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楼十三:应死而未死的苦香菱 先做个说明,我说香菱“应死而未死”,绝对不是说香菱罪大恶极,罪该万死。 事实上,香菱一生谨慎善良,从没有任何恶行。甚至可以说,香菱是《红楼梦》中最不该死的人物之一。 当然,读过《红楼梦》通行本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我这里的“应死而未死”是什么意思,我就不多解释了。 曹雪芹《红楼梦 》中的香菱这个人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字:命苦。 香菱的苦命,从幼年时候就开始了。 三岁时的香菱—当然这时候她还不叫香菱,而叫做甄英莲(真应怜)--在父亲的怀抱中,就被癞头和尚称为“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的确,那时的英莲,不仅自己命苦,被人贩子抱走,受尽折磨,而且凡与她稍微走得近一点的人,也都传染了她的苦命。 甄家家人霍启(祸起)抱着三岁的英莲看花灯,突然尿急,就把英莲放在一家人门槛上去撒了泡尿,就这一泡尿的功夫,英莲就被人贩子给抱走了,害得霍启不敢回去见主人,不得不丢下一份安逸的工作逃亡他乡。 甄英莲失踪以后,父亲甄士隐家里房舍不幸被焚,一份家业被烧得一干二净,不得不投奔岳父,寄人篱下,最后出家做了云游僧。 乡绅公子冯渊(逢冤)看上了英莲,把她从人贩子手中买来做妾。不想人贩子又将英莲卖给了“呆霸王”薛蟠。冯公子不肯放手,竟被薛家的豪奴生生打死了。 就是那个拐走香菱并养了她七八年的人贩子,也很不走运,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当然,这是人贩子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不关香菱这丫头什么事。 冯渊与薛蟠争夺英莲的那桩葫芦案,是贾雨村判的。英莲的父亲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甄士隐曾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否则贾雨村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腾达了。 贾雨村明知被卖的丫头就是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竟没有施以任何援手,很多读者也因此认定贾雨村忘恩负义,自私无情。 其实,这事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贾雨村是否救援甄英莲这事,我们可以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贾雨村主观心理层面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客观技术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贾雨村想过要搭救英莲吗? 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曹公也没有提起过。也许贾雨村想过要救甄英莲,只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也许贾雨村判案时主要心思都用来考虑如何自保,如果处理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救出甄英莲。事实上结果就是贾雨村没有搭救甄英莲。 接下来我还想问第二个问题,一个与此相关的客观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果贾雨村想要搭救甄英莲,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救英莲呢? 其实这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可以分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把英莲从薛蟠手中救出来?第二个问题是把英莲救出来以后怎么办? 先说第一个问题,怎样把英莲从薛蟠手中救出来?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无解的。薛蟠打死了人都可以一走了之,要把他花了钱买到手的英莲救出来,无疑于虎口拔牙,我真的不知道贾雨村应该如何救法,实在太难了。 第二个问题,假如贾雨村神勇无比,真的奇迹般地从薛蟠手里救出了英莲,那么英莲以后又该怎么办呢? 对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英莲被薛蟠买去做妾,已经不是黄花闺女了,她以后还怎么嫁人呢? 所以,对于贾雨村是否要搭救甄英莲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办法回答。 也许,贾雨村没有搭救英莲,让英莲(香菱)被薛蟠买去做妾,对英莲(香菱)来说,从客观结果来看,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薛家是大户人家,尽管薛蟠是个浪荡公子,也不懂得怜香惜玉,但薛蟠毕竟有个妹妹叫薛宝钗,只要有薛宝钗在,只要薛蟠没有分家单过,香菱的日子就坏不到哪儿去。所以,从香菱被薛蟠买去做妾之后到薛蟠娶妻单过之前这段日子,应该是香菱一生中最安定的一段时光。尤其是跟随宝钗入住大观园,跟黛玉学做诗,与姐妹们诗酒唱和的那一段时间,应该香菱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在《红楼梦》一书中,有少许不同人物在性格和命运方面稍稍叠合的现象,比如袭人就是个小宝钗,晴雯就是个小黛玉。而香菱这个人物与另一个人物有多方面的叠合现象。那么这另一个人物是谁呢?曹公给我们提供了线索。 香菱第一次以“香菱”这个名字出场,是在书的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周瑞家的在薛姨妈的梨香院得了宫花,要去送给姑娘们,出门后遇见了金钏,紧接着又遇见了香菱,曹公是这样写的: 说着,周瑞家的拿了匣子,走出房门,见金钏仍在 那里晒日阳儿。周瑞家的因问他道:“那香菱小丫 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他打人命官司 的那个小丫头子么?”金钏道:“可不就是他。” 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 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 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 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 这里曹公说很明白,香菱象谁呢?象东府里的蓉大奶奶秦可卿。 自然,曹公借周瑞家的口说香菱“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并不是随便说说的,也并不仅仅意味着这两人只是外表上长得相似,两人一定还有其它方面的相似之处。 那么,香菱与秦可卿,除了长相相似以外,还有那些相似之处呢? 我个人觉得,香菱与秦可卿至少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首先,是身世的相似。 香菱的身世我们很清楚,她出身于大户人家,因为被人贩子抱走而变成了被买卖的奴婢,因而成了薛蟠的侍妾。 秦可卿的身世却是个谜,决不象书中说的仅仅是个孤儿院的弃婴那么简单。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的身世有过用心考证,得出的结论石破天惊:秦可钦的原型乃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刘心武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我认为至少他的结论中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秦可卿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弃婴,她很可能有皇室血统,否则,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秦可卿会在宁荣享有如此尊崇的地位。 所以,香菱与秦可卿在身世上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有一个从上往下的急剧跌落。也许,曹公特别指出香菱象秦可卿,正是为了暗示未能明白道出的秦可卿的身世。 香菱与秦可卿的第二个相似之处,是性格上的相似。 香菱与秦可卿性格上的相似,曹公并没有明确指出来,但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出来。香菱与秦可卿二人都是性格平易随和,极易相处。秦可卿受到宁荣二府几乎每一个人的喜爱自不用说,香菱也是尽可能与人为善,即使后来受到薛蟠娶的正房奶奶夏金桂百般虐待,也是一力委曲求全,息事宁人。这是书中周瑞家的说“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这句话的又一层注脚。 香菱与秦可卿的第三种相似,是人物结局上的相似。 秦可卿的结局也是个谜,通行本对秦可卿结局的处理是病逝,但大多数红学家都认为这是个为了掩人耳目而做过 修改的结局,秦可卿真正的死因应该是自杀。至于秦可卿自杀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家族在宫廷政治斗争中失利而被迫自杀,还是所谓“淫丧天香楼”,也许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团了。总之,秦可卿死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其结局是非常悲惨的。 香菱的结局其实非常简单明了,但续书者高鹗把事情复杂化了。 曹雪芹原书中对香菱的判词是这样写的:“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生孤木”,指的是两个“土”字加一个“木”字,也就是个“桂”字,指的是薛蟠的正房奶奶夏金桂。这个判词写得很清楚,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后,香菱就遭受到夏金桂的虐待和迫害,最后被虐待致死。这也是一个非常悲惨的结局,也与秦可卿的结局相似。 但高鹗在续书中把香菱的结局完全改变了,高鹗续书中香菱的结局是,夏金桂打算用毒药毒死香菱,结果阴差阳错地把自己毒死了。夏金桂死后,香菱转正作了正房奶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香菱最后结局的更改,严重削弱《红楼梦》全书的主旨。《红楼梦》一书的主题是“沁芳”,也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群芳碎”,通过每一个红楼女儿的人生悲剧揭示出一个时代的大悲剧。而高鹗通过下毒者毒死自己这样曹公极为不屑的街头地摊文学作品才有的桥段来更改香菱的人生结局,表现的是所谓“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庸俗天命观,极大地降低了原书的思想价值。 所以,香菱应死而未死,也是高鹗续书的一大败笔。
|