪祈求。可是后来造的大小诸神,早已站在“青天白日满地红“之上,比”天子“们高得多。他们需要造个神,完美无缺,为自己当神铺路。遮遮掩掩总是有的,过去帝制的排场都被剔除了,但还舍不得丢弃一个长长的尾巴,硬是把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就是”万岁, 万岁, 万万岁“。抗战胜利,重启和平谈判,来宾和主人们都高呼“委员长万岁'。几年以后,久违的"万岁"声再次敲开了紫禁城的大门。从此,神州大地展开了造神竞赛,并最终成为近代“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笑柄。伴随着列强的欺辱,“造神运动”祸国殃民长达数十年,带来的的悲剧数不胜数, 至今仍未完全清算。歪曲或掩盖历史的造假行为,毒化了国民的心灵,扭曲了人的基本价值观,它必然走向和贪污腐败同流合污的道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溃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去台后,他们造神纂史的诡计,终于越来越不得人心,客观上助长了分离势力的扩张,且已完全背离了孙中山的理想和主义。辛亥百年之日,杨衢云事件所引伸出来的效应,值得国人深刻的反醒。 “造神运动”顶峰时期:文革的红海洋
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在当年革命的策源地,民众走上街头,发出了要求重视辛亥革命历史的呐喊。在连续几年强大的與论压力之下,左顾右盼的有关当局终于拿到了尚方宝剑。2011年9月,后知后觉的香港官方正式为杨衢云树碑立传,似乎为迟到了一个世纪的纪念仪式拉开了序幕 (请见下图)。 【明報專訊】楊衢雲無字墓碑獲正名(2011年9月) 香港辛亥革命烈士、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的墓碑,一直佇立在跑馬地香港墓場的一角,當年為避開清廷耳目,楊氏後人一直沒有在碑上立名,只靠「6348」四個數字作辨認。辛亥革命已100年,古物古蹟辦事處正式為楊衢雲墓立下標記﹕設立說明牌,讓後人紀念他的事迹。
新說明牌記錄了楊衢雲的生卒年份、生平、和革命事迹,有中英對照,豎立在楊衢雲的無名墓碑旁邊。為配合墓場環境,說明牌特以花崗岩刻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設立說明牌是為方便市民前往憑弔時,能更易辨識楊衢雲墓的所在地。
中国现代革命的先驱者-楊衢雲蒙难110年后,香港政府正式确认他的墓地为法定的”革命烈士“”古物古迹“,并加以保护。民众正试目以待,有关当局如何跟进这个跚跚来迟的拨乱反正。 延伸阅读: 1)维-基百科(2011年9月) 的记载 楊衢雲,福建人。生于廣東,年幼即隨其父到香港,在聖保羅書院接受教育。1890年(一說為1892年)與謝纘泰等十餘人組織輔仁文社,由楊任社長,於上環百子里成立會社,以「開通民智」、「盡心愛國」為宗旨。文社購買新學書報,討論中國的發展及改革路向,主張推翻滿清,建立合眾政府。楊衢雲同時亦加入志在反清之洪門。1895年1月孫中山到香港,經孫之好友,輔仁文社成員尢列撮合;將孫於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設立之興中會與輔仁文社合併。合併後的組織名為興中會,楊衢雲被選為會長(當時亦稱總辦或百理璽天德,即President),孫中山為秘書,在香港中環成立一商號「乾亨行」作掩飾。1895年10月,興中會决定第一次廣州起義,由楊衢雲在香港任總指揮。由於事機不密,為清政府所獲悉。陸皓東等七十多人被捕,楊及孫同被通緝。香港政府受清政府壓力,迫令二人離境,於五年內不准入境。楊衢雲經新加坡,前往南非約翰尼斯堡,之後再轉往日本,並輾轉在各地發展興中會。1900年1月,楊辭去興中會會長一職,改由孫中山任。同年從日本到香港,發動惠州起義。失敗後楊衢雲於年底返回香港,於上環結志街五十二號設私塾輔仁文社教授英文以養妻兒。1901年1月10日楊衢雲於中環結志街52號2樓寓所(其私塾)內被清廷派出之刺客陳林開槍刺殺並於翌日(1901年1月11日)失救逝世,謝纘泰為楊衢雲安排下葬於跑馬地香港墳場,並為楊衢雲設計墓碑,碑上沒留名字,只刻有編號6348,並以天圓地方概念設計,刻有青天白日圖案,追封楊衢雲的功蹟,並象徵著楊衢雲革命的精神。無名碑於1901年12月23日建成。 维-基百科原注:國民黨史內的說法是楊「藉端要挾,要(孫中山)先生以伯理璽天德相讓……先生力表謙讓,以此席讓衢雲。」但近年不少歷史學家質疑這說法真實性。以當時興中會及輔仁文社之組織及力量,以及後來廣州革命的發動的史實,楊為興中會首任會長應是相當順理成章。 2)劉雲龍:被遺忘的辛亥革命香港烈士楊衢雲 (亞洲 週刊二十五卷二十一期): 多少年來國民黨的官方論述,甚至大陸一些學者所著的近代史書,都以一八九四年由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為中國最早的革命團體。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國民黨便將秋瑾、陸皓東等人作為革命烈士的典型,不但常出現在史書中,也是歷史教科書常見教材,一九四一年國民黨黨史黨料編纂委員會出版的革命先烈傳記,便有秋瑾、陸皓東、史堅如等人,而沒有楊衢雲等早期的革命領袖。馬英九最近接見革命烈士後人,也以秋瑾、陸皓東遺族為主,楊衢雲家族後人便從來沒有如此禮遇。 不過,已故歷史學者唐德剛在他的著作《晚清七十年》卻指出:「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原因是楊衢雲、謝贊泰與志同道合者於一八九零年在香港創立的輔仁文社,曾是早期革命的主要力量。孫中山一八九五年自檀香山返港,經好友尢列等介紹,與楊衢雲和文社成員一拍即合,在中環士丹頓街十三號「乾亨行」共組興中會總部,並推選楊衢雲為總辦或伯理璽天德(President,會長音譯)。唐德剛說:「事實上(香港興中會)除掉名字外,一切皆是『輔仁文社』的延續;會員們也大致都是楊衢雲的班底。因為楊的團體己成立四年有余;而孫的團體還未滿二月。楊是香港的地頭蛇;孫則是新從夏威夷回來的。雙方強弱之勢是可以想象的。”(标记为原文漏掉的部分)。 興中會一八九五年在廣州的首次起義,以及一九零零年在廣東惠州的第二次起義,均由楊、孫合作策動,兩次革命慘敗收場,陸皓東、史堅如等先後被清廷捕殺。第二次革命更為楊衢雲埋下被刺殺的伏線,當時史堅如炸巡撫署失敗,兩廣總督德壽從史的供詞得知是楊衢雲指使,恨之入骨。一九零一年一月十日傍晚,楊在港島結志街五十二號寓所二樓前室,被德壽僱來的兇徒開槍射殺,時年四十歲。惠州起義,世人皆知史堅如,卻鮮少知道有楊衢雲犧牲的事。 楊衢雲差點湮沒於「主流」歷史中,與興中會/國民黨內的「孫派」人馬對他有意無意的貶抑不無關係。楊衢雲的堂弟楊拔凡在一九五五年寫成《楊衢雲家傳》,但認為時機不宜,到逝世還沒有出版,直至十年前楊衢雲百年祭前夕,楊拔凡兒子楊興安才將其父的手稿整理出版(最近修訂再版),楊衢雲與清末革命的關係才有較清晰輪廓。家傳中不少內容是楊衢雲長女楊逑荚勀慷玫氖拢允妨蟽r值很高。 3)默泉的文章摘记: 如果不是电影《十月圍城》,相信沒幾個華人知道楊衢雲(張學友飾)這個人。已逝世的中国近代史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如此評價這位革命烈士:「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晚清七十年》台版第五冊,180頁)事實上,假若他和孫文於1895年重陽發起的首場革命成功的話,楊氏作為興中會會長,便順理成章成為新政府的「伯理璽天德」(总统,president)。奇怪的是,如此響噹噹的革命人物,為何被湮沒於歷史洪流之中呢? 如果背景資料有誤,改正過來就是了;但若是為了維護某個歷史人物的崇高形象,而刻意貶低其他人物至「配角」地位,那就不是可以輕易扳過來的、有政治意圖的歷史論述了。楊衢雲比孫文更早擁抱共和,卻一直「妾身未明」,難免教人聯想是這種政治「操作」下的犧牲品。蔣介石前妻陳潔如在回憶錄提到一件軼事:蔣介石為取得一張楊衢雲坐於中央、孫中山站於後排的團體照,願意付出100萬元,原因是「如果給人看見我們堂堂中華民國國父竟居於隨從的地位,那才真叫人難堪」。(《陳潔如回憶錄》,第31章,照片見上圖:兴中会成员于日本合照) 4)网上的经典官方版第一次廣州起義记载: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反清武裝起義。1895年2月興中會香港總部成立後,即著手籌劃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議定孫中山前往廣州專任軍事準備,楊衢雲駐香港負責籌款、募兵及咻敇屝�。孫偕鄭士良、陸皓東、鄧蔭南等到廣州後,利用各種社會關係,從秘密和公開渠道進行起義籌備工作。首先成立興中會廣州分會。機關設在雙門底王氏書舍,發展會員,迅得數百人入會。發起成立公開團體農學會,以研討農桑新法為號召,借以掩護興中會活動,得到廣州一些著名官紳的支援。3月孫到香港同楊衢雲、謝纘泰、黃詠商等商定起義方略,計劃以奇兵襲取廣州。孫返穗聯絡各路力量,具體籌備。由程奎光負責聯絡水師官兵,鄭士良聯絡廣州、花縣、英德、清遠等地會黨,李杞、侯艾泉聯絡香山、順德等縣綠林策應,廣州一帶的游勇、防營,潮、惠等地會黨也得到聯絡。孫在廣州東門外鹹蝦欄張公館、雙門底聖教書樓後禮堂設立機關,貯藏文件、武器,接納往來同志;在珠江南岸洲頭咀設定由美國化學師奇列負責的炸彈製造所,組成由陳清負責的炸彈隊,購置小火輪為咻敼ぞ摺钜嘣谙愀壅心忌⒂隆⒐と顺绍姡S詠商變賣蘇杭街洋樓一所以充軍費,餘育之慨助軍費萬數千元,何啟起草英文宣言,朱淇起草中文《討滿檄文》,並多方遊說英、日、德在港人士,智笾г�8月底起義準備工作大體完成,決定在農曆九月初九日(陽歷10月26日)重陽節正式舉義。10月10日興中會在香港商議籌備起義後成立臨時政府,孫顧全大局,選舉楊為總統 (伯理璽天德)。重陽節前夕,起義準備就緒,候命待發。陸皓東制作青天白日旗為旗幟,決定以“除暴安良”為號召,臂纏紅帶為暗號。至約之日,廣州附近各路隊伍到達廣州,而楊發密電告訴起義人員、軍械不能按期到達。孫慮誤期洩漏消息,立即用暗語覆電楊“貨不要來,以待後命”,並迅速與陳少白先後離開廣州。孫經香山、澳門到香港,陸皓東等則被捕。楊接到孫的電報後,因軍械已上船,仍派朱貴全、丘四等人隨輪船到廣州。28日船抵廣州時,朱、丘等40餘人被捕。起義計劃全部遭到破壞。清朝政府大肆捕殺革命黨人,陸皓東、朱貴全、丘四等被殺,程奎光病死獄中,孫、楊、陳等均被懸賞通緝。後孫稱“乙未九月九日為予第一次革命之失敗”。 (注:让现代史研究者质疑的地方,注了标记。 整文看起来,像是总指挥杨不听秘书指挥, 才导致了失败。) 5)再看一个官方版本,并被广泛引用至今:1895年一月,在兄長孫眉先生和摯友鄧陰南的大力資助下到達香港,立即約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衢云等同誌,并集約聯合各地同志, 擴大興中會組織. 1895年2月21日香港興中會成立. 3月26日興中會决議將于同年重陽節在廣州發動起義, 占領廣州城. 會議决定由國父負責主持這次起義, 楊衢雲在香港籌款購械并招募壯士,謝瓚泰負責聯絡旅港外國人,鄭士良召集三合會袇⒓�.同時陸皓東事先已經擬定一面青天白日圖樣,作爲起義軍旗,也在會議上通過. 1895年10月10日,興中會會議决定并一致通過選舉國父爲總統. 一天后楊衢雲忽然找到國父,問國父可否將總統的地位讓給他,以後到了廣州事情辦好暸再還給他.國父聽到后,覺得事情還沒有開始,同志間就發生地位之爭,非常痛心,就約暸陳少白,鄭士良一同商議,决定把位置讓給楊衢雲,當晚,又開聯席會議,會議上國父主動提出將位置讓與楊衢雲,在會前已經說妥,因而會議表决幷無异議,就這樣化解暸首次起義前的一場人士危機. 10月25日,除香港一路義軍,其餘各路人馬先後分批集中到了廣州.26日黎明各隊首領齊聚總機關討取命令口號,準備起義,但是香港一路始終未到.正在詫异,國父手持楊衢雲電文說,"香港隊員改遲兩日后才能出發."腥舜篌@,即可聚議商議,陳少白以爲期屆而不能舉動,事必外洩,幷且兩日后港隊能否到達還未可知,如此冒昧發動,恐遭失敗.不如將各隊遣回,再做調動.并電告楊衢雲港隊勿萊.然不幸機密洩露,陸皓東等五人先後被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