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城51—一份料敌如神的作战计划
安芃
长沙,决不是南昌。
薛岳,也不是半年前的薛岳了。
长沙城里,华军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认真分析敌情,仔细制定作战计划,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南昌惨败,已经让薛岳动痛心疾首,长沙,不能再丢了。
如果丢了长沙,国家危险,薛岳“老虎仔”的声望也将大受损害,薛岳决不能让南昌会战的结局在长沙重演。
日军频频调动,冈村故意做出日军准备进攻宜昌的假象以迷惑薛岳。但这一次,薛岳不会再上当了。
经过详细侦察,冷静分析,薛岳最终作出了敌情判断,拟定了作战方针,并将敌情判断与作战方针上报军委会。
我以为有必要在这里全文引用薛岳上报给军委会的这份敌情判断和作战方针。这份文件不长,如果你有耐心仔细读完,你会发现即使一个完全没有军事知识的人大概也能基本估计出这份文件的水准和份量。
这份文件内容如下:
敌情判断
本战区基于最近所得关于敌行动及企图诸情报,有左之敌情
判断。
判决
敌似在9月中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南趋长沙,于赣北,
鄂南施行策应作战。
理由大要
1, 就敌情论:敌目前主力似集结湘北,攻击重点业已形成,
乘势直下长沙甚便,且同时可得海空军之协助。
2,就地形论:赣北、鄂南系山岳地带,崇山峻岭,极碍行动,
加之道路破坏,补给联络非常困难。而湘北方面,沿粤汉
铁路及其以东地区均为起伏地,颇适于大兵团之运动战,
且距离较近,可于短期中攻下长沙,完成战果。
3, 就政略论:敌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
(列强此时均忙于
德,波战争之解决),应迅速攻下长沙,以炫耀于世界,并
为汉奸汪逆张目。
4, 综检上述理由判断,敌在9月中进犯,以主力使用于湘北
方面之公算确大。
作战指导方案
方针
战区拟予敌以严重之打击而开第二期抗战胜利之先河,决诱敌
深入于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
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
面之成功。
指导要领
1, 战区先于现在位置,以攻击手段消耗敌人战斗力。
2, 敌如挟优势兵力前进猛烈,则赣北、鄂南方面努力以围攻及
夹击手段,摧破敌合围之企图,不灭不止。湘北方面利用逐
次抵抗,引诱敌于长沙以北地区,捕捉而歼灭之。
马后炮地说,从以后的战事进程看来,薛岳的这个敌情判断,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略上,准确度可以说达到百分之百,就象钻进日本人脑子里仔细考察过一番,将日本人脑子里的那些弯弯绕绕整了个一清二楚。用料敌如神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确的敌情判断,使第一次长沙会战有了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就要看作战计划制定得如何了。
日军在华作战有个特点,那就是推进速度极快,对日军而言,这既是优点,也是弱点。优点自不待言,弱点就是日本国小兵少,无法有效地占领所到之处,推进太快,则使身后留下大片真空地带,无论是整个的中日战争还是个别的战役,情形都是如此,但国军最不擅长的就是抓住日军这个弱点。
从整个战争来看,日军在中国推进太快,致使身后的华北,华东留下大片的空白地带,中共的八路军新四军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及时渗入这些地区,雨后春笋一样迅猛发展。
另外从个别战役来看,比如南昌会战,日军推进速度极快,从强渡修水河开始,几天工夫就将十多万华军甩在身后打到南昌城下。如果日军身后的这十多万华军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侧翼或者后背袭击进攻南昌的日军或者切断日军的后勤补给线,战局还可以有所作为。然而,华军防线一旦被突破,则全线崩溃,军心涣散,指挥系统瘫痪,整个一盘散沙,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致使日军在南昌轻易得手。
薛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长沙会战中更注意打日军身后。
在作战方针中,薛岳采取逐次抵抗的方式,不是企图将日军阻止在防线以外,而是经过逐次抵抗,逐步打掉日军的锋芒,一步步将日军放进来,趁日军师老兵疲之机,集结部队从日军的两翼和后方包围日军,将日军围歼在长沙城下。
简单点说,这种打法就是不在正面和日军硬拼,而是更多地集中兵力打击日军的侧翼和后背。
这种打法其实也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反八字阵式,将整个湘北装在了这个反八字里面。
薛岳将这一战略部署的核心之点总结为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