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釘子城 73 異數--鶴立雞群的長腿司令官
安芃
在日軍將領當中,栽在薛岳手上的為數着實不少。
蘭封會戰以後,日軍第1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第14師團師團長土肥原中將被解職。
南潯線作戰以後,日軍第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中將被解職。第101師團師團長伊東政喜中將受重傷回國,以後再也沒能領兵。
第一次長沙會戰以後,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中將被解職。
上高會戰以後,日軍第11軍司令官圓部和一郎中將,第34師團師團長大賀茂中將被解職。
毫無疑問,薛岳拼掉的日軍對手比誰都多,甚至可以說,薛岳是日軍中將的剋星。
1941年4月10日,上任不到一年的日軍第11軍司令官圓部和一郎中將因上高會戰的慘敗而解職,第11軍的日軍官兵們迎來了他們的第三任司令官--阿南惟畿中將。
日軍新任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畿
阿南惟畿(1887—1945),日本東京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8期生。
與第11軍兩位前任司令官相比,如果說岡村寧次比較大膽果決,圓部和一郎有點自負輕率的話,阿南惟畿則跟他們相反,偏向於平實凝重。
阿南惟畿的這種平實凝重大概跟他自小才能平平有關。
儘管從軍極早,13歲就從廣島陸軍幼年學校畢業,18歲就從陸軍士官學校18期畢業(與山下奉文,甘粕重太郎同期),但如果與“榮譽的16期”“三羽鳥”之一的岡村寧次學長比起來,阿南惟畿的才智太過平凡了,甚至說話也有些含混不清。後來報考陸大,阿南惟畿考了三次都沒有考上,第四次還是因為考官發了惻隱之心,網開一面才讓他混進陸大。
阿南後面的發達,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能,而是因為他身體上有一項別人沒有的優勢。
那時候,日本人普遍五短身材羅圈腿,只有阿南惟畿是個異數,他身材很高,而且雙腿修長,走起路來大步流星煞是好看,這一點特別讓其他總是一路小碎步的日本人羨慕嫉妒恨。
也是因為腿長這一點,阿南惟畿被選到天皇跟前當了侍從武官,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自此有了比其他人更好的升遷機會。
阿南惟畿才能平平,卻並不傻。只有才能平平卻自以為天縱奇才那才叫傻,就象我們的“天才少年作家”韓寒小朋友。阿南惟畿知道自己不聰明,也沒有什麼出奇的領導才能,所以行事一向保持低調,潔身自好,從不參加任何政治派系。這種低調不張揚的特點反而讓他大受上峰親睞,雖然說不上官運亨通,但一步一個台階地往上升遷,也沒有經過太大的挫折。
1935年,48歲的阿南惟畿晉升少將做了將軍。1938年,阿南惟畿晉升中將並擔任第109師團師團長。1941年4月,由於園部和一郎在上高會戰中瞎指揮大敗被解職,阿南惟畿接任駐武漢的第11軍司令官,成為華軍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岳的下一個對手。
即使與岡村寧次相比,阿南惟畿的升遷也並不算慢。所以,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有人天縱奇才卻懷才不遇,一生潦倒;有人僅僅因為長了一雙長腿就能一帆風順,平步青雲。
阿南惟畿上任之後,將他的第一把火直接燒向長沙。
阿南惟畿甫一上任,就同幕僚開始制定在夏秋之間攻取長沙的作戰計劃,並將這次作戰命名為“加號作戰”。
這是日軍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失敗之後的復仇之戰,臉面之戰。
就在第11軍緊鑼密鼓地準備加號作戰的時候,國際局勢突然發生了巨大變化。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國實施巴巴羅莎計劃閃擊蘇聯,蘇聯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閃擊蘇聯
隨着國際形勢的改變,日本也應該與時俱靜,做出戰略上的重大調整。
該做出怎樣的戰略調整呢?
日本有兩種選擇:北上,或是南下。
北上,面臨遼闊的西伯利亞內陸;南下,迎着浩瀚的太平洋。
北上,是以日本陸軍為主導的土地爭奪戰;南下,是由日本海軍唱大戲的對太平洋海洋權的爭奪戰。
北上,還是南下?這是個問題。
北上派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戰機。北上派主張趁蘇聯在西線被德國人打得落花流水之際,趁火打劫,出兵蘇聯遠東地區,與德國人東西夾擊,擊垮蘇聯,獲得蘇聯在遠東的大片領土。
聽起來,這的確是一步好棋。
然而,最後卻是日本海軍主導的沒有戰機優勢的南下派獲勝,日本選擇了南下太平洋,發動太平洋戰爭。
為什麼呢?
因為北上派有兩個非常極難解決的致命的問題。
第一,北上主要依靠陸軍,沒海軍什麼事。鑑於蘇聯在遠東地區依然擁有相當強大的防禦力量,日軍兩次對蘇聯的試探性進攻(張鼓峰事件,諾門坎戰役)均遭到慘敗,日本陸軍估計需要最少100萬人的兵力才能擊垮蘇聯在遠東的部隊。
可是,日本陸軍超過100萬人已經陷進了中國戰場,除非放棄日本在中國的占領地,否則不可能抽出100多萬人北上進攻蘇聯。
第二,蘇聯遠東屬於未開發地區,要將當地的資源開發出來需要至少15年以上的時間,鑑於西方國家對日本態度越來越強硬,如果英美對日本實施海上封鎖,日本斷絕了石油,橡膠,鋼鐵等戰略物資的供應,日本將不戰自敗。所以,攻擊蘇聯遠東地區即使獲勝也是遠水救不了近渴,無法支持眼下正在進行的戰爭。
南下派雖然不具備戰機上的優勢,卻也沒有北上派那兩個致命的問題。
第一,南下主要依靠海軍,當然也需要陸軍的協助,但需要的陸軍兵力遠遠少於北上攻擊蘇聯。
第二,南下可以控制海上通道,並可直接掠奪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支持戰爭。
最後,南下派在爭論中獲勝。1941年8月9日,日軍高層做出決定,年內不對蘇進行戰爭,但須在11月底完成對英美的太平洋戰爭的作戰準備。
作為海島國家的日本,準備在太平洋上玩一把大的,開始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也就是說,開始準備將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
然而,無論北上還是南下,有一點肯定是避免不了的,那就是要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而在中國戰場上,其它地區的日軍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只有武漢地區的第11軍尚有機動兵力,於是阿南惟畿的第11軍首當其衝,必須抽調兵力參加太平洋戰爭。
其實,第11軍受到國軍第五,第六,第九三個戰區的夾擊,已經是亞歷山大了。以前的岡村寧次司令官就一再向軍部要求增兵,鬧得軍部那些人煩心,這也是岡村寧次被解職的原因之一。現在,第11軍不僅不能增兵,還要調走部分兵力,這仗還怎麼打?
阿南惟畿儘管才智平庸,但他也象其它任何軍事指揮官一樣,覺得自己手下的兵也是越多越好。現在要調走兵力,他很不甘心,但這是最高層的決定,他不敢違背。現在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堅持按原計劃實施“加號作戰”,就象以前的圓部和一郎司令官一樣,在手下兵力調走以前,再干一票大的,狠的,為將來創造一個有利的局勢。
但日軍南下作戰的調兵計劃幾個方案改來改去,卻一直定不下來,嚴重地影響了第11軍正在準備的“加號作戰”,讓阿南惟畿無所適從。
“加號作戰”,打還是不打?也成了問題。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