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韩大战始末(一) 改变,从这一天开始
安芃
2012年1月15日,让我就从这一天说起吧。
2012年1月15日这一天,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极普通的日子。但对生活在中国的某些人来说,这一天不同寻常,可能永远也无法忘记。从这一天开始,他们的生活与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他们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2012年1月15日这一天,一位网名麦田的网友在新浪博客发表博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公开挑战历时十三年之久的“韩寒神话”,挑起了一场经久不息的纷争。这场纷争波诡云谲,跌宕起伏,精彩绝伦,引起了成千上万人的关注。
2012年年初的韩寒,正处于“韩寒神话”的顶峰,声望如日中天,风头一时无俩,他获得的赞美,声誉,桂冠之多,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出第二个人能望其项背。“天才少年作家”,“公民韩寒”,“当代鲁迅”,“赛车手中最好的赛车手,作家中最好的作家”,“公知代表”,“意见领袖”,“反抗应试教育的英雄”,等等等等,并曾经入围过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
这时的韩寒,层层叠叠的光环罩在头上,晃得人睁不开眼;一串串金质标签挂在身上,玲珑有致,摇曳生姿。
风光无限韩天才,感觉自己萌萌哒
麦田挑战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韩寒。
挑战者麦田,是位IT男。
挑战韩寒的IT 男麦田
在公众的心目中,标准的IT男形象:沉闷,呆板,没有生活情趣。《非诚勿扰》节目中的IT男嘉宾就经常受到女嘉宾们的嘲笑和奚落,所以IT男嘉宾在《非诚勿扰》节目中的牵手率为零。
人们可以嘲笑 IT男沉闷呆板,但却没人敢说 IT 男傻,因为聪慧,是 IT 人必备的素质。太傻的人,绝对做不了IT 人。IT 男中间,出现过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杨致远,马克·扎克伯格,等等等等,都是 IT 男。正是IT 人,创造了精彩纷呈的 IT 世界,让整个人类受益。
碰巧了,本人也是个 IT 男,尽管只是个普通的 IT 男,但是,我骄傲,我是 IT 男。
IT 男麦田关注着“韩寒神话”的产生,扩大和膨胀,感觉十分不安,他将他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一个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奇迹:
“当我们冷静观察韩寒,会发现在他身上诞生了一个奇迹:与鲁迅、李敖等读书人不同,一个从不读书的年轻人却以文立身,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呢?麦田好奇,许许多多的人好奇,我也好奇。
一个从不读书的年轻人,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可以以文立身,并获得非凡的成功,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起来,绝对是件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事。
没错,曹禺二十三岁就写出了《雷雨》,但人家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高才生,人家读书。
没错,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但很多教授和学生都见证了他在北大孜孜不倦的旁听经历,人家也读书。
从古到今,我们还从来没有看见一个可以不读书而能以文立身的人,除了韩寒。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养成学识必需的两条途径。而韩寒既不读书,也无经历,他的学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不学有术的天才?
难道韩寒就是莫言小说《生死疲劳》里那个经历了人,驴,猪,牛等几个生死轮回并且能清楚地记得每一次轮回经历的西门闹?
作为 IT 男的麦田不缺聪慧,同时也具备 IT 人必备的理性与逻辑训练,他用 Debug 一样的细致与耐性仔细地考察“韩寒神话”,产生了种种疑问,并将他的疑问写进了他的博文中。
我不打算长篇引用麦田的博文,只将他在博文中提出的疑问摘大要罗列于下:
疑问一,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什么其他参赛者都是集体参加复赛,而偏偏韩寒要单独补赛?
疑问二,一个从不好好读书,连英文单词也写不顺溜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在单独补赛现场一个多小时内完成一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笔老道,最后甚至还写出了拉丁文的《杯中窥人》?
疑问三,一个少年得志,从未受过迫害和压制的年轻文人,为什么和凭什么要四面出击,去攻击那么多的文化名人?受到韩寒攻击过的文化名人计有陈凯歌,白桦,陆天明,陆川,高晓松,陈逸飞,余秋雨,郭小四,沈浩波,周笔畅,朗朗,王蒙,郑钧,等等等等。
疑问四,韩寒既是作家,又是赛车手,而且是个相当专业的优秀赛车手。可是为什么他那么多博文的发布时间会和他参加赛车比赛的时间重合?“你能想象一个赛车手明天上午要进行专业比赛,但凌晨1点却还写博客讨论政治吗?”
麦田在博文中公布的韩寒赛车和博克时间比对表
麦田在提出了这些疑问或者质疑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假,“韩寒神话”根本就是包装出来的,以韩寒的名义发布的那些文章,根本就不是韩寒自己写的,韩寒背后有代笔的枪手。
麦田的博文最具爆炸性的地方在于,他没有藏着掖着,非常直率且直接地指出在作文大赛中作假,包装“韩寒神话”以及为韩寒代笔的人是:
韩寒父亲的大学同学—李其纲。
李其纲
著名出版人—路金波
路金波
韩寒的父亲—韩仁均
韩仁均
作为 IT 人的麦田,在博文最后感叹:
“我真正不能接受的是媒体和知识分子--为什么你们从不深度质疑韩寒?!”
为什么?为什么?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麦田在博文里经过质疑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现在还没有答案,这答案也许应该由韩寒来提供。
面对麦田的挑战,韩寒会回应吗?
如果韩寒回应,他会怎样回应呢?他会给我们真实的答案吗?
改变,从这一天开始。
从这一天开始,韩寒的“公知”身份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