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恋》是1992年的老电影了,我把它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大河恋》是根据作者诺曼麦克利的自传改编的,诺曼和保罗兄弟二人,和父母住在蒙大拿州大黑脚河边的小镇上。父亲是个修养深邃的牧师,也是一位钓鱼高手,两个儿子自小就得到父亲悉心传授。大儿子诺曼性格温和,继承了父亲的学养,学业有成;二儿子性格自由不羁,在父亲的基础上又创出了他自己的飞钓方法。但是他无拘无束的性格也让他不拘世俗,以至于染上了赌搏,最后因欠赌债被人打死。
我第一次看《大河恋》是它的浓缩片,其中美伦美奂的宏大景色和出神入画的飞钓让我以为它是一个旅游宣传片。蒙大拿州是美国大陆开发最晚的地区,美国政府军和印地安人的最后一场战争就发生在这里,它至今仍保持着原野的风貌。州的西半部是落矶山余脉,苍翠的针叶林,清澈的山间小溪,沁人心脾。这些小溪发源于落矶山上的冬雪,清冽的河水是鳟鱼生长的理想场所,所以飞钓很盛行。飞钓不同于一般的垂钓,它不是将饵垂入水中等鱼上钩,而是把渔线飞抛出去,利用浮饵在水面上形成一个飞蝇的影子,诱鳟鱼吞食。这是比垂钓更好玩也更讲究技术的钓鱼方法。骄阳高照,流水潺潺,幅幅画面扣人心绯,《大河恋》要是做旅游宣传也是上佳作品。
被影片里的美景所吸引,就从网上租了《大河恋》,再看全片时很快就意识到它并不是简单的宣传片,其中故事和温情更为动人。故事发生在一百年前,当时人际关系传统,严父慈母,兄弟手足。小镇生活也简单快乐,浓浓的乡情让我感到亲切。尽管影片中的小镇远在地球另一面,但人性到处都是相通的。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父亲对于儿子的期待和培养都一样,手足之情也相同。这些不需要语言都可以看懂,要说有什么差别,影片中白人社会对于印第安人(保罗的女友)的歧视,以及小镇里的妓女现象,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对于保罗陷入赌博不能自拔,最后被人打死这样的悲剧,影片中也是反思和怀念而不是悲伤,这一方面是因为事件年代久远,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作者的人生观。这也促使我再看了一遍《大河恋》。
第三遍看《大河恋》时我在留意对比诺曼和保罗兄弟俩的人生,一方面大哥诺曼很成功,他读书做事用功,上了名牌大学,当了教授,爱情美满,家庭幸福;另一方面弟弟保罗阳光帅气,勇敢风趣,不拘成规,精益求精,飞钓技术出神入化。这样的人生和境界其实大哥诺曼也是达不到的。那么到底怎样的人生更好?是循于社会的阶梯,还是不辜负上天的恩赐?
看完三遍后有一个问题我仍未明了,《大河恋》这个名字从A River Runs Through It的原英文名翻译而来的,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译法?英文中那个“It”到底是指什么?影片的最后是年迈的诺曼站在大黑脚河里飞钓,周围的山峦树木都变得模糊,流动的河水泛着金光。显然,那是一条记忆的河,也是一条生命的河。它从混沌中流出,让一切变得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