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始这个华夏人系列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女娲会是个真实的人,关于她造人的神话和补天的传说也玄得太离奇了。可在追寻华夏人足迹的途中,我一抬眼看到了一条路,沿着它走下去竞然发现女娲在哪儿,她跟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在织她的渔网,我呆住了···
前文说到华夏人从非洲迁移到中土的途中有个长时间的停顿,其实我们现代大部分的东亚人从非洲到东亚的迁徙中共经历了两次大的停顿。
第一次停顿发生在中东,造成那次停顿的原因是北上的路上出现了冰川和尼安德特人,前头寒冷的气候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化石计录显示人类在那儿停留了约两万年。那是一个漫长的冬季,当冰雪终于融化,人们再次准备上路的时候,从非洲走出的人只剩下大约二千人,这些人分了三拨,一拨向北继续前进,变成了后来的欧洲人;另一拨留在原地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即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第三拨则向东出发,形成了亚洲的印度河文明和中华文明。从线粒线DNA分析的数据来看,亚洲人的离开可能早于欧州人因为亚洲人的线粒体包括了M和N两个系列,而欧洲人基本上是青一色的N系。我不知道那时候人类是否己经褪去了皮肤的黑色,是否在外表上已经有了黄种人和白种人肤色上的区别。但真正(即基因型的)的白种人和黄种人的诞生是此后两三万年以后的事情,所以我一直纳闷当时到底是什么因素使这两队人的分别成了两种肤色的分野?另外,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人分了两股,是无意识发生的还是因为意见不同?
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分手,我们向东出发的一队人开始一段时间旅程非常顺利,这主要是因为受得到了早先到达印度次大陆的人的指引,这些先一步到达印度次大陆的人也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她们很早就和从非洲走岀来的大队分开了,没有去中东,而是沿阿拉伯海岸线直接向东去了。当冰川过后我们的东亚大队到达南亚时早先的人已占据了海岸,但内陆人还比较少,所以大队就弃海岸而沿河流走,他们先沿印度河北上,到达喜玛拉雅山根,然后再沿恒河顺流而下,一路顺利,只用了前一拨人五分之一的时间就达到了恒河下游入海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开始遇到了麻烦。
恒河下游在入海口与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今孟加拉段)交汇,形成一个不大的冲积平原,在这里海岸线离喜马拉雅山大约只有三百五十公里,特别是东部还有一列低山把冲积平原一分为二,海岸离低山只有一百多公里,这样一来我们这后一拨沿内陆前行的人和前一拨沿海岸线走的人在此不得不交汇。交通堵塞了,两拨人吵起来了,甚至干起了架。再往更前方望望,根本没有通过的可能,沿狭窄的海岸线布满了焦急的男男女女和大人小孩,看来出大事了。
是出大事了,发生了水灾,特大特大的水灾。前一拨人的整个世界被泡在了水里。
这次水灾发生在距今约四万四千年前,我们不知道当时的死亡人数,也不知道财产损失几何。但借助于现代卫星和DNA技术,我们现在大体上知道这次水灾的范围大小。
这次水灾的范围是全球性的。造成这次大水灾的原因是天气突然变暖引起冰川融化而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但对于当时的当事人来说感觉到的则是连绵不断的豪雨加猛烈的山洪。由于气温升高增加了空气中的水份和大气的活动性,活跃的温暖湿空气遇到山上未融的冰川上空的冷空气马上凝结成雨,而雨比空气能更快地使冰融化,如此恶性循环,在很短的时间里冰川大面积融化,豪雨伴着山洪,倾向大海,使海平面上升。在南亚和东南亚特别地猛烈,由于这里南临赤道大洋,北靠高耸的喜玛拉雅山脉,小范围内巨大的温差让这种降雨作用异常剧烈。圣经中用天塌地陷,地狱降临这样的词来形容一点也没夸张。
记录显示这次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了约一百五十米。在暖化之前海平面低的时候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等是连成一片的陆地,特别是在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岛之间是一片广阔的低地平原( 约现华北平原的三倍,见图一中的浅色部分)。如果地球上有天堂的话,我想这里便曾是天堂的所在;如果有伊甸园的话,也一定非这里莫属。这里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一水(即现在的南海)之隔是菲律宾山脉,所以是四塞之域。这里位于赤道,终年无寒季,没有雪,雨温柔而规律(当时空气里水分少),每天阳光灿烂,树上有吃不完的果子。风景优美,想看山脉崇林可以去北部,中南半岛上有世界上种类最多最真贵的动植物;想看奇石异景可以去南部,澳大利亚大陆上有世界上最奇特的沙漠矿山;想玩水的话就去东部,现在的南海那时基本上是个浅海,其中星络棋布着许多岛屿,可以划独木舟到任意一个上去浪漫。
图一:女娲迁移海路图
这里交通方便,宽阔的海滩像平坦的高速公路,温暖细软的沙子正适合天然的光脚板。沿途一边是如画的原野山峦,一边是蔚蓝的辽阔大海,一路上则是拣不完的贝壳和吃不完的海鲜。向西,连着故乡非洲,那是他们来时走过的路;向东北,沿太平洋,则一路通往神秘的未来,那里是当时还没有见过人世面的东亚,北美,和南美。
女娲就是沿这条海上之路来到中土的。
女娲一行人穿过马六加山谷,来到这个位于现在泰马间的低地平原(泰马低地平原),但她并没有留步,也许她觉得那儿已经太多人了,也许她想季节稍有点变化,总之,她绕过了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沿东北向的海滩,过西沙,经天岸海角,穿台海谷地,一路来到了现中国东海,黄海,渤海大陆架的低地大平原上(图一)。
这个东黄渤低地大平原有现华北平原四倍大小,并且它西北连华北平原,西南接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平原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硕大(相当于现华北平原八倍)的平原区,在平原中心位置有座山,便是泰山。泰山之阴是黄河的入海口,泰山之阳不远处是长江的入海处。由于黄河泥土的淤积,这里的土壤肥沃,其上布满了树木和这种动物(图一)。
这个东黄渤低地大平原西靠大陆东接日韩,从今上海到达长崎只有七百公里旱路,步行两星期就到了。早期日本人正是通过这儿到达日本列岛的。
正是在这个东黄渤低地大平原上女娲和她的一行人遇到那场倾天的大豪雨。不知道中土是不是她当初心中理想的目的地,也不知道跟她同行的其它人的具体下落,我们只知道女娲幸运脱险并来到了中土。但那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记忆呀,在她的头顶,天象开了口子一样向下倾水;在她的脚下,陆地变成了海底;西北的高山象倒塌了一样一下子高度减掉了一半···。多少年后女娲仍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她说她当时狠不得攀上去把那天上裂开的窟窿堵住。
当时处在美丽的东黄勃低地平原上也不只女娲,其它和她一样的非洲来民都住在这里。当洪水来临时,人们急忙向周围附近的高处撤离,这就形成了现在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俄国远东地区的澳亚人分布。之所以把他们称为澳亚人是因为在这次洪水中,前述的泰马低地平原上除大部分人上了亚洲之外,一小部分人上了澳大利亚大陆。波涛汹涌的大海从此把澳大利亚与亚洲隔开了,这些在澳洲和东帝汶的人从此和其它人类相隔离,孤独地生活了近五万年。直到最近我们才知道他们原来和我们一样都是从非洲来的智人。
从图二中泰国南部和马来西亚海岸边女娲族人的密集分布你就可以看出当初有多少人从海中爬到了岸边,你也可以想象被海水淹没的是多么大的一片陆地。在中国,女娲族的后裔分布中心在华北平原,特别是华北平原北部,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主要逃生路径是渤海湾。
在当时慌乱的人流中,女娲紧紧拉着她那总是心不在焉的哥哥的手,沿渤海湾一路向西,向着有山的地方奔去···
图二:女娲族线粒体DNA分布图
历史解密 女娲的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