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统一朝代的寿命,就不得不说那些没有达到通常寿命的统一朝代,它们是秦朝,隋朝,和元朝。这些夭折了的朝代分别位于历史中一个800年周期的开端,所以这里把它们称为大治首朝(即前文里的引子朝代),对应于800年周期末段的四分五裂的尾朝。 首朝不仅仅位于800年周期的头部,它的作用也象头脑一样影响了其后的整个朝代周期。且看这几个800年周期: 第一周期:西周,春秋,战国,共825年 第二周期:秦,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共802年
第三周期:隋,唐,宋,五代十国,辽,西夏,金,蒙古,共787年(或690年,如果把蒙古的元朝算在第四周期) 第四周期:元,明,清,民国,共678年 秦和隋分别作为第二和第三周期的大治首朝是无可异议的,因为这两个朝代奠定了其后各朝代的发展基调。但是,元朝到底应该归在第三周期的末尾(作为蒙古外族入侵和乱世),还是当作第四周期的首朝(统一朝代),却可以做不同的解读。李四光在发表他的800年周期发现时,把元朝归在第三周期(共780年)末尾,而当时(1931年)还正处于第四周期的分裂乱世,李四光无法预知第四周期的结束时间。现在看来统一的元朝亦可以归作第四周期的首朝。尽管这个朝代不象西周,秦,隋那样是大治的朝代,但它首次奠定了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这一基调和其后明朝的倭患,闭关锁国,清朝的外族统治以及清末的半殖民地,一直到民国时期的日本入侵,构成了第四周期的主题。符合当年李四光关于一个周期的定义。 把元朝归在第四周期后,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后两个周期比前两个周期时间短,并且这个周期缩短主要发生在分裂阶段的时间明显减少。第一周期内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时期长达500年,第二周期内分裂的时期(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长达360年,第三周期内的华夏分裂的时间为152年,第四周期里分裂的时间是民国的37年(加清末则为100年)。我认为这个乱尾的缩短是国人总结前朝教训,改进政治制度的结果。而每一次大的制度革新都发生在大治首朝。 中国历史上两次大的制度变更分别是秦朝的郡县制和隋朝的科举。郡县制革除了世袭贵族的领主权,这样就不再会发生象春秋战国之间那样的攻伐兼并,称王称霸。而科举制则削弱了世袭的豪族大户,免除了东汉之后的豪族争夺。经过这两次制度变革,发生在乱尾的四分五裂明显受到抑制。但这样做的结果也减弱了对外族的抵抗力,招致外族入侵。在下一个首朝里,元朝行省制代替了郡县制,利于中央对对民族国家的统治。 这些大治首朝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短寿,秦16年,隋38年,元98年。造成他们夭亡的原因是皇权的野心太过庞大,超出了农业资本主义的承受能力。 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隋炀帝开大运河,东征;而元忽必烈则是征讨不断。这些巨大的工程或战争激起了皇权和民众的矛盾,致使皇权被推翻,朝代夭折。这些朝代的夭折说明了皇权除了统治者的仁慈或被暴力推翻之外没有被节制的有效途径。 这些野心过大的皇帝虽被历史铭记作暴君,但他们都是有作为有建树的伟大帝王。 总之,短命首朝的存在说明了在中国的传统帝国里,农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决定了朝代的自然寿命,是根本性的,而皇权和经济基础(民众)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朝代的实际寿命,是可以通过皇权调节的。后者是传统历史学家热衷研究的对象,而对前者却无人涉及,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和政治研究的一个巨大的缺憾。这样一来,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就成了中国历史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